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堂亮
【摘要】 信息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去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在农村,不应在乎教会了学生使用多少软件,创作了多少作品,教学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有信息技术能力的人,而不是培养成只会按要求操作而不会思考的“信息技术呆子”。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 有效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11-001-01
一、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句容市黄梅镇是一个拆迁翻新的新兴农村,我们学校的学生有很多以前家里情况不是很好,买不起电脑、用不起网络;但随着新农村改造,家庭情况好转,开始有一部分学生家中购置了电脑。这就造成了有些学生,家中没有电脑,本人也没有接触过电脑,他把电脑设备看成非常重要贵重的神秘仪器,怕损坏,同时还给自己找个“我不懂”的借口,怕碰电脑,不敢在电脑进行操作;而有的学生,却因为家中有了电脑,所以在心中会有一种“超然”的感觉,喜欢展示自己的所不多的计算机才能,喜欢在电脑上做些“破坏性”操作,比如加些屏幕背景,加个皮包,几个密码啥的,给电脑管理会带以一定小麻烦,所以学校要求信息技术任课老师在学生上机操作时,因此对学生严格要求:机房内不能随意走动、不能讲话、不能随意删除或修改电脑里面的文件或程序等。我认为这样规定弊是大于利的,其实大家都知道,知识普通操作,不会对机器照成什么不可挽回的损害,只需要按时维护就可以了。因为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平时他们几乎没有条件接触电脑,对电脑这种贵重的设备本来就不敢乱动,加之要求这一严格,所以学生更加不敢动手大胆操作,只能是老师教一步操作一步,根本不敢尝试新的知识,甚至有极个别女生,坐在电脑前,不动手,看别人动手操作,问其原因让人啼笑皆非“怕弄坏电脑,弄坏了要赔偿”,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只是不是物理上损坏电脑设备,我反倒认为教师们应该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操作新的知识内容。特别是喜欢展示自己才能的学生,可以充分的激发其动手能力,不能打压他们的这种热情,最好能相伴办法让他们带动其他的不敢动手的学生,那样信息课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也就能达到了。
二、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1. 演示与操作教学法。演示实物和计算机操作的演示,分别是在讲计算机实体或硬件和讲具体操作的演示。演示实物在计算机教学中不容忽视,如计算机各硬件组成教师用实物给学生观察就一目了然。计算机操作的演示是信息技术教学重要手段,教师通过投影机、多媒体教学软件(如极域电子教室、科教2000电子教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演示操作的步骤,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获得知识和学习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辅导。
2. 任务驱动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完成教学内容。“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3. 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即为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尝试是学生听教师精讲,或自己阅读教材,参考资料之后的产生预测和疑难,进行上机实验的过程。尝试教学法的教学包括:①讲练结合法,此方法的重点在练,老师在预习的基础上精讲。②练讲结合法;③练习讨论法,教师不作总结,而让学生分组去讨论总结,教师只作顾问和控制进度。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讨论研究,对好的方法,正确地思路要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学生向“机器”提问题,向老师提问题。
4. 作品展示法。在每一节实践操作课结束时,把一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给同学们欣赏,通过交流、探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此外在教学中可以展示历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活动中获奖的作品,比如电子板报,也可以展示教师、校内外同学制作的动画、网页等电脑作品,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审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思维,开阔视野。
5. 鼓励教学法。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及时肯定和表扬非常重要。在探究过程中,不管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多还是少,都应及时给予表扬。学生在欣赏自己的自学成果时,如果还能得到一份肯定他们的自学成绩的电子奖状,那一定更令他们欣喜。“这个问题你能解决”“你自己试试看”“你能行”“你真棒”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强针剂,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动力。
三、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因为授课时量的限制,一周只有一个课时,信息教师不可能把课本每一章节的内容细细讲解,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因此需要学生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会让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体验。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关键。
2. 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信息技术课可以通过恰当的探究任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去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在农村,不应在乎教会了学生使用多少软件,创作了多少作品,教学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有信息技术能力的人,而不是培养成只会按要求操作而不会思考的“信息技术呆子”。在思想意识上能否明确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是信息技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非常重要。以这个目的指导备课、上课,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