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花 王建辉 张平
摘 要 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让“情景”的运用体现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亲身“经历”数学化的过程,由“被动”到“主动”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与研讨中充分感受到学科求知的乐趣,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上论述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关键词 数学问题情境 教学观 学生观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让“情景”的运用体现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亲身“经历”数学化的过程、由“被动”到“主动”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与研讨中充分感受到学科求知的乐趣,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1 创设问题情境的价值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活动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如果我们承认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那么教学中必然需要一种情境,这种情境是基于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的,是沟通学生已有经验和所学数学内容的桥梁。
第二,创设情境实际上承认了教学的复杂性、创造性和生成性。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一种富有挑战性的“再创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第三,情境可以激发探索和创造。情境往往并不直接揭示所学的数学内容,而需要学生基于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从中提炼数学信息,因此,学生的许多富有创造的想法可以从情境中引发出来,在不断地探索和交流中,数学思想得以渐渐突显。要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造,需要提供给学生一个“问题场”,好的情境无疑起到了“场”的作用。
2 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
2.1 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观
数学问题情境的教学理念倡导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旨在逐渐建立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逐渐提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传递给数学教师的一种能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又易于操作的教学模式,数学问题的情境更主要的要让学生从数学情境中发现问题,能生成对所发现数学问题自主进行合作与探究学习必要的意识或学问。
数学问题情境教学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让“情景”的运用体现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亲身“经历”数学化的过程、由“被动”到“主动”学习的理念。代表了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之外,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已越来越被广大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所认同。
数学“情境——问题”教学中倡导使用以“启发式”为核心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取以“探究式”为中心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这些育人的教学理念,既继承了中华传统教育的宝贵经验,又吸收了西方现代教育思想的精华,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和不同的学习内容,在灵活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中,恰当地深透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的基本理念。
2.2 创设问题情境的学生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正是中学生学习心理的一个很好总结。而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老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正好满足了学生这一需求,也符合今天的教学要求,更是老师们所追寻的教学理念。
(1)布鲁纳指出,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教师通过创设数学情境,旨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促进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
(2)教师通过创设数学情境旨在逐渐建立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逐渐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课题把从情境中探索和提出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问题”为“红线”组织教学,在解决问题和数学应用的过程中引发出新的情境,从而又产生出深一层次的数学问题,形成“情境-问题”学习链。这种“情境-问题”学习链,既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的基本规律,更是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良好途径。
总之,通过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创设科学、宽松的、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与研讨中充分感受到学科求知的乐趣。 通过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以及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的数学基础,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参考文献
[1] 数学教育新趋势.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 教育科学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3] 刘谦,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毛永聪.中学数学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