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梅
【摘要】体育教育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前沿阵地,在任何时期,我国学校教育自始至终,常抓不懈。然而在各方面均呈现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思想道德素质更显重要。如何在体育教育中建立有效的德育机制,成为广大一线体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其实,体育作为团体项目,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天然载体,有着其他项目所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本文,笔者首先调查了我国目前在体育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的基本情况,并做了适当的分析;然后,通过总结归纳以及实践经验,提出以“教师、学校、学生”三者互动的方式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路;最后,提出在“道德意识、合作意识、健康意识、文明意识”四种意识的形成中考量德育机制建立的水准。
【关键词】体育;德育;思想道德
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针和思路必须按照党和国家关于提高当代学生的全方位素质的要求来制定和实施。基于此,就必须在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合理的政策措施。与此同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这一点也已经达成共识,毋庸置疑。那么,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主要手段的的体育教育,除认真完成好自身的目标以外,如何在整个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积极协助学校完成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在现阶段,更显得尤为重要。
一、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笔者通过大量的资料查阅和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表现出片面性、边缘化的倾向。
1、在整个体育教学中偏重于身体素质练习以及专业技能的教学,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进而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这一点在各省市的业余和专业体育学校都有很严重的倾向。分析原因,主要是各个体育学校的主要任务在于完成各省和地市下达的金牌任务,因此,在平时的专业训练中,往往更偏重于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作为思想道德的渗透和养成基本上是停滞状态。
2、在整个体育教学中即使有部分学校进行了德育教育,也存在着重在说教,忽视身教,导致教育效果不好,对学生的影响不够深入的问题。比如,在某市初中部,体育教师在某次体育课堂上,讲述耐力的问题,仅仅强调耐力需要长时间的锻炼才能获得,与学生自身的意志品质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关系并不是很大,要求学生以磨时间为主。其实,这位教师原本可以利用耐力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一次很好的意志品质的相关方面的教育,充分说明人的意志力是可以在体育训练中得到充分发挥和锻造的,然而,却一语带过,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3、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重视日常的课堂教学,忽视体育德育方面的教育。个别体育老师一提起要求在学生中广泛结合体育渗透道德教育的话题,往往就是把教育搬回了课堂上,教室里,机械的生搬硬套,空洞的脱离现实的发表一些一些不合逻辑的说教,一方面教师疲于应付,另一方面学生也无心真正往心里去,导致一提到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老师不愿讲,学生不爱听的恶性循环。
以上种种现状决定了在体育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如何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正如以上所述,学校不仅要锻炼学生健壮的体魄,更要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笔者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道德状况,创造性的探索在体育课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寓德育教育于体育之中。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一下如何有效的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作为体育教育主体的一线的体育教师,要勇于并善于进行德育教育。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充分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和结构,破除以前不十分正确的观念,与时俱进。为什么?因为体育课程是一个包括身体、思想、智力情感和态度的内在的综合学科,它不仅可以锻炼美的性格,更能培养耐心,提高思想觉悟,提高社会适应力,而不能像从前一样单纯的将体育理解为仅仅是强身健体的单目标性的学科。所以,要想在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取得突破,关键是转变一线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中来。
2、各级教育机关、学校党委要充分认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积极身体力行,大力推行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要想使广大教师能够发挥积极性,各级教育机关的上级党委,在年度计划的制定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方面,将其纳入年度计划的一部分,还要将其所达到的效果和成绩列入体育教师年度考核的指标中去,必要时可以给与一部分的物质奖励和一定的惩罚措施。再进一步,可以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日常教育的一部分。
3、加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让学生自觉在体育锻炼中主动的有意识的进行自我道德品质的考量。
通过一系列的讲座、座谈或者是现身说法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的概念,让他们真正在体育锻炼中主动的强化自己的道德素质。比如,在冬天,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长跑,那么,学生就要知道冬季长跑不仅仅是加强学生冬季的身体体能的储备,更重要的是通过冬季长跑,考验学生的耐力和毅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
三、要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高尚的道德意识
1、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道德意识
在体育运动中,如何克服障碍,包括阻力和困难等等,是运动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如何看待和对待障碍,反映出学生的不同性格、能力、气质、兴趣等各种心理特征。比如有些独生子女身体素质比较好,但就是怕吃苦、娇惯,动手能力差,性格倔强。那么,作为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些连一些家长都很难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把体育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和道德意识培养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这些学生的优点,来逐步克服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
2、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学生在现代经济背景下,难免受到个别家长的一些不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以及对家长的过分依赖感。那么,就使得他们在面对新环境时,常常手足无措,无所适从。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应有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对他人的基本尊重以及应有的沟通手段。众所周知,体育活动多数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也就是集体项目众多。这就为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进行团队教育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因此,我们说,体育活动是最有益于团队精神意识的形成的。
3、倡导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健康意识教育
体育锻炼主要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形成健康的身体。那么,可以利用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相结合,让同学们懂得健康的意义。使大家懂得只有通过正确的体育锻炼才能获得健康的身体。而以前的体育教育真是由于缺乏了应有的健康教育才造成了培养出来的学生死读书,很多名列前茅的同学都不爱好体育的怪现象。
4、运用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加强文明意识培养
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同学们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体育就是在一定的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比赛。那么,只要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他就不可避免的受到规范的约束。在规则的作用下,学生逐渐加强了规范意识,懂得了纪律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通过对学生体育课的着装要求整洁,保持场地卫生,器材清洁等等,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
总之,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需要长期的、反复的训练和培养。在体育教育中建立思想品德教育的环节需要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的坚持、努力和各级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学生自身的领悟,三者缺一不可。本文是笔者结合一线教育实践经验而作,抛砖引玉,希望能对体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机制的建立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