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中央突出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并从作风问题抓起,通过抓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努力营造廉洁从政的政治生态,取得了明显成效,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高度支持和拥护。“解决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常抓不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的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改作风的形势,发出了乘胜前进的号令。
乘胜前进改作风,坚定理想信念是前提。在作风问题上,起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古人说,“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风问题,很多是因为公私关系没有摆正产生的。有的问题看起来不大,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但是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
乘胜前进改作风,强化制度落实是保证。作风方面的积弊顽疾,归根结底要靠制度来祛除。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建章立制、严格按章办事,是改作风的根本途径。从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再到《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转作风、反四风,彰显出源头治理的特征,体现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理念。制度的权威和生命在于执行。对违反制度踩“红线”、闯“雷区”的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杜绝“破窗效应”,制度的刚性约束力才会产生倒逼机制,确保转作风长效化、常态化。
——摘自《人民日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