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任玲
如今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仅要讲授知识,更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望,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加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实际动手操作吸取知识,并且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就是围绕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创建出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潜能开发的学习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学习兴趣
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
1.巧妙地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兴趣
教师应该根据课本的知识内容,巧妙地设计出悬念,用悬念使学生对这个知识内容产生兴趣。如在教授平面内有N个点,任意两点连接成一条线段,提问共可以连接多少条线段时,我们可以提出假设,假设我们已经毕业多年,大家聚会见面,每两个人见面都要握一次手,问我们共要握多少次呢?可以让学生分为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际演练,得出结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问题,又可以提高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兴趣。
2.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创造的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让教材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求知欲望之间创造一种“不平衡”,把学生带入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在解决问题中引发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精心创造设计问题情境。
例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首先,是列出两个问题。问题一:有一个花坛,它的四周有一圈宽度一样的草坪,花坛的长度为18m,宽度为15m,若花坛中间有个长方形,其面积是154平方米,那么计算出草坪宽为多少m?问题二:农业经济时,若要让2008年有机蔬菜的总产量比2006年翻一倍,那2007年和2008年有机蔬菜年产量均增长比率为多少呢?让学生解决列出方程。
其次,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而写出的方程,对照之前所学的知识给“一元二次方程”进行相应的命名;然后带领学生讨论:二次项系数为何不等于0?一次项系数、常数项有没有限制?再让学生自己编写几个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讨论,在学生已学习过的基础知识上,再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提出来。
二、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出观察和探索的新异情境。要巧妙地提出难易适度而又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带领学生去寻找发现问题和答案。在概率教学时,提出这样的问题,要将若干个形状大小相同颜色却不同的球装进袋中,要让从袋中拿到一只红球的概率应该怎样放球?设计出这样的问题,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探究。
2.自信心的培养。维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例如,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时,有这样一题:在某年全国足球前9轮比赛中,山东飞腾队共积分25分保持不败,按比赛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试问飞腾队共胜了几场球?像这样的新题,难度不大,却可以让一些“足球迷”的学生积极求解,用新的问题激发学生新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3.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去解决。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在阅读完课文后谈谈自己的看法,不要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会影响教学进度或者与备课内容有异同就给制止。主动质疑是可贵的,想要找寻到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就要有主动积极地质疑精神。教师也要加以引导带领学生主动质疑,发现质疑的乐趣,更要发现自主学习的乐趣。
三、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而要做到这些,必须从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出发。因为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和迁移条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连接点,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很容易把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加工、分析和综合,形成新的知识理念,为打开数学思维的大门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整式的乘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应用数学中化归的思想方法将复杂的、未知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简单的、已知的数学问题,展示出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性、系统性和连贯性,通过归纳总结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这样,学生充分感受到由已知到未知转化的逻辑思路和迁移条件,其创新思维能力就会不断发展和提高。
四、一题多答,鼓励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创造的先驱便是求异。学生的求异思维是促进学生思维多向性发展的主要条件。鼓励学生寻求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使得学生在求异的思维中获取并学习新的知识,从而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鼓励学生同一问题不同解决办法。例如,在某位数学家的墓碑上所记载给出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列出方程,在方程式列出之后,看其他学生能否最先给出答案,有位同学认为年龄应是正整数,并且能够被方程式中的每一个分母给整除,而其结果为84,所以他的答案为84。这样不仅可以刺激到学生的思维,更能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
2.引导学生对同样的问题有不一样的理解和表达。例如,在教代数式意义的时候,让学生列举出自己生活有关或自己身边的不同事例且不少于3个,这样做是为了每个学生都能够发言,也能更加领会代数式的实际意义。
3.出一些没有确定答案的练习题,如有A、B两位学生,A的6次考试成绩为:60、65、69、78、83、92;B的6次考试成绩为:85、83、89、97、87、94。问:谁的成绩更好?并说明理由。这样设计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思考问题,能够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
总而言之,在我们的教学改革中,很多极为方便而丰富的资源都来自于新课程教材,它有效地开发培养了学生的智力,更为师生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新课程教材是简学易懂的教材,学生的经历、体验、探究等都可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让学生感觉数学变得易懂了,可以学了,必须学了。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注重学生对待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善用教材、钻研教材,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行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