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丽
摘要:伴随着经济社会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传播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与日俱增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将图书馆等场所中的传统纸质书籍报刊以新的形式更快的传送到人民群众手中,成为了新时代中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125-01
图书馆作为文化信息资源的集聚地,历来承担着传播知识和传递信息的重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依托传统纸质书刊资源和互联网技术,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明需要为宗旨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高潮。
文化共享工程主要采取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乡镇文化站、社区及农村文化活动室为依托,与农村党员干部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已构建起国家中心——省分中心——市县支中心——基层网点的服务网络体系。本论文以遵义为例讨论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中所面临的现状和应对方式。
一、遵义市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现状
遵义市图书馆始建于1951年,为贵州省最早建立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其馆址历经江公祠(遵义市一中)、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子尹路7号,2006年迁入现址,2007年9月28日新馆正式开馆,2009年被评为国家地(市)级一级公共图书馆。
新馆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400平方米,拥有阅览座席2000多个;藏书量达60余万册(其中,古籍4万多册,国家级善本4种),年订购期刊近2000种,报纸近200种。自动化系统. 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Ⅱ),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遵义数字图书馆”“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盲人语音上网软件等。文化共享工程在遵义市2002年11月启动以来,共建成1个地(市)级支中心,13个县支中心。
遵义市支中心实施了文化共享工程与广电网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整合,初步实现了“多网合一、一网多用”的目标,探索出一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新途径,被国务委员陈至立誉为“遵义模式”。
二、遵义市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作为一项公益项目,其资金来源又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来源渠道较窄,而且无法在短期内产生明显效益,因此部分地方政府对该系统的建设不够重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很多图书馆与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相关的软硬件设施无法跟上,严重阻碍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和发展。
(二)体制弊端显著,缺乏自主灵活
图书馆作为事业性质的单位,受行政管理约束影响较大,而主管部门很难设身处地的站在图书馆自身的角度全盘考虑,因此造成图书馆管理较为死板,缺乏自主灵活的话语权。而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就是要突破传统意义的图书馆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约束,因此需要较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三)人员素质相对偏低,人才队伍建设迟缓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图书馆职工薪酬待遇普遍偏低,很难留住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不利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和维护。建设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对图书馆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还要接受各种各样的培训,而目前我们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以本专科毕业生为主,且在校期间所学专业五花八门,主修图书馆学的人才和主修计算机学的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图书馆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素质状况普遍偏低已成为下当今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和维护的主要障碍。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社会关注度,加强社会监督
建设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是一个应该提升到战略高度的社会热点问题,只有保证信息资源的及时传递到有需要的地方,才能保障经济社会建设的更加高速有效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全社会行动起来,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做到全体参与,提高全社会的关注度,并积极发挥媒体舆论和社会团体等的监督作用,最终做好让人民满足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
(二)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可持续保障机制
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困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的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应解放思想,积极引进社会民间资金,建立一个可持续资金保障机制不失为一剂良方。只要是以建设和发展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服务为宗旨,就可以以政府拨款一部分、民间资本参与一部分的形式来解决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当然至于民间资本以何种形式参与并以何种方式获得合理的回报,可以让政府部门牵线、根据实际情况协商而定。
(三)引入市场管理体制,降低体制弊端影响
图书馆作为主体单位,在建设和发展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方面,应该积极转变管理方式,适当引入市场管理体制,让实际工作更具效率。可以采用单位性质算事业的形式,管理模式按企业的方式,即满足了客观存在的一些系统体制的要求,又更加能发挥图书馆在建设和发展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中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的降低传统体制弊端造成的影响。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夯实
人才是保证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项目可持续建设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引进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刻不容缓,这就需要让这些高层次人才感受到工作有奔头、后勤有保障、发展有空间。只有真正做到让我们所需要的专业型高技术人才进的来,留得住,才能保证项目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总之,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是一件民生工作,需要政府牵头,全民参与,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从而建立一整套完善健全的图书馆资源共享系统。
参考文献:
[1]刘玲玲. 区域性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07.
[2]徐慧珠. 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6:113-114.
[3]黄晓霞,赵财. 信息资源共享是城乡图书馆协调发展的出路[J]. 农业网络信息,2007,11: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