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吹不去历史的血痕

2014-04-29 00:44刘正绪
理论与当代 2014年2期
关键词:草鞋会战抗日战争

刘正绪

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重要的大事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文史界对贵州省和贵阳市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作用的评价,均比较模糊。贵阳虽然是抗日战争的“后方重镇”,但抗日。战争文字记载,多停留在一般性记述上,导致很多人以为贵阳就是一个“不设防的城市”。因此,全国人民对贵州省军民参加抗战的情况了解甚少,一些被轻率破坏的纪念物,如贵阳市新华路南端和三桥的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纪念塔,没有得到恢复,幸存的老兵没有得到应有的经济补偿和精神慰藉。

2005年9月3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这一评价客观地肯定了当时国共双方在抗战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和地位。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向我们传递出一个信息:民族团结、领土安全完整等国家的核心利益,是极其重要的。

此后几年中,国家有关部门对当年抗战老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访问,中央和一些地方电视台编制播放了容量巨大的专题片,对全国各抗日战场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宣传报道。各级政协、统战部、各民主党派都注意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应当有一个系统、完整的链条,中间不可缺环少扣。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出生的中国人,应该全面了解先辈艰苦卓绝的斗争、精忠报国的牺牲精神。我们有责任把全面真实的,有利于民族大团结的、有利于领土完整、国家统一的历史传给后代。

在此特定人文环境下,《贵州草鞋兵>一书应运而生。这本书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数据、珍贵的历史照片和纪实笔法,用《沧海洪流》《烽火壮歌》《浴血男儿》《寻找英雄》四个篇章,记述了“黔军”在抗日正面战场上辉煌战果和悲壮的牺牲,以及入缅作战中未见诸文字的历史细节,因而受到全国读者的特别青睐。

《贵州草鞋兵》首先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乡土教材,它翔实记述黔军参加抗日战争的核心史实:参加抗战的“黔军”主力,是由三个时期分别组建:一是北伐前后纳入国民革命军的正规部队,即陆军第85师、第82师;二是1935年,王家烈所部改编为中央军的五个师,即第102师、第103师、第140师、第121师、新编第8师:三是抗战中新组建的陆军预备第2师、新编28师、陆军补充师及独立第6旅。这11个“黔军”部队全部开赴前线;还有许多贵州籍士兵被编入桂军、川军、滇军等部队。

抗日战争中,贵州征兵达58万人,按人口平均,每12人就有1人参战(另有统计为每百名贵州人中,就有7人参加了抗战军队或工作)。他们穿的是草鞋,用的是有效射程不过400米的“汉阳造”步枪等简陋的武器,与拥有坦克、火炮、飞机、航母的强大日军进行殊死搏斗。从1937年8月8日的南口地区争夺战开始,至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止,“黔军”先后参加了南口争夺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南昌会战、四次长沙会战、桂南会战、中条山会战、中国远征军滇湎会战、常德会战、豫中会战、桂柳会战、湘西会战等战役及数以千计的大小战斗,每个战场都浸透了黔军战士的鲜血。抗日战争中第一位牺牲贵州籍将领,是十九路军吴淞要塞司令部参谋长,三都县人滕久寿将军。

1937年10月,第103师参加淞沪大会战,在江阴要塞与日寇海军陆战队激战数十次,以血肉之躯固守要塞达兰个月之久。在南京保卫战中,第103师最后仅剩500余名官兵。1938年1月,该师重新整补后参加武汉会战。原师长何知重已升任86军军长,86军仍辖有103师,全军清一色为贵州人。在武汉会战之田家镇保卫战中,击毙日军1150人。以后又参加长沙会战。四年中第102师参加了三次长沙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时,全师1万余人,所剩军官不足百人,士兵540人。1938年3月,“黔军”第140师奉命开到台儿庄战场南端之禹王山阻击日军,战役中140师官兵伤亡2000余人;还有2000多贵州青年补入桂军第93师,参加台儿庄战斗,近百名贵州籍官兵牺牲。贵州仁怀人刘莘园被委任为徐州集团军前敌临时总指挥。滇军六十军是参加台儿庄战役的主力部队之一,副军长郭建臣是贵州省威宁人,威宁籍官兵有100余人牺牲。

经过几次大战,先期出省的黔军士兵伤亡殆尽。1941年师长柏辉章报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批准,在贵阳大南门外,建立一座纪念碑,新中国成立后,纪念碑被拆毁。进入新千年以来,贵州省和贵阳市政协、各民主党派,都曾多次提交恢复(重建)“国民革命军第102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的提案,但受城区交通发展的制约,已不可能在原址重建。所幸“纪念塔”地名被永久保留下来。

在滇湎作战的中国远征军中,“黔军”成建制的部队有新28师、103师、第82师和陆军预备2师参战。在野人山有3000余名官兵牺牲;腾冲攻坚战有2198人牺牲。李颐将军就牺牲在腾冲战场。以黔军新28师和103师为主力的松山之战,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向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战略反攻的序幕,战役共歼日寇3000余人。远征黔军战死万余人。书中还介绍,民国时期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任教、就读的120名贵州籍教官、学员中,9人后来成为高级将领并担任重要职务。在黄埔军校执教的91位黔籍教官和就读黄埔各期的1092位黔籍学员中,有79位先后晋升少将以上军衔。

《贵州草鞋兵》又是一部珍贵的史料集。书中记述的史实,引起全国范围的轰动,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贵州省、贵阳市在抗日战争中地位、作用的错误认识:改变了贵阳市被动挨打、仓皇疏散、难民聚集惨状及“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麻木不仁、畸形消费城市的形象。

2009年,《贵州草鞋兵》首次印刷2000册,很快售完。2012年再版,补入史料近10万字,发行5000册,转瞬售罄,目前第三版正在筹印中。文学类书籍如此畅销,是30多年来极罕见的现象。

自明清以来,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都不看好贵州。王阳明、林则徐的诗文,对贵州描述是“连峰际天,飞鸟不通”,是“一径秋烟凿山脚”的山川险恶、贫穷落后。连本土作家蹇先艾,也在其小说《水葬》中,抱怨贵州乡间习俗的“冷酷”。《贵州草鞋兵》的作者,则以寻访抗战老兵的过程为契机,热情歌颂了贵州人的淳朴、勇敢和坚毅,歌颂了贵州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作者梁茂林和齐赤军,均为贵州省乡土作家,他们历经七年,走乡串寨,通过寻访证人,特别是从69位健在的黔籍抗战老兵和著名参战将校后人的追忆,广泛查阅档案,认真核对和解读真相,最终形成讴歌贵州草鞋兵英勇杀敌、壮怀激烈的宏伟篇章。《贵州草鞋兵》虽不是以文学语言取胜的作品,但作者特有的文学艺术智慧,却令人感叹不已。作者以平实的文字,巧妙搭配的照片,深深振荡着读者的心坎。那些幸存的抗战老兵们,如今生活在偏僻山林中,住在简陋、破烂的农舍里,门前是枝叶零落的菜园……然而他们却仍然精神矍铄,唱起抗日救亡歌曲时,仍那么豪迈雄壮。岁月催老了他们的容貌,催不老他们的血性,中华健儿的英姿,仍然闪耀着光辉。

从史学角度看,《贵州草鞋兵》为贵州省史志界树立了一个极好的治学榜样。作者忠于史实,资料收集十分严肃认真。从2003年起,他们从历史文献和“三亲”材料中,爬梳出贵州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种种细节。之后,又和“贵州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一起,先后找到散落省内的抗战幸存老兵230人。五年间,梁茂林两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清了1937年至1945年国民革命军各部作战电文,使战役时间的记述明晰,事实准确无误;他多次赴全省各地州县,调查黔籍抗战老兵和他们的后代生活状态,还在老专家帮助下,收集到黔军第85师资料和照片。这种科学的工作态度,使我这样的专业史志工作者深受触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们编纂地方志的方法,是从档案、旧志和旧书报杂志中找资料,实地考察极少;材料的取舍的标准缺乏科学依据,这就造成方志远离社会发展的实际,严重脱离人民群众。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编辑出版,30多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对新方志多有诟病,史学专业界也反映新编方志“不好用”“有用的资料少”……《贵州草鞋兵》的面世,将有力促进地方志工作的改革创新。

《贵州草鞋兵>让我们重新认识到,统一战线永远是维护领土完整、民族尊严的重要法宝。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共同斗争的结果。当今国际社会,矛盾极其复杂,斗争空前尖锐。中国再次面临恶邻与强权的多方威胁。面对世界潮流,我们再也不能停留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历史认知水平上。只有坚决还原历史原貌,才能促进全国新的统一战线形成,保卫国家的核心利益,承担起维护国际秩序正常的艰巨任务。

(作者单位:贵阳市史志办)

猜你喜欢
草鞋会战抗日战争
马恩河会战(下)
马恩河会战(上)
扎实做好双减双抢 坚决打赢三秋会战
七十七双草鞋
库尔斯克会战
“巨鞋”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抗日战争(第一卷)
爷爷的草鞋
一日就是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