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地区学生双语态度对教学的影响调查结果分析与教学建议

2014-04-29 20:37:37次仁央吉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林芝地区第二语言双语

次仁央吉

通过对林芝地区中小学生双语态度的调查问卷分析,提出了尝试“一校双模”的双语教学途径;加大双语师资队伍的培养;开发校本课程,进一步加强双语教材建设;丰富教学方法,营造校园双语氛围等措施建议。

林芝地区 双语态度 双语教学 一校双模 藏文教学

人们对双语的态度直接影响到语言在族群中的发展,积极正面的双语态度能够在本民族语言和其它语言中寻找到一个有效的平衡点,促进两种或多种语言在族群中的健康发展;反之,如果对语言的态度趋于负面,则会导致该语言受到漠视。双语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双语态度是影响双语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成长和发展中的主体,学生个体发展具有主动性、独特性和差异性,因此,双语教学的实施应考虑到学生的特征,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从而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基于此,笔者选取林芝地区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当地藏族学生在接受双语过程的态度进行了分析,以此为着眼点,为今后双语教育的改革提出新的思路。

一、尝试“一校双模”的双语教学途径

一类模式利用母语优势,重视两种语言间的异同,在比较中利用迁移,以母语作为必要中介学习第二语言,其优势是有目共睹的,但从客观上它减少了学生和汉语接触的机会,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表现出一些不足。问卷调查显示,部分学生表示“用民族语学习数理化很困难”,尽管这只占总人数的约1/3,但也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并不适应用民族语学习理科课程。这是由两种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所决定的,由于藏文与口语相对脱节,日常口语和教学用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汉文数学中相反数的“反”字与逆命题的“逆”字有截然不同的意思,但在藏文中对这两个字的翻译完全相同,导致学生在解题中易出现理解错误。

对于第二语言程度较好的学生来说,显然直接用汉语学习理科课程,更少发生歧义,学习效果也会更好。那么,林芝地区的藏族学生是否达到了能够用汉语接受其它科目的水平呢?笔者在对林芝地区部分学校通过直接和间接的观察,发现部分学生对汉语的使用已经习惯化。如在小学四年级的一堂英语课上,教师要求学生翻译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用汉语作答,之后教师却需要再用藏语再翻译一遍,课后访谈中,教师提到,之所以这样做,是担心一些学生对汉语不理解。在这个班级的教室中共有13处文字涂鸦,其中7处以汉字书写。在对某校校长访谈中也提到,该校部分学生中考的汉文成绩要优于藏文成绩。由此可见,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学生对第二语言的掌握已存在较大分化,一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较好地掌握汉语,双语语码的选择和转换达到自动化。双语教育的最大优越性是能够在不影响儿童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的条件下,让学生的第二语言水平大幅度地优于传统的第二语言教学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水平。

当第一语言的学习开始对第二语言的发展产生了限制,那么我们就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的教学模式。目前双语教学的实施进一步提早了施教年龄,却只是用静态的眼光看待学生,阻碍了部分学生第二语言的发展,当学生双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二类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发展需要,可以根据林芝地区实际情况,先在部分条件适合的学校试行“一校双模”的双语教学模式,即在同一学校内平行开设“一类模式班”和“二类模式班”,当学生学习到一定阶段后,在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的基础上通过考试来确定其班级归属,“一类模式”和“二类模式”互补,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发展。

此外,部分教师不认可一类模式,其理由主要针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认为一类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升学选择余地少,就业压力大。采用“一校双模”,也有一定的教师基础,可以合理调配目前已有的师资资源,可以缓解师资不足的压力,并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二、加大双语师资队伍的培养

教师是对学生双语态度最敏感的人群,并且用自身对各类语言的态度对学生直接产生影响。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语言能力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语教师除了具备普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外,还应该懂得双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然而,在林芝地区中小学汉语文教师队伍中,汉语文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少,大多都是民族教师(约占80%)而且汉语程度不高。他们的汉语水平测试通过率远远达不到相关要求。双语师资不足,是林芝地区各校双语教学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要改善双语教学的效果,首先要解决好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师资培养过程中,首先需要更新观念,确立教师积极正面的双语态度,对双语教学要有足够的热情,学生可以在母语的帮助下,逐步学习汉语言与其他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并顺利过渡到汉语言的学习环境,这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双语教学。

其次,需要加强双语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组织教师参加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有针对性地进行汉语语音、语调的“正音”训练和日常汉语的口语训练、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清晰、准确,符合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篇章的规范及要求。

再次,建立双语教师职前培养、入职辅导和职后提高的一体化格局。具体操作中,一是需要加强林芝地区中小学和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的相互合作,对各个阶段教师的发展作出指导和培训;二是加强双语教师队伍的校际互动,促进同行交流,取长补短。

三、开发校本课程,进一步加强双语教材建设

教材的知识结构是由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联结而成的知识整体,通过教学来建立新的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将课程资源所含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它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林芝地区各校所采用的教材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内地城市生活,与藏区学生的生活实际严重不符,藏族学生的感性认识与内地汉族学生有极大的差别,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困难。各级学校都没有专门为藏族学生开设过有关藏族历史文化的课程,无法很好的体现藏、汉、英文化上的差异,特别是在民族特色方面,从而不利于藏族学生了解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因此,开发更加适应林芝地区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迫在眉睫。

校本课程需要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在教材中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以动态、生成、体验的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尽可能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多元文化的角度来观察本民族的文化,以此理解和接纳异文化,这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另一方面也能够消除对民族及其文化的偏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态度,提升国家认同感。

从林芝地区的实际考虑,大规模开发一套全新的教材,肯定超出其人力、物力所及,也不现实,但是可以开发一些具有民族和校本特色的校本课程,编写相应的教材,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和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辅助方式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

校本课程的建设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教育机构各部门都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首先,政府要保证课程建设费用,离开经费支持,课程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其次,林芝地区应调动学科专家、民族教育专家、民族文化研究者、教育研究者等多方面力量,建设一支多成分的高素质课程建设小组,地方行政决策机构、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参与课程计划审定、实施和评价,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通过对国家课程的筛选使其本土化,征求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意见,尽力满足各方面需求;再次,要进一步加强多媒体教学,以非语言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感性认识,弥补语言障碍带来的困惑。

在本土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过程中,部分校本课程可以先以试验的形式出现,逐步实施,成熟后有序地纳入全地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中来。

四、丰富教学方法,营造校园双语氛围

语言是需要实践的,由于当地学生课外基本使用母语,只有在校内有目的地加强第二语言实践,才能把课堂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逐渐掌握第二语言。因此,在课堂问题设计中形成梯度,做到由易而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在问题探讨中尽量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主动表达的习惯,学生可形成学习小组互相交流与激励,进一步强化双语态度的积极性。

此外,还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丰富提问方式,多创设语言环境,制造对话情境,比如开展双语朗读、背诵比赛,课前演讲,小品、课本剧等诸多形式,激活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创造性,发展其个性,营造良好的校园双语氛围。

双语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双语态度是影响双语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成长和发展中的主体,学生个体发展具有主动性、独特性和差异性,双语教学的实施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特征,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从而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林芝地区第二语言双语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26
西藏林芝地区零度层亮带识别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西藏一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案例分析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西藏林芝地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的探索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5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5期)2014-09-29 06:19:50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7期)2014-09-29 06:19:50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10期)2014-09-29 02: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