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唱
顾晓蕊,《读者》《格言》《读书文摘·经典》《文苑》等杂志签约作家,全国中高考热点作家,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2届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曾在多家报刊开设专栏,百余篇文章收入全国各类丛书,多篇文章选作全国中考或高考语文试卷阅读材料。出版散文集《你比月光更温暖》。
今年初春,我满怀对文学的向往和憧憬来到北京,参加某作家进修班。时间像一只飞鸟倏地掠过,转眼到了分别的时刻。望着同学们相互道别,想到将回到原地,继续那庸常而平静的生活,我心中不免有些怅然。
离开之前,带着对北京的依恋,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沿着那古色古香的石板路,穿梭在喧哗的人群中,或许是我还沉浸在离别的愁绪中,觉得连空气都弥散着淡淡的忧伤。
不经意间的一回眸,我看到了她,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姑娘,白色的裙裾在风中飘飞。她神色平静,目光清澄如水,宛如一株不起眼的丁香花。面前摆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四个字:我写的书。
出于好奇心的驱动,我走上前去,拿起一本书轻轻翻阅。它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书名是《心的翅膀》,暗黄色的扉页上赫然写道——如果非要问我,到底为什么而写?我会正襟危坐地告诉你:我只想留下点什么,留下一点我活着的见证。还有:希望那些拥有健康体魄和灵魂的人,在合上我的这本书以后,对生活会更感兴趣。
这几行字如温润的水滴,在我那颗被岁月打磨得冷硬的心上,溅起朵朵晶莹的水花。接着翻看下去,每篇像泉水一样潺潺流淌的文字,都是这位残疾女子的生命清唱。站在人潮汹涌的街头,我忽然间泪流满面。
我捧着书看了一会儿,抬头对她说:“我要买这本书。”
“我给你签个名吧。”她轻轻地说。我翻开书的扉页,捧到她面前,她用嘴咬着左边的衣袖,用仅能活动的两根手指,吃力地签上自己的名字:罗爱群。
望着她微微喘息的脸庞,我这才发现她的身体比预想的更糟糕。我无法想象,在一个个孤单的日子里,她是如何咬着牙,忍着痛,仅靠两根手指的力量,书写生命中的爱与痛,以及生活的细微感动。
我看了书价,掏出30元钱递过去。正欲离去,只听她说:“稍等一下。”声音里带着急促。她用弯曲的手指,缓慢地从包里摸出一元钱,递到我的面前。看我迟疑着没有去接,她淡淡地说:“这是找你的钱。”
这份近乎执拗的坚持,让我看到她柔弱外表下包裹着的那颗自尊自爱的心。我轻轻地俯下身拥抱着她,在她耳边小声地说:“姑娘,我向你致敬!”
离开北京,回到了熟悉的小城,我偶尔还是会想起她,那个坐轮椅售书的女孩。有一天,无意中在百度上搜索到她,了解到她的一些经历,令我既吃惊又心疼。
自小患上小儿麻痹症,从没有上过一天学,却凭着对文学的痴迷,用文字书写着人生。那些文章是她趴在床上,用牙齿叼着袖子,借此来移动手臂,一字一句写出来的。每写一个字,都是对耐力和毅力的考验,她硬是坚持了下来,并出版了三部文学作品。
在最美好的年纪,她曾遇到爱情,只是爱情打了个晃悠,又悄悄地溜走了。伤心之余,想到结束自己的生命,可面对腕上留下的疤痕,善良的她选择了宽容。她说,我的记忆就像一张过滤的网,关于好的都留了下来,不好的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全部漏掉了。
为了能够早些自立,她试着开过小书店,最终以失败收场。其间她体会到世道的艰难,人情的冷暖,却宁愿坚信,如果不知道如何活着,就没有资格抱怨生命。
即使命运对她如此不公,她仍心怀柔软,布满阳光:因为体会到失学之痛,所以每卖出一本书,抽出一元钱捐给贫困孩子;因为从小就很怕黑,所以甘做“爱心天使”,签下捐献眼角膜的志愿书,并发动捐献眼角膜万人签名活动……
我儿时患过同样的病,由于得到及时的治疗,很快康复了。几十年来,我可以自由地行走,心向往之,行必能至。相比之下我是何等的幸运,同时心里有些隐隐不安,仿佛我的人生走了捷径,而她却在泥泞中跋涉,走了那么久。
在我对生活感到不满时,就会想起那个经历苦痛折磨,从逆境中爬起来的人,脸上淌着淡得像水一样的微笑。因为悲悯自己,进而悲悯他人。这是一种高贵的善良,无论遭遇过多少不幸,始终对世界怀以慈柔之心。
我心里生出几分懊悔,那个下午,在人群熙攘的街头,我应该停下脚步,站在一棵大树下,跟她聊一聊文学,聊一聊人生。抑或什么都不说,翻着她的书,陪她坐上一会儿。
这么想来,我的眼前又闪现出她的身影。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心灵如花瓣般柔软,一瓣是阳光,一瓣是坚强,一瓣是善良,一瓣是感恩。像所有美好的植物一样,寂静生长,默然欢喜,在风中兀自开着,兀自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