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华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深化改革开放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一要准确把握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从发展的阶段来看,当前我省正处在人均GDP3000美元的新阶段,这个阶段必须避免陷入“拉美陷阱”。从发展的环境来看,我省与周边发达沿海地区、周边兄弟身份的差距还十分明显,而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随着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到来,全省3900万干部群众对推动贵州发展的期望不断加大,贵州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从发展的机遇看,改革开放是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的必由之路,是贵州破解发展难题、实现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是贵州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难得机遇。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全面深化改革,为我省解决自身难以克服的发展瓶颈和体制机制障碍提供了契机,机遇千载难逢,抓住机遇就能赢得战略主动。
二要准确把握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要求新特点。新一轮改革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体现出新的特点。一是“深”。35年以前的改革带有“普惠式”特点,那新一轮改革已经越过了这一“帕累托改进”阶段,各方面普遍受益和广为接受的改革措施越来越少,达成改革共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没有现成的路可走。二是“广”。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各种矛盾和风险凸显,有经济领域的,也有社会领域的、思想方面的;有涉及国内问题的,也有涉及国际经济政治关系的。今后的改革已不单纯是经济改革,而是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各种改革之间还相互交织、相互掣肘,对改革方案的专业性、系统性要求更高。新一轮改革开放必然要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位一体”全方位推进。三是“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完善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结构、社会组织、人际关系、城乡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仅仅增强宏观经济主体活力的改革很难全面推进,必然要求有微观层面的制度创新相配合。我们必须统筹推进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改革,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改革观”,按照全会提出的“六个紧紧围绕”深化改革,突出问题导向,要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全省上下各方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全面推动我省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三要准确把握推行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贵州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但同时也积淀了一些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阻碍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的矛盾和问题,如经济体系还不健全,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产品的技术含量还不高,产业配套能力不强,生产要素保障方面还有不小瓶颈,现代工业发展方面的体制机制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等等。当前的不景气的宏观经济环境更是加剧了这些素质性矛盾的日益凸显。这就要求我们要用改革的方法、改革的勇气来着力解决这些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真正把经济发展建立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为贵州更长时间、更高水平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道路。
二、重点突破,进一步明确的新一轮改革开放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以激活各种经济主体活力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是推进国企改革。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断破解国企改革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活,并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上取得新的突破。二是推进企业制度创新。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加快现代产业发展为核心,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创新企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形成多元的产权结构、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民营企业与国有、集体企业、外资企业融合互动、兼并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民营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一批具有集群优势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三是建立完善科技自主创新机制。推进经济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抓好软件与创意产业园建设,完善科技园区创新和孵化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产学研联合攻关运行机制,引进重点大院名校与我省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科技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基地。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装备更新,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建立完善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培养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企业家队伍。四是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完善全省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及功能布局定位,探索市场形成价格机制,理顺价格关系。加快推进用地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完善闲置土地退出机制,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激励机制。健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排污权交易制度改革,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五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我省3000多万农民,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小康,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土地、户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充分保障转户农民的合法权益,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县撤县改市、撤县改区和撤乡并镇,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二)以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为切入点,深化政治领域改革。一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完善各类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和相应职能,促进工业园区、开发区加快发展。完善省直管县试点改革,进一步向基层下放相应事权。加强省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整合公共资源等职能,增强市州级、县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省、市州财政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人大工作制度。大力支持人民政协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切实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不断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优化监督环境。三是加强政府职能转变。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今后改革的大方向。各级政府要在思想认识上更加尊重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一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行动上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流程再造,变前置审批为过程服务、后端服务,找准市场功能和政府行为的最佳结合点,切实把政府和市场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和优势。
(三)以大幅改善民生为着力点,深化社会领域改革。一是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加强城乡一体的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推开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加快完善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扩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完善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探索建立符合省情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进一步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加强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等工作,加快构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二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加大工作力度,整合各种资源,深入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建立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基层社会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新机制,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水平。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安定。三是深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统筹整合,强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推进成人教育资源整合,建立完善全省师资培训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整合医疗资源,加强城乡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加强疾病防控专业机构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和公共卫生应急保障水平。
(四)以促进文化发展繁荣为导向,深化文化领域改革。一是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体制。加强文化市场主体培育,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二是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制。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建和新建一批重要文化设施,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在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作用,搭建公益性文化服务平台,逐步形成省、市、县(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四个层面相互贯通、互为补充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三是加大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公益性文化单位要深化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准公益性文化单位要实行事业、企业两种运作方式,使公益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相对独立,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经营性文化单位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行公司化改造。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进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建设。
(五)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抓手,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一是省委、省政府适时制定出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选择几个条件较好的县(市、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自加压力、先行先试,推进全方位改革,同时争取政策支持,努力在争取国家重大政策上取得突破打造符合时代特征、富有贵州特色的高效、灵活、规范、有序的贵州内陆地区开发综合配套改革模式,争取在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中起到示范作用。二是创新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外贸发展模式,建立提升外贸出口、机电产品出口、特色农产品、大宗物资进口、服务外包等若干个外经贸基地。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推进市场份额扩大。创新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外贸结构,扩大和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比重。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引进外资结构。加大选商引资力度,重点瞄准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开展上门招商、配套招商、产业招商。三是积极拓展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大航空口岸开放力度,全力保证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的开放需要。积极向上争取设立若干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经济功能区。加快推进口岸查验机构、查验场所和查验队伍建设,优化口岸通关环境,扎实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改革和创新口岸监管模式。进一步抓好区域协作,主动对接川渝经济带,融入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渠道,重点加强与对口帮扶我省的地区和城市的合作与交流。
三、综合配套。进一步强化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保障措施
一要振奋精神,强化思想保障。改革开放首先要冲破的就是思想上的障碍,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改革开放的行动。小平同志讲,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习近平总书记最近也多次强调,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扬敢闯、敢干、敢冒、敢为人先的精神,坚决破除不利于深化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传统观念,坚决破除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的束缚,以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推进新一轮的改革开放
二要完善机制,强化制度保障。改革开放必然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整合,我们要在充分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充分考虑现实环境特点、充分照顾各个方面利益、充分体现形势变化和改革进程需要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管、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鼓励改革开放、促进改革开放、宽容改革失误的有效推进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与基层上下呼应、干部与群众互相联动的全民互动机制,形成全省共同推进改革开放的整体合力。
三要精心准备,强化工作保障。要切实加强对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领导,进一步改进对改革开放的领导方式。进一步细化《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实施方案,制定全面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来指导贵州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和党的建设的全面发展。建议适时成立贵州省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部署并检查督促,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改革开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四要注重引导,强化舆论保障。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宣传,注重正面引导。深入持久地宣传改革开放35年来的生动事实、伟大成就、宝贵经验,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增强坚持改革开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宽松氛围,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