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益生态圈在居家养老中的探析

2014-04-29 08:25范静
理论观察 2014年2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

[摘 要]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通过对社区公益生态圈的界定和说明,简要分析了社区公益生态圈在居家养老中的必要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等方面,并且结合“一刻钟便民服务圈”的具体实践,探讨社区公益生态圈对居家养老的意义。

[关键词]社区公益生态圈;居家养老;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2 — 0055 — 02

[收稿日期]2014 — 01 — 15

[作者简介]范静(1988—),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区社会工作。

一、背景介绍

进入21世纪,我国的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老年人口数量迅速膨胀,其主要特征是“未富先老”。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施了三十多年,全国范围内新生儿逐渐减少,而另一方面,人均寿命与医疗卫生技术的提高也在成正比增长,越来越多的家庭结构已经形成倒金字塔型的“四二一”结构或正在转变中,在全社会性的压力中,养老问题越来越凸显。在如此的新形势之下,老年人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一方面他们需要面对来自体力、健康、收入和物质满足感等方面的下降;另一方面,他们还需适应配偶的死亡,与同龄人能够建立起亲密而舒适的人际关系。在种种问题的凸显之下,“居家养老”模式的概念被广泛提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居住在自己的家中,其所需要的养老服务不再由家庭单独承担,社区和社会也参与到其中的一种养老方式,它围绕家庭这个中心,依托社区大环境,不仅提供老年人所需要的日间照料和基本的生活护理,更重要的是能够给予老年人以精神上的慰藉,并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情况的老年人给予上门服务或者社区日托等不同的方式。相比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服务不仅承担的成本低,而且还能减轻工作繁忙的子女的照料负担,除此之外,居家养老模式的完善和推广不仅能够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的方式,还能够催生出与养老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在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减轻养老压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

二、社区公益生态圈

社区公益生态圈指在社区内,从优质服务老人的视角,准确把握其需求,充分整合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社区、老年个体的优势资源,通过建立一个共同价值平台,实现价值共创、共享,合作共赢。这一理念将使社区公益生态圈成为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公益服务等融合涵养、彼此价值的最大化,持续惠及居家养老者的一个庞大系统〔2〕。社区公益生态圈所要达到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让一个公益项目的启动能够带动其他的公益项目,形成生态圈,最终产生“1+1>2”的集聚效应。除此之外,公益生态圈的建设能够推动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填补政府管理的空白领域,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最终达到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满意度的目标〔3〕。

三、社区公益生态圈在居家养老中的地位

(一)必要性

1.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需要:在价值共建、多元共享的基础上,居家养老模式也正在探索由政府主导的同时,加入市场运作机制,并学习企业化管理的优点,保证其公益性质的运行方式,将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志愿服务、社区互助服务、市场有偿服务等方式有机结合。在此种情境中,不仅老人不必搬到陌生、冰冷的养老院中,而是可以继续生活在自己熟悉、亲切的小区和环境中,政府亦可以因不必集中建造养老机构而省下大量经费,只需通过政策的引导,健全购物、清扫、狐狸等各种社会服务,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照料。〔4〕作为一种针对城市年老型人口养老问题、面向未来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通过各种城市养老模式的活动和实践,逐渐探索、总结出来的,能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带来的社会压力,并提高老人社会适应性。〔5〕

2.整合社区养老资源提升服务效果的需要:居家养老中的社区老人的需求日趋多元化。虽然政府立足社情民意,为大家搭建了“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强化扩大了公益便民服务,给社区老人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但是更多人性化的关怀和更细腻的服务仍然亟需提供。养老服务社区公益生态圈的建立将使政府资源、社会组织资源、企业资源、老人个体资源整合在一起,优势互补,融合创新,将公益的社会形象与企业发展运行结合,将公益服务嵌入企业服务与公共服务中,引领从公益到公益的叠加效应,最终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养老资源的提供。

3.提升老人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人类个体是能动的、个性的、时刻变化的,因此,在相同的社会情境之中,老年人的社会适应也会有迥然不同的表现。在此意义上看,城市老年问题是城市社会适应不良的老年人所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老年人带来的。因此,解决城市老年问题,只有提高老年群体的社会适应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经济收入的高低、身心状况的优良、能力水平的好坏都只是反应了老年人个体在社会中所掌握的适应资源。一个老年人拥有能够合理调控好有限的资源的能力,那么即使他拥有的资源很少,也可以表现出较高的适应水平,不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养老压力。〔6〕居家养老社区公益生态圈就是在为老年人整合资源、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的基础上提高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

(二) 创新性

1.理念创新:社区生态公益圈的构建寓含着价值链接、价值共创、价值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这一理念不是单向的付出和给予,而是双向甚至多向的获得与付出,实现彼此价值最大化。

2.方法创新:解决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不仅仅从一个方面入手,而是将社会工作方法、企业经营方法和公共服务方法在系统生态理论的指导下融合创新,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去实现最终目标。

3.内容创新:传统的居家养老者获得的是单一型的服务,其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一直未得到满足。社区生态公益圈将为其提供整合后的复合型的服务,在公益服务中嵌入商业服务和公共服务,以满足其精神、物质、文化的多元需求。

4.合作模式:社区生态公益圈将政府、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居家养老者在共同参与构建社区生态公益圈中获得彼此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了五个“一”之和大于五的协同效应。当这个社区生态公益圈获得的涵养越多,获得的合作者越多,彼此的价值就会越大,最终实现公益引领下的服务增值。

(三)可行性

1.老年人对多元服务的需求亟需满足:老年人社会适应不良主要是因为其利用资源的能力有限,需求得不到满足。社区公益生态圈旨在社区内,从优质服务老人的视角,准确把握其物质、精神和文化等多元化的需求,充分整合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社区、老年个体的优势资源,提高其利用资源和自助的能力,建立一个能实现价值共创、共享、合作共赢,融合了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和公益服务等多元化服务的共同价值平台。

2.社区坚实的合作基础:多年来,地区老人协会、老年大学等服务地区老人的社会团体,在社区中具有广泛地认同感,在老人服务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社区居委会在扎根社区的基础上,与社区服务站合作,与老年人建立并保持广泛的接触,积累了大量老年社会工作的经验,能够良好运行社区各项工作事务。

3.专业人才的智力支持:现在社区的退休老人都很多,其之前的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经历都能很好运用到志愿服务中去,还可以联系高校的志愿者,填补新生力量、积累专业人才志愿者队伍,为其注入活力。

4.社工团队的技术支持:现在国内各地的社工队伍建设蓬勃发展,很多社工机构都已经在社区服务残疾人、接触老年人多年,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务经验和工作技巧。

五、案例分析——以“一刻钟便民服务圈”为例

“一刻钟便民服务圈”的内容:

(一) 政务服务圈:加强建设政府基层服务平台自身,整合并优化社区服务站和社区居委会的资源,建立健全全程受理、事项公开、首问责任、分办落实等工作制度;

(二) 生活服务圈:调整公共服务网点布局,定期征集居民意见,掌握居民需求,开设家政系列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残疾人、低保户等特殊群体提供代购、代缴、居家养老等特色服务;

(三)卫生服务圈: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为基础,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治疗、计划生育服务和一般常见病的治疗;

(四)文体服务圈:以社区健身广场、社区综合活动室为基础,定期组织社区协会开展活动,并确保每年举办四次以上大型文体活动;

(五)平安服务圈:联立辖区派出所、社区警务室、“夕阳红”义务巡逻队,加大社区的治安管理力度,维护社区安定稳定,协调解决民间纠纷,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六)教育服务圈:健全各种教育设施,社区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受众,依托社区内的教育资源来办学,同时,社区大力引进专业教育学校,培育专业人才。〔7〕

“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搭建了一个居家养老社区公益生态圈,通过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强化扩大公益便民服务的力度,满足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因行动不便和精力有限而又亟需满足的政务、生活、卫生、文体、平安、教育等各方面的基本生活需求。〔8〕例如,小饭桌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问题,扩大老年券的使用范围,一些力所能及的老年人在担任志愿者参与到社区的安全建设中来的同时还锻炼了自己的自助能力,社区还为有爱好特长的老人提供了活动室,为其定期举行排练和活动等。〔9〕“一刻钟便民服务圈”的搭建为社区周边的老年人的饮食问题、购物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案,同时鼓励老年人参与到社区的文化和建设事业中去,充实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最重要的是,它锻炼了老年人的自助能力,不仅能够合理疏导自己的情绪、最大限度利用周围社会资源,还能成为帮助其他老年人解决问题的帮手,让老年人的依然能够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成为“社会一宝”。

〔参 考 文 献〕

〔1〕曹丽.我国城市居家养老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

〔2〕立德社工事务所.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申报表〔Z〕.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

〔3〕 http://news.cnxianzai.com/2012/02/380881.html

〔4〕刘笠萍.城镇养老的现状与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01):57.

〔5〕李璟.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以青岛市市南区为例〔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6〕陈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年人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2008,(06):89-94.

〔7〕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f2vCU_XhwV1Lm-

zcp_fd-aTWNpamYhBVNjSFNl4aNhFULCpXqYnsr8y4i2a-Ge1w6itkzomzSyPWpnNf3TaOJ8guwAQZT1oMePVuqRtiqltyy

〔8〕徐仁杰,赖臻.北京:一刻钟社区服务圈〔J〕.百姓生活,2011,(10):14-15.

〔9〕登峰.一项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之举——探访朝阳区朝外街道“一刻钟社区服务圈”〔J〕.北京人大,2012,(01):51-53.

〔责任编辑:陈玉荣〕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
嘉兴地区居家养老无障碍设施的调研与思考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完善研究
能力建设取向下失独老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居家养老调查与对策研究
绩效视角下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构建政府、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互联网+”时代养老政策探究
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保障模式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