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映华
[摘 要] 农机推广是农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可靠技术保障。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时期,我国农业也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时期,这给农机推广工作提出了挑战,又给农机推广工作提供了发展机遇,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摆在农机推广人员面前值得沉思的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通海县农机推广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对今后农机推广的发展思路进行如下探讨。
[关键词] 农机推广 存在问题 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187-02
一、农机推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机推广对振兴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实现农业产业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农机推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要实现农业产业化,首先必须发展科技农业。发展科技农业需要先进的技术装备,农业机械本身就是先进科技的载体,也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2.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教兴农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建设中还必须实施可持在现代化续发展战略。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常年性、周期性决定了农机推广的持续性特点。所以农机推广是实施我国农业科教兴农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和技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优势,以利保护资源、保护耕地、保护环境,搞好农业综合开发。
3.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按国际标准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应达60%以上,而我国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力在60%以上。这就说明:一方面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要继续转移;另一方面二三产业要发展。劳动力要转移出来,就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靠什么?主要靠先进的农业机械进行作业。发展二三产业同样需要先进的农业机械进行加工、储存、运输等,才能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农机推广是实现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4.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搞好农机推广工作
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机推广只是单一的推广功能,上级主管部门下达什么项目就推广什么,国家给予一定经费,推广部门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模式进行,可谓国家“输血”式推广。现在,我国正在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国家“输血”远远满足不了农机推广“肌体”的需要。因此必须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只有这样,农机推广才有活力和生命力,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农机推广工作达到新境界、登上新台阶。
二、通海县农机推广的现状
通海县农机化推广工作,始于建国初期。一九七0年元月成立农机化研究所,为全县农机化事业发展出了重要贡献,试验推广插秧机、拔秧机、拖拉机、碎垡轮、农业机械化区划及规划等。农机化工作发展到八六年,根据农牧渔业部及省农机局(86)176号文件,县农机研究所改名为通海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站。
目前,总的推广人员没有专职推广技术人员,推广站与培训站、管理站、监理站仅仅是几块牌子、一套班子和人马,整个农机管理站有事业编制19人,其中监理7人,培训3人、推广3人,管理6人。
首先,超额完成了通海县增产增收技术推广工作。推广烤烟烘干机2153台,机烘烤烟面积67927亩,与全县“土烘”烟平均单价相比,“机烘”每斤增值0.3元,每亩产值增加100元以上,全县获增收节支效益679.27万元。
其次,圆满完成我县的农机节本增效工程技术推广工作。
(1)推广追肥枪1715支,实施深施化肥20742亩。其中玉米12000亩,其它作物8742亩,收到了节本、增产、增收的显著效果。
(2)推广玉米制钵机33台,完成制钵面积3410亩,按每亩节省支出30元计,其效益102300元。机制营养钵与人工装袋相比,提高工效20倍,减少“白色”污染。
(3)水稻简易工作化育苗及抛秧试验示范。抛秧示范2亩,同田对比试验1亩。以每公斤2.05元计,增103.73元,提高工效4倍,亩节约成本13.79元。
(4)微耕机的试验示范推广。到2013年全县共完成推广微耕机13134台套,一台套每亩作业节省工时5个,折合人民币75元。
三、通海县农机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领导对农机推广工作重视不够,对农机推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抓得不力
农业部副部长曾指出:“农业靠科技,科技靠农机,农机靠推广。”这就更明确地告诉我们:农机推广是农机、农业科技乃至整个农业的龙头。然而,分管领导和上级农机管理部门过去往往以农机监理工作为龙头,是因为监理工作直接为农机部门抓收入。而农机推广作为一项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的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认为问题不在推广。其实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偏见,农机化事业不靠推广求发展,路子必然越走越窄,农机化发展速度缓慢,正是忽视推广工作的结果。
2.推广经费不落实
《农业技术推广法》虽然对推广工作的经费来源规定很清楚,但财政部门没有按法执行全,农机推广举步维艰。个别领导甚至把农机推广的科技人员作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销员,把完成经济利润指标的多少视作为对我们考核政绩的标准。忽视了农机技术推广应该以社会效益为主,以农民利益为重。这不仅影响了当年推广工作质量,同时也为今后推广工作带来隐患。
3.推广无试验基地、无设备仪器、專业技术人员不配套
目前,农机推广站仍凭着一把皮尺、一双眼睛、猜猜估估做试验,在人员配备上没有专职推广技术人员,欠缺从理论上、实践上对机具作出全面而科学的结论,推广手段和推广人员的素质不适应工作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推广工作。
4.项目选择不能因地制宜,不能很好地与农业中心工作相结合,农机与农艺欠协调
我们知道只有把农机农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应用于生产实际,项目选择满足现实生产要求,推广工作才能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一些传统的推广项目远不能满足现实农业生产要求即项目选择不能很好地与农业中心工作相结合,农机与农艺欠协调。
四、通海县农机推广的发展思路
1.农机推广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要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把农机推广当作重要工作来抓,及时解决农机推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健全农机推广机构,改善农机推广体系资金来源。加强农机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推广手段和设施现代化。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充实力量,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切实提高管理水平,以保证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运行。这是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保障。
2.农机推广须掌握本地特点、因地制宜
立足本地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农机推广项目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否则任何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均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推广。通海位于云南中南部,地处低纬高原,属中亚热带半湿润高原凉冬季风气候,四季冷暖不太分明,旱雨季明显,年平均霜期104天,有霜日27天,年均降雨量869.2mm。全县总面积740.59平方公里。农机化新技术项目结合本地实际,选择节本增效、增产增收、丰产丰收项目进行推广。
3.农机推广与农业中心工作相结合即推广与生产相结合
通海县是农业县,为繁荣市场经济适应新的经济体制,加大农业科技含量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抓住机会积极参与推广新型农机具,结合“科教兴农”推广水田机械化旱育稀植、秸杆还田技术;结合“丰产方”推广机械深施化肥、小麦精量播种、稻麦联合收割机等技术机具。这样充分发挥农机作业优越性,农业技术部门和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农机、加大推广力度。
4.农机推广与市场经济接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无偿投放给农民或示范户的推广机具,曾制定政策规定只能用于农业生产而不允许搞营业性经营。近几年鼓励联系户用这些机具搞有偿服务,扩大作业面积,使无机户农民也偿到使用先进农业机械的好处,加快农机新技术的推广速度。目前全县水稻脱粒应用简易机动打谷机脱粒也达90%以上,部分农户更偿到稻麦联合收割机的好处。机耕机耙实现100%,即节省劳动力,又增加收入。
5.认真试验示范、点面有机结合
通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决定推广某项新技术新机具必须经过可行性、适应性和经济性的多次试验和全面分析。因农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要有一定的经济支撑,对贫困地区、农户要拿很多资金来搞一定风险的农机试验,缺乏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通过试验示范,组织示范户在本村介绍经验并组织农民观摩示范户的作物长势,用事实说服农民,让农民觉得有信心,有保证而达到加快推广速度。
6.抓农机与农艺、农户结合促推广
农业机械化的生命力在于农机和农艺、农户的结合,在于发挥机械化的优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支撑和推动。因此,首先要强化农艺知识学习,增强农机服务各功能。使农机与农业新技术接轨,其次、加强农机与农户结合,促进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只有加强农机与农户的结合,才能保证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通海县农机推广的发展思路,笔者认为只有充分理解认识农机推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县农机推广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按正确适宜的发展思路进行。那么通海县农机推广就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济勤.农业机器运用管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朱瑞祥,张秀琴.农机经营管理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學机电学院,2005
[3]刘司法.农机科技推广.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月刊
[4]木霖,云南省农业机械化推广志,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