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淑婷
互联网医疗时代已到来,沈扬和徐琳相信它不但能解放医生,而且能更好地帮助病人 ,可以成为解开中国医患矛盾的一剂良药。
今年9月份上线的 “杏仁医生”APP,是由有超过15年医疗领域经验的马丁医生(中文名为沈扬),集结“看处方”原班人马进行的第二次创业,这个APP是一个让医生和患者通过杏仁号与微信跨平台自由沟通的手机管理工具,团队认为及时、充分的沟通是“抢救”当前中国医患矛盾的关键。
方案提交人:沈扬、徐琳
无论是阿里推出雄心勃勃的“未来医院”计划,还是腾讯对健康互联网公司丁香园战略投资7000万美元,从BAT投资医疗行业的热情足以看出,国内医疗体制的发展瓶颈正在催生移动医疗领域的创业投资热潮, 沈扬和徐琳也是这股浪潮的淘金者。
“杏仁医生”APP可以有效分隔医生工作空间与私人空间,既能让医生更高效管理病患,也能让病人得到及时帮助,通过借助互联网创建全新的医患连接模式来改变中国医疗的未来,是创业团队研发的初衷。徐琳向《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透露,从9月3日杏仁医生结束内测正式发布到国庆前。目前医生注册量已过万,后台数据显示活跃医生添加的患者数量约为日均20位,表现达预期效果。
徐琳拥有11年的互联网经验,凭着扎实的技术基础以及互联网产品策划运营经验,她对这款APP的产品体验、用户反馈等细节实行精准的把控。拥有西澳大学内科和外科学士学位的沈扬,曾任澳大利亚公立医院的临床医生, 在他看来,海外之所以鲜见“医闹”现象,是因为医生与患者能长期保持良好关系,而中国医生理应也可获得比现在更好的待遇,“因为有互联网,一切就有可能”。
方案点点看
目前这款APP仅供医生使用,在与患者初次问诊过程中,医生在判断患者的病情程度后,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是否需要持续关注的患者,例如慢性病这类患者。团队推出“杏仁号”通讯号码,注册医生都获得一个杏仁号,可以在不暴露私人电话信息的前提下,支持医生跟患者打电话和发信息,杏仁号与微信平台打通,患者也可以通过微信跟医生交流及免费通话。
“杏仁医生”通过杏仁号与患者达成直接联系,避免了其他Web端医患交流平台患者盲目问诊的风险,从线下问诊建立的诚信转移到线上追踪,等同于为线下医院医患关系提供了一个沟通平台,这能从根本上解决医患的信任危机和患者持续沟通的需求。事实上,医生有针对性地选择患者,对患者进行分类跟进,不但能引导患者理性治疗,也能提高医生工作效率。
医生可以在“随访模板”中分组管理患者,可以对有随访需求的患者排序,提前一天自动给病患发送消息通知;“日程提醒”功能则可以辅助医生提醒患者用药、复诊时间,这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提供贴心的服务能提高对医生的信任度;“杏仁医生”还可以群发教育信息,减少病人随访、重复教育患者的现象。
除此之外,医生可在平台永久免费保存患者健康档案,随时随查看跟踪患者。对于如何保障用户隐私这个问题,徐琳向《21CBR》记者解释表示,由于平台上的医患双方都已面诊,已经具有一定的信任基础,无论是用户传病历或是医生上传检查结果都很顺利,不管是线上或是线下,医生保护病人隐私是基本职业操守。
近日,团队拿到了红杉和光速安振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接下来如何让产品盈利还不是徐琳着急的地方,她表示“杏仁医生”上线不久已有众多投资方联系合作,目前他们最大的考量依然在产品优化与推广,这也是“杏仁医生”今明年的目标,她还强调目前医生可以设置包月收费状态,仅是未来盈利渠道之一。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徐琳态度比较坦然:任何产品都必须经过市场的考验,适合医患双方的好产品定能在厮杀中存活,中国医生供小于求,这决定了医生的核心地位,将医生的价值最大化,实现供需平衡才是移动医疗的最终出路,至于如何在这个广阔的市场里拔得头筹,谁能把与沟通体验做到最佳便是赢家。
方案创新点
1. 搭建医生病人沟通的桥梁
虽然杏仁医生App仅供医生使用,但APP与微信跨平台合作,患者只需用微信与医生的杏仁号建立联系,即可与医生进行交流。此模式使得产品界面更简洁清爽,医生用起来体验更佳,患者也不必下载新软件,用微信就可以马上连接医生,提升用户对产品的认可度和黏度。
2. 降低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医患使用“杏仁医生”沟通的前提是:医生与患者已经在医院进行过面诊,纯粹的互联网看诊极易造成误诊,面诊过的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有比较准确的了解,APP供医生闲暇时与患者沟通,不干扰工作。
3. 让医生有了选择患者的权利
在中国,医生严重供不应求,由于患者数量庞大,若由患者选择医生,势必造成“名医”门庭若市,普通医生“门可罗雀”的局面,而“杏仁医生”则有望平衡医生资源,减少浪费:医生有针对性地选择患者,选择性持续随访和跟进的患者,既能让患者理性治疗,又可节约医生工作时间。
医务人员如何看待医院场所暴力事件?(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