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皆学问

2014-04-29 19:59张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18期
关键词:情境化社会语文教学

张华

摘要: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情境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情境的沟通。我们应细心观察生活、表演再现情境、实践体验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海洋,世事洞明皆学问。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境化;课堂;社会;生活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教学的情境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体验,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学生的生活情境,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情境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情境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细心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如学习《童趣》,就看你平时有没有细心观察,对那些司空见惯的东西有没有去留意呢?那蚊子是人们最熟悉不过的,但学生却往往忽视生活本身的细节。《看云识天气》就看你平时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天气,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探知。如《蜘蛛》一文,蛛网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

2.表演再现情境 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情境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境化学习。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能说……”的教育思想。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3.实践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这一点在指导学生作文也有很大帮助。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访问,深入生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充实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

二、情境中孕育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世事洞明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情境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一些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去外面实际参与,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等。社会是学生的大舞台,而课堂更是学生的根据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漠然置之,毫无反应,对学习内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必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完整独立的文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生活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就需要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生活中,仿佛身临其境,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积极良好的情绪,驾驭课堂的轻松自如,点拨知识的深入浅出,都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好学、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情境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6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有关资料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东塍镇中学317000)

猜你喜欢
情境化社会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议小班幼儿舞蹈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情境化教学
构建生活化情境优化数学课堂研究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管理的实证研究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