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效参与 达成有效学习

2014-04-29 09:10高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创设情境

高奎

【摘要】 现代数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以及参与的有效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通过情境的创设、时空的保证、学习策略的指导,以及提供成功体验的机会等多种手段,使学生乐于参与,真正参与. 只有实现了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和谐统一,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关键词】 有效参与;有效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化,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已成为当前教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现代数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以及参与的有效性.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心理动力

学习动力系统是由学习需要、目标、自信心、情绪情感等要素组成的复杂结构.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在学习动力形成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数学思维,进而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时,在复习环节出示了一道题:一条水渠长24千米,甲队单独修3天完成,乙队单独修6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之后老师让学生解答,于是学生利用旧知列式解答为24 ÷ (24 ÷ 3 + 24 ÷ 6),结果等于2天. 接着我把该题中的工作总量分别改为72千米、12千米,并指出其他条件不变,让学生猜一猜:现在两队合修的时间会不会发生变化?结果,几乎全班学生都认为工作时间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于是我又问:还有不同的意见吗?结果全班学生异口同声、态度坚定地说:“没有.”我未做任何表态,见状,学生纷纷拿起笔列式计算. 不一会儿,学生个个都流露出疑惑不解的眼神. 为什么工作总量都变了,而两队合修的天数不变呢?教师创设“工作总量发生了变化,其他条件不变时,工作时间是否发生变化”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展开猜想,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不约而同地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全体学生产生于愤悱状态之中,不仅强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习探究新知识做了很好的心理铺垫和准备,为有效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打下基础,也为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二、创造主动的探究机会,保证学生有效参与的自主时空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现象:当探究一个新的问题时,教师无视学生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数学知识、方法等,而是一厢情愿地牵着学生按照自己预设的线路按部就班地进行机械性、指令性地操作、观察等活动,最后“顺利”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结果. 长期如此,必将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只会降低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是一个充满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通过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各自对问题的表征自主“激活”,调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教师的组织、适时引导下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进行活动,从而达到参与学习的最佳境界.

例如,我在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的教学片段:

教师语言激活教材情境图,并出示这两个花坛的平面图:

先猜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后提问:有什么办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师:怎样才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请每名同学采用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来试着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尝试探究.

最后引导比较:拼成前、后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联系?再次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学习材料的充足和机会的均等,学生人人都能参与其中,并对于探究的问题,学生总是结合已有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地提出猜想,进行验证,获得结论,还对自己的证明方法进行反思,力争更具科学性.学生没有直接去接受前人的知识,而是在探索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探索中得到验证. 这样的数学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方式提升为学习策略,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三、创新开放的运用体验,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的持续性

实践运用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 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实践运用是让学生应用探究的成果去解决一些练习性问题.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 学生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思考水平,亲身体验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的持续性.

例如,在学生探究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可设计这样的练习以加强运用:用两根相等的长小棒、两根相等的短小棒做一个平行四边形,作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相等吗?让学生面对条件、问题相同的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分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运用知识于新的问题情境的实践能力,延伸探究兴趣.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通过情境的创设、时空的保证、学习策略的指导,以及提供成功体验的机会等多种手段,使学生乐于参与,真正参与. 只有实现了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和谐统一,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创设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