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网络民主为民众的政治参与营造了新的公共空间,成为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但网络本身虚拟性的特点和局限性,使它成为民主政治建设的“双刃剑”。因此,必须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掌握网络主导权,正确引导网络民主,改进党的执政方式,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关键词】 网络民主 民主政治 共产党 执政方式
【作者简介】 赵立华,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D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2-0014-03
“网络民主”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在1995年提出的,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在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网络民主一般是指公众以网络空间为场所,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数字互动,积极表达政治意愿、参与政治事务的一种新型民主形式。网络民主与我国传统民主方式相比,具有虚拟性、交互性、非正式性、去权威性等特点。网络民主在发挥民意诉求和政治监督功能等正面作用的同时,其局限性也越来越突出。一是参与主体具有片面性,不能反映多数人的诉求;二是缺乏责任主体,容易导致非理性言论混淆视听和强奸民意;三是交互性特点使网络民主不易被掌控。
一、网络民主对我党传统执政方式的挑战
中国共产党传统的执政方式是基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我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和维护稳定的价值和功能,其特点是民主与协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政治协商和监督是多党合作的主要内容。这种中国特色的民主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也存在自身局限性。
(一)中国共产党传统执政方式的局限性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基本承袭了革命时期政党合一型执政方式。历史上,由于革命的需要,共产党在国家组织和政治生活中居于绝对领导地位,政府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党的历史任务而运转,在实践上主要采取的是以党代政的执政方式,就像毛泽东指出的:“党在群众中有极大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却差得多。” 本该由“人民当家作主”,却常常是“党为民做主”,公民在政治参与、民主协商和政治监督方面不能广泛参与和行使。十六大以来,共产党更加重视转变党的执政方式,更加注重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网络民主的发展不仅突破了传统执政方式的局限,也是对传统执政方式的有益补充。
首先,网络民主有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传统的政治参与由于空间距离的阻隔和参与路径的狭窄,公民进行利益表达诉求的需求和冲动实际上长期处于被压抑状态,而网络技术无疑有助于跨越社会地位的鸿沟,减少空间距离的阻隔,为各种社会群体提供平等参与的技术支持,打破决策者的信息垄断,缩小社会地位造成的政治参与差距,构建公民平等参与渠道,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广集民智,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政治体制。
其次,网络民主有利于扩大公民民主协商。互联网技术打破了规模限制,畅通和拓宽了社会利益表达渠道,可以把大量个人吸纳进同一个空间,进行议题讨论,同时也营造了平等对话的环境,扩大了民主协
商的范围,使民主协商更充分,能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弥补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人员数量规模限制的不足。现在政府许多重大政策出台前都要在网上广泛征求民意,这就是利用网络民主的成功尝试。
再次,网络民主有利于扩大政治监督。政治监督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权和管理国家事务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党内监督和各党派互相监督促进民主政治。网络民主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从更微观的角度,从更繁琐的事情中查缺补漏,在更短的时间内揪出元凶,网络反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最后,网络民主有利于增强政治系统的政治沟通能力。互联网实现了多向沟通,政治信息传播者在向受众输送政治信息的同时,也在同步接收受众的及时反馈。一方面其隐蔽性特点使人们能无所顾忌地深入讨论问题,政府可以掌握真实的民意;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技术高度复杂,除专业技术人员外,普通民众不具备相关技术能力,政府可以对网络实施有效控制,引导网络舆论的方向,主导民意形成,构筑有利于施政的公共环境。
(二)网络民主对中国共产党传统执政方式的挑战
首先,网络民主对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和共产党一元化执政地位构成威胁。我国政党制度的前提是坚持马克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各民主党派参与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前提条件,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思想文化基础。而网络民主的去权威性使多元化思想充斥网络,长期不受约束的发展将必然冲击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网络民主的局限性导致非理性因素贯穿网络民主始终,使我国政党制度的思想文化基础受到冲击。由于网络民主主体在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和城乡之间的差异性及网络客体的非理性客观存在,网络政治参与者在无法正确驾驭专业政治术语,无法清晰辨别敌对和分裂势力制造的政治话语陷阱时,很容易被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共产党的社会思潮迷惑,从而严重威胁我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其次,新意见阶层的兴起,新意见领袖的产生,弱化了党和政府的权威。在网络时代,网络不仅激活了民众的政治表达和参与激情,而且可以绕开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等代议机构,成为一个新的代议机构平台,在现实政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股新兴的政治力量越来越紧密渗透到政治生活中,体现出强大的政治能量,不但弱化了党和政府的权威,影响甚至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人大代表,也可以是政协委员,不必像现实中通过层层选举才能发言,在这个意见的自由市场中,汹涌奔腾的民意随处可见并处于无政府状态,众多以网络为媒介的新政治现象、新社会活动和新社会结构由此“破茧而出”,促发了一个强大的阶层——“新意见阶层”的崛起,在这个“新意见阶层”中,那些正气凛然、信誓旦旦的人往往被推崇为“意见领袖”。在网络上,这些“意见领袖”享受着普通网民的热情“拥护”,名利双收。现实生活中,很多“意见领袖”男盗女娼,丑陋不堪,判若两人,实则是网络伪君子。
二、正确引导网络民主,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健康发展
(一)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掌握网络民主主导权
一要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巩固共产党执政的思想理论阵地。要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共产党执政的思想文化基础。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有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政治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近代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诞生的,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产物,而且适合中国国情,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合理性,具有共存、合作、民主、监督与协商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具有组织的包容性、目标的一致性、代表的广泛性、地位的平等性和决策的科学性等特征,突出表现为和谐性,包括政党关系的和谐性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和谐性。
二要牢牢掌握网上舆论主动权、主导权和话语权,提高对网络民意的引导能力。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不仅要懂网络,而且要善于利用网络,掌握网络民主新武器,运用各种方式在网上积极主动地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倡导高尚精神,弘扬社会正气;要大力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力传播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正面声音占领网络阵地,以正面权威声音深入浅出地阐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用正确舆论引导广大网民;要建立完善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增强应对网上舆论问题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舆论引导及时、准确、有力;要讲究引导艺术,运用网民熟悉的语言和方式,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加强代议机构中网络民主的渗入度。传统执政方式正是缺乏有效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渠道才使网络监督显得弥足珍贵,网络反腐才能发挥惊人的力量,同样,也正是现实中人大等代议机构难以满足公民日益高涨的参政诉求,网络的政治输入功能才凸显出来。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功能本应该由代议机构如人大、政协来履行,而事实上代议机构的地位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虚化,才造就了网络民主今日的辉煌。由政府引导建立诸如“中南海直通车”等官方网络平台,加强政务微博建设,拓宽听取民意的网络渠道,加强人大代表与网民的沟通互动,把网络民主作为代议机构重要补充,使二者有机融合将会有力促进现代政治民主的健康发展。
(二)加快网络立法,完善网络法规体系
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和自由的同时,也有可能因过度自由而侵害他人权利,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仅依靠道德力量约束网络行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法律机制的保障,网络的法制化可以使网络民主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感性走向理性。目前,我国法律的力量难以彰显于网络民主中,在一定程度上源于网络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使其难以适应网络民主的发展,因此,立法机关应推进网络立法。首先,宏观层面,要加强网络立法,防范网络政治风险,一方面应对现有法规进行有效整合,对过时的不符合现实情况的法规进行修订、补充或废止,避免内容重复等,使之逐渐趋于完善和健全;另一方面要针对新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新的法规,以控制可能出现的网络不端行为。其次,微观方面,要特别关注网络数据安全、网络信息内容、特殊群体以及网络发展中的新兴领域,如互联网域名管理、域名注册、争议解决程序、网站管理、政务微博管理等。再次,要进一步明确网络法律监督实施的主体,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避免管理部门职责界限模糊和多头管理现象等。
(三)加强网络监管,规范网民议政行为
网络民主的去权威性和虚拟性在赋予参与者高度自由的同时,各种非理性讨论和虚假信息处于无政府状态,可能绑架民意。这些非规范的政治参与可能形成错误的网络舆论,诋毁党和政府形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政府对网络民主的监管要在适度监管的前提下加强引导和服务,以加强网络监管,规范网民参政议政行为。
首先,要强化网络安全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建立统一的身份验证和网络准入标准,建立网络安全保障网,形成网络安全一体化格局;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系统规范化,完善网络管理秩序,从网络监管体系的体系设计、监管目标、指导方针技术标准等方面入手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管人员管理守则,净化网络监管内部系统环境。其次,要构建齐抓共管的网络监管机制。要开展网络文化环境集中整治。文化、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组织开展网上“扫黄打非”专项整治活动,依法惩处违法犯罪分子。要整合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社会公众三方力量,建立多元监管模式,形成长效监管机制。各级政府部门要鼓励更多的社会团体参与到网络民主监管进程中,鼓励网络公司加强对网络信息内容监管,积极承担其社会责任。再次,加强对网民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营造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道德氛围,加强对网民、网络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对网络不良文化和违法行为的免疫力,应特别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增强广大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提高他们对网上信息的分辨能力。把网民发言纳入法制监管和道德舆论监管下,只有在技术防堵的基础上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政府的监管才能得到民众的认同和肯定。
参考文献:
[1] [美]马克·斯劳卡.大冲击——赛博空间和高科技对现实的威胁[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2] 郭小安.网络民主的概念界定及辨析[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9,(3).
[3] 张星辰.网络民主的尺度及其深化[J].理论导刊,2012,(6).
[4] 吴群,刘建华.论网络民主的结构性缺陷[J].理论导刊,2013,(3).
[5] 李光和.1966年以前党的执政方式探索述略[J].理论月刊,2008,(6).
责任编辑:徐建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