一
二十六年前,我是苏州教育学院的一名师范生。上课之余,生性好静的我喜欢泡图书馆。当然,我只是把读书当作一种轻松愉悦的休闲方式:或随手翻翻,或凝神细读,或闭目养神,全凭兴之所至。
一天,看到隔壁宿舍里那张油漆斑驳的桌子上躺着一本散发油墨清香的新书,匈牙利记者巴拉奇·代内什写的《邓小平》,我抓起来就读。无巧不成书,就在这个时候,《苏州日报》社等几家单位组织文学书评征文活动,邀请教我们语文教学法的陈本源老师担任评委。在班主任曹乃玲老师的鼓动下,班里七八名同学交了征文。我所评的书正是那本“不期而遇”的《邓小平》。说心里话,那时的我连作文都写不像样,更不用说写“文学书评”了;加上我的字又写得难看,所以根本不敢有获奖的奢望。
两个月后,评比结果出来了,我的书评征文极其意外地获二等奖,并且发表在1989年2月2日的《苏州日报》上。在拿到近百元的奖金稿费后,我请全体舍友去一家小饭馆打牙祭,动静还不小。
那次征文活动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之后,我从别的老师那里了解到,我的书评能够获奖,可能是因为题材比较“特殊”。尽管深知自己的写作水平很低,但看到同学们的羡慕神色,我的心中溢满喜悦。意外的收获,让我坚信,只要我努力,一定能够写出像样的文章来。第二学年,我们开了写作课,同学们选我做写作课代表。我开始自觉有序地读书,尝试用笔抒写多愁善感的青春岁月,表达对学习生活的思考感悟,这样的良好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当了语文教师,我真心希望我的学生也能养成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当他们在这方面有所进步时,我倍感欣慰。
读书思考,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河,滋养了平淡无奇的我。工作头几年,我在《新民晚报》《扬子晚报》《中学语文》等报刊上陆续发表了一些豆腐干文章,这可以算作我研究语文教育的起点。现在重读那些文章,固然粗浅可笑,但那是我读书思考的真实印记,因而让人心动。
二
教了多年的初高中语文之后,我不再满足于把教参上罗列详尽的资料条分缕析地“贩卖”给学生,觉得那样做无异于绑架:教师无可奈何地生搬硬套,学生痛苦万分地耳听笔记,这样的课堂无趣得可怕!
教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我细细研读课文,再搜寻相关资料,总觉得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复杂深沉的情感溪流,教师决不能仅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关键句,简单化地概括李白“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消极忧伤以及“蔑视权贵,寄情山水”的傲岸不羁。事实上,诗人既有对“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神秘奇幻、绮丽璀璨的仙境的迷恋沉醉,又有对“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的逐出梦境、置身现实的痛苦无奈:所有的这一切,与作者的长安生活极其神似。在梦游天姥的精神苦旅中,不足三年的既志得意满又创巨痛深的长安生活,始终占据作者的心灵,时时投射于诗句之中。这样的认识,虽然暂时无法得到支撑,却让我和学生展开了“眼望青天,脚踩大地”的教学对话,重新认识了诗人李白。后来,在《语文学习》杂志上读到南通市第三中学陆精康老师《梦境,宫廷生活的投影——〈梦游天姥吟留别〉主旨寻绎》一文,我共鸣强烈,深为自己能与学生一道逐步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而窃喜。
这样的教学历练让我心有所悟。语文教师要让自己的教学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必须深入读书思考;在掌握丰富资料的基础上,细心甄别,正确判断,形成对课文的独到见解,才能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化为自己的东西,并恰如其分地把它们教给学生。独到的发现,源于广泛读书与深入思考;精彩的教学,成于深入探究与和谐对话。
近几年,我陆续开设《烛之武退秦师》《祝福》《想北平》《寒风吹彻》等公开课,得益于平时的读书思考,我的教学旁征博引,上出了语文的味道和思想的深度。
读书思考,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河,让枕河而居的我尽情欣赏语文课堂的旖旎风光。
三
就像一年之中,有草长莺飞的春季,也有落木无边的秋季一样,我的人生之河时而碧波荡漾,时而水枯流竭。
人们常说,现在无论干哪个行当“都不容易”。确实,身为教师的我时常压力山大。教师工作的辛苦、待遇的微薄还在其次;更为严重的是,我找不到教好书育好人的路径,无法体验教育生活带给人的幸福,更看不到实现人生价值的希望。长期处于紧张忙乱之中的我,渴望从庸常中突出重围。
记忆中的那位胖乎乎的女生,让我找到了突破的路径。
读高中时,大大咧咧、上课经常迟到的的小邬,语言优势十分明显:普通话标准,声音甜美,极具感染力。她是学校广播站的站长,文娱活动的金牌主持。作为学生代表,她曾经接待过来校访问的费孝通先生等专家领导。到了高二,她想报考北京广播学院和浙江传媒学院的播音专业,却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她自己也信心不足,一是外形条件不够好,二是学习成绩“惨不忍睹”。深受打击的她来征求我的意见。
那个时候,有一句话让不时徘徊的我警醒:“若要增广我们的精神领域,就必须研读独具创见的思想家所呕心沥血写作成的充满智慧火花的著作。”那时,我正开始读汉默顿的《思想的盛宴——西方思想史中之哲学、历史、宗教、科学及其他》,读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读克里希那穆提的《一生的学习》等等。
面对愁眉不展的小邬,我胸有成竹地拿出一张纸,上面打印着一段令人记忆深刻的话:“教育应该帮助你了解你真正爱做的事是什么,然后在你的一生中,你会努力去做你认为值得又富有意义的事。否则你的人生可能会过得很悲惨!你不知道你真正想做的是什么,你的心陷入一种例行公事的状态,其中只有无聊、衰败及死亡。”读完那一段话,小邬若有所思,然后激动地站起身来,冲出了我的办公室……她鼓足勇气去考了,却没有考上。后来,她读了一所本三院校的法律专业。上大学时,她成了镇江人民广播电台特约DJ,每周做两次节目,一次四十分钟。从学校骑车到电台来回一趟要四个小时,风雨无阻;我至今想不通平时最爱偷懒的她怎么能坚持了三年。她还把大部分生活费用在播音主持上面,为此,“山穷水尽”时的她只能买五个馒头当一日三餐。大学毕业后,“有点马力”的父亲给她找了苏州工业园区的一家事业单位,环境待遇好得让人眼红。但她就是不愿意过“一张报纸一杯茶”“工作一年就可以看到三十年后的自己”的安逸生活,毅然跻身“北漂一族”。打拼九年,她当上亚马逊中国有限公司的高管,还建起了自己的传媒工作室,忙并快乐着。
每次回老家,她总要来看看我这个并不高明但还算有点见识的高中语文老师。问及对我心存感激的原因,她真诚地说:是你让我明白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的重要,是你给我追求理想的精神力量。
实在没有想到,我从读书思考中悟出的道理,竟能给学生带来如此影响。也许,这就是做教师的价值所在、幸福所在吧!
常常想起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多年来,我一直把读书思考看作人生的另一条河流,是它让我的人生有了精致的波纹和美丽的浪花。真心希望这一条河流清澈见底,一路欢唱。
(钱海荣,吴江高级中学,215200)
责任编辑: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