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共存

2014-04-29 00:44屈帆帆
中国经贸 2014年10期
关键词:金融市场银行经济

屈帆帆

【摘 要】近年来中国社会的通货膨胀已经引来了各界的思索,这直接关系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但是企业与银行的通缩也称为不可忽视的事实。本文力图通过对社会、企业、银行三方面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做最基本的分析,研究社会通胀与企业通缩共存的原因,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

【摘 要】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社会;企业;银行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第三经济体,它的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都得到了世界的瞩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在探索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然纵观中外,事实证明实现经济的繁荣并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中国也存在着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一直存在于经济发展中的,各国政府都努力想要平衡的矛盾。概括来说,通货膨胀效应就是货币贬值,物价上升,预期收入看好,经济过热,失业率降低,但过快的膨胀之后是必然的紧缩;通货紧缩效应是价格下降,币值上升,企业利润减少,个人预期收入降低,宏观经济悲观衰退,金融秩序混乱等。两者会带来相反的经济效应,但是中国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共存。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具体来看,就是社会闲置资金巨大,但是企业和银行却缺乏资金。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从社会来看

大部分人的生活观念保守引起的消费萎靡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无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等刺激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实现了经济的飞跃,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中国人节约的消费观念并没有很大改观,中国的市场巨大,同时处在经济的上升期,消费欲望应该是强烈的,但是实际上中国的消费却并不强势,人们基于对未来的各种担忧还是倾向于将大量的钱存起来。而且也确实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还有“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等这样的普遍问题,甚至房地产投资对居民消费明显的挤出效应已经是无法忽视,所以消费一直处于萎靡的形态。另外据统计,2013年中国只有13%的消费者真正的去借消费贷,这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这些都表明中国的消费心态始终处于过于保守与谨慎的状态,也就是说,在社会层面收入与支出的差额巨大,所以最终导致了社会闲置资金巨大。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M2达到112.75万亿,显示出在中国民间资本确实存在巨大的潜力。

二、我们从企业来看

1.由中国的经济体制决定

政府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所占比例过高。这是我们一直所面临的问题,我国采取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经济仍然占有绝对主导地位,虽然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变革,我国政府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但是政府投资在重大项目方面占有主导地位,政府投资的行业主要涵盖了绝大多数国民经济行业诸如交通运输、电力、水的生产与供应、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等规模较大的行业。这些行业的投资规模巨大,回收期长,收益缓慢,由于这些工程常常是作为弥补市场失灵的公共产品出现的,具有非价格性的特征,而且这些公共工程的信息获取难度很大,再加上政府投资缺乏竞争性,缺乏追逐利润的直接动力,还有近年来“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的报道不绝于耳,所以不得不承认政府投资的效率非常之低。当然这也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世界上大多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政府投资效率不高的问题。但是问题在于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这些投资容易获取银行的资金支持、投入建设。即使效率不高,也能由国家来买单。这些行业投资规模巨大,往往高达数百亿元,这样的投资在拉动中国的GDP方面显示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很快使大量资金流入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能获得预期收入,大量资金不能向预期方向流动,就只能压向市场的其他部分,就会造成社会的通胀;而且同时有众多关联企业,这些企业的规模、资金储备并没有那么大,它们非常依赖于政府投资的成功,于是投入资金一旦不能如期收回,就会在企业的账上形成永久的不良资产,使企业的资产迅速缩水并带来严重的资金链断裂;这些行业的投资大多通过银行贷款取得,当企业无力承担时就会形成银行的不良贷款,对银行来说同样是一场灾难。所以失败的投资就成为造成中国经济中通胀与紧缩共存的重要原因。

2.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对于像国家控制的这些行业普通百姓是无法进入的,但是对于下游的一些行业银行的支持度却远远不够,实体经济中创新性中小企业的崛起是中国经济升级的重要力量,中国目前也急需这一转变,但是国有大银行由于与过去传统行业、传统企业的粘合度较高,而且银行的很大一部分资金还集中于政府投资项目,所有并没有太多的精力和实力顾及到这一领域,于是对其贷款的要求和条件相当之苛刻,于是企业的起步艰难。即使取得贷款,由于这些企业资金规模较小,企业运行较多依赖贷款,负债率高,经营风险大,而且他们通常又只能从银行获得短期贷款,即使企业运行良好,然而没有到达企业资金回收期时就要面对银行的利息偿还要求,这时,很多企业为了维持经营,都采取求助于民间融资,这就使他们面对高昂的贷款利息,阻碍了这些企业的发展,使它们很长时间都要面对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加大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困难。此外,相对于发达国家來说,像汽车、钢铁和计算机等在中国有大量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消费需求的不旺盛,这些本应大力发展的下游产业却存在产能相对过剩的现象,并且由于劳动力成本低廉、产品的成本较低,导致价格比较低,使资金回收缓慢,也造成了下游企业的资金紧张。

三、对于银行来说

1.对于民间资本的吸引力降低

现在,有越来也多的人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而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太低,赶不上通货膨胀的影响,所以大部分人选择把钱省下来但是却不再愿意将其投向银行,造成企业负债减少。近年来,各银行对存款的争夺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另外像基金、余额宝一经出现就能有“爆发式”的发展,还有“中国大妈拯救了华尔街”这样的夸张传闻,包括央行暂时叫停支付宝都能表明银行现在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而应运而生的影子银行、民间融资由于高昂的利息报酬对于银行更是不小的冲击,而且它们游离于金融机构的监管之外,着实有些“难对付”。之前有报道指出中国的银行间同业拆借率达到30%就震惊了世界,这说明银行的确存在流动性紧张的问题。

2.大量的信贷无法收回

如上面对企业的分析,我国的银行带有国家控股的色彩,所以银行大量放贷于政府投资的项目,而这些项目往往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出于种种原因很多不能如期还款,在银行账上就会形成数额巨大的永久坏账。另外,我国的存贷款利差较大,一般在3%左右,那么银行为了弥补流动性,为了有更多的收益,会选择尽可能地放出更多的贷款以获取更多的收益,这样银行面对存款人时就会显得“拮据”起来,而且银行的审查机制并不完善,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贷款,尽管如此,银行还是被迫这样做因为即使是不良贷款当期也会因为利差获得巨大的回报,才能弥补当期的流动性不足。这样又一次埋下了隐患。最终贷款无法收回时,银行大多会将贷款期限拆分,从长期拆分为短期,前期时从账面上看资产状况是良好的,当无法再拆分时,最终就会成为银行的永久坏账,造成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

3.因为金融机制的不完善

我国的金融市场起步较晚,目前并不十分成熟。目前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金融创新例如金融工具的创新为现代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源泉,这些金融创新容易借鉴,但是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好比说金融市场是土壤,金融工具是种子,种子再好,也要借助土壤的营养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在当前的情况下,过度的金融创新就像高效杀虫剂一样只能暂时的解决表面问题,营造了良好的假象,实际上把更多的风险压向了金融市场,所以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左手倒右手,却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这些资金在各个金融机构间循环往复获取利润,不仅提高了实体经济经营者的融资成本,也使风险不断积聚。这些行为短期可能使银行做大利润,但并不利于金融市场真正的发展与完善,这对银行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四、对策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经济的发展是错综复杂的,社会中各个个体之间都是相互作用的。社会、银行、企业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给其他部分带来影响,而且它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在社会中被放大。常常表現出来的就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济问题并不是单纯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能完全解决的,目前我们需要的是从根本上奠定经济良好发展的基础并寻找良好的经济发展模式,就像建筑需要良好的地基一样,这样才能使经济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当中,才能使经济长久发展。所以我认为解决出现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共存的问题的对策如下:

1.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们承认,中国的“社会”色彩的确有利于集中全国各界的力量快速实现经济的飞跃,但经济发展是长久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意识到在中国的“计划”色彩依然太过浓厚,这阻碍了经济的平衡发展,例如说政府投资带有国家统筹性质,却成为占拉动经济增长中最大比重的部分,已经为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最近经济增速下行压力的加大,以及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扩延都表明,这样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未来唯有依靠市场化改革,方能激发中国经济活力。我们也看到在最近举行的两会中,李克强总理也表示将会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这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是非常正确的。

2.完善金融市场机制

金融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金融市场有利于实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够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也能降低自身系统的风险,促进自身的发展。完善金融市场机制,才能有效分散金融风险,才能减少投机行为并为实体经济转型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党的十八大后,一系列对中国金融市场影响深远的改革举措正不断推出:将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这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国债期货交易;民营银行试点已经开启,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等等我们都看到了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心和力度。

3.促进产业转型

其中最重要的是实体经济的转型。经济发展要想底子好、后劲足就要有坚实的基础,不能把风险堵在金融市场中,实体经济就是支持经济不断增长的中坚力量。我国实体经济长期面临发展方式粗放、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要克服困难,实体经济就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加强自主创新,强化管理,同时也需要金融市场的支持,而且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虽然中国现在的实体经济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渡过这个难关也意味着转型成功能为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潜力。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政府正在加强这些方面的改革,关键是要真正的深入改革,不怕“以短痛换长益”,并且加强各方面改革的配合,我相信做好这些协调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共存的问题,对中国来说一定是一次巨大的机遇。

猜你喜欢
金融市场银行经济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银行激进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