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若晗
摘要简要介绍以“国家公顷”为计量单位计算生态足迹的模型,并用“国家公顷”和“全球公顷”2种方法分别对福建省2011 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福建省2011年生态足迹采用“国家公顷”方法计算的结果为1.152 383 nhm2,“全球公顷”方法计算结果为2.083 948 g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前者为0.350 978 nhm2,后者为0.555 885 ghm2;人均生态赤字前者为0.801 405 nhm2, 后者为1.528 063 ghm2。对2种计算方法的结论差异进行分析, 进一步说明计算和研究“国家公顷”生态足迹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国家公顷;全球公顷;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福建
中图分类号S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2-07318-03
目前,各个主要工业国家已把生态足迹指标纳入官方指标体系,采用“全球公顷”(ghm2)为计量单位进行生态足迹研究,其经验也正在向发展中国家普及[1]。但,在进行同一国家内不同省、市生态足迹分析和比较时, 由于“全球公顷”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中等量因子的精确性存在问题,结果产生偏差[2]。近年来,不少学者研究以“国家公顷”(nhm2)为计量单位,计算和分析省、市级区域生态足迹,以求能真实地反映生态负荷、生态容量。
1计算“国家公顷”生态足迹
1.1“国家公顷”生态足迹模型 “国家公顷”生态足迹的计算思路与全球足迹网络(WWF)的《国家生态足迹账户计算基本方法和框架》(2011版) 的计算思路基本相同[1,3-4]。
生态足迹计算公式为:EF=N·ef=N·EQFj·ici1pi
式中,EF为区域总生态足迹;N为区域人口数;ef为区域人均生态足迹;i为消费类型;j为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ci为第i种消费的人均消费量;pi为第i种消费的平均生产力;EQFj为第j种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均衡因子。
生态承载力计算公式为:
EC=N·ec=N·jaj·EQFj·YFj
式中,EC为区域总生态承载力;ec为人均生态承载力;aj为人均实际占有第j种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YFj为第j种生物生产性土地产量因子[5-6]。
与“全球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不同的是,“国家公顷”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不是全球平均生产力的面积当量,而是全国平均生产力的面积当量,单位为国家公顷(nhm2)。1国家公顷代表全国平均生产水平下1 hm2土地的生产能力。
1.2均衡因子计算“国家公顷”模型中均衡因子描述的是中国某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平均生产力与中国所有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平均生产力的差异[1,3-4],公式如下:
EQFi=pi1p
式中,EQFi为第i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均衡因子(nhm2/hm2);pi为全国第i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平均生产力;p为国内全部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平均生产力[1,3-4]。
1.3产量因子计算“国家公顷”模型中的产量因子描述某区域的某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平均生产力与中国同类土地的平均生产力的差异[1,3-4],公式如下:
YFj=p1j1pj
式中,YFj为第j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产量因子;p1j为某区域第j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平均生产力;pj为全国第j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平均生产力[1,3-4]。
2基于“国家公顷”的福建省2011年生态足迹计算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陆域面积12.4万km2,2011年人口3 720万人[7]。福建省近年的各种统计资料较完善,便于研究分析。
2.1数据来源与分析前提该次研究中生物产量数据来自《福建统计年鉴2012》和《中国统计年鉴2012》[7-8]。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主要包括耕地、草地、林地和水域。水果类园地根据其土质和耕种情况,归为耕地。渔业生产以淡水渔业生产情况来统计[1,4]。
2.2中国2011年各类土地均衡因子的计算根据《农业技术经济手册(修订版)》[9],将中国2011年各类生物产品产量转化成热量值,并且根据生物产品类型划归到各类土地类型,见表1。其中某些生物产品在手册中查不到,以近似产品的热值或多个近似产品的热值平均值来代替[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