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红光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015-01
村级财务管理一直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事关农村稳定的大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维护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村财乡代理”已然成为一种新型的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实行村财乡代理,原则上更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一定的工作难度和问题,现结合我的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期能不断地改进村级财务管理办法,理顺及完善村级财务制度。
一、存在问题
1.执行财务制度不严。“村财”,顾名思义,这是村集体的钱,实行“乡管”,可以进一步规范收入、控制支出,名义上管的是村集体的钱,但实际上是削弱了村委会的权利,在形式上有点违背了村民自制原则。
2.会计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一是会计人员配备不够齐整,素质有待提高。据我了解,有的乡镇“村财村帐代管”工作没有专职会计人员,而是聘请的兼职会计,且存在无证上岗的现象。这些会计人员未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不太熟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账务处理不够及时,账务处理的差错时有发生;二是账簿设置不够规范。“糊涂账”、“流水账”、“包包账”较多,增加了会计核算难度;三是原始凭证不够规范,存在白条抵库、白条报销、报销手续不全等现象,影响了村财村账代管的规范运行。
3.会计监督不够严格。一是事前监督不到位。虽然各村都建立了民主理财制度,但实践中有的村民理财小组审批章由村领导或农经站会计保管,村民理财小组形同虚设,并没有履行代表村民行使民主理财的职能;二是事中监督不到位。在“村财村帐乡代理”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在审核原始凭证时只认村民理财小组的签章,不过问资金的实际用途是否合法、合规,增加了资金使用、管理失控的风险;三是事后监督不到位。在实施村财乡代理之后,村干部、村民认为村财村账拿到乡里代管了,村级财务和自己就没有多大关系了,就不关心村级财务。有些村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但是公开的内容不具体,比较空洞抽象,群众无法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有的村对一些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没有及时公开,致使群众无法实施民主监督。
4.“非生产性开支”得不到有效控制。虽然政策规定了村一级集体经济组织每年报刊杂志费的限额,但除规定的党报党刊外,有些上级相关部门或主管单位向某些村组摊订其他报刊杂志,导致村级报刊杂志费支出年年超标。现在,中央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为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吃饭、招待是难免的,“零招待”几乎是空谈,有些村组,更借新农村的规划、农田水利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大肆吃喝,招待费开支竟是有增无减。在服务“三农”、加大投入的同时,非生产性开支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压缩。
5.债务债权管理不规范。打开村级统管财务软件往来明细科目发现,大部分是多年前的坏帐,也有的是错帐,因为会计人员的不谨慎,村委主要领导的不重视,一直没有给予相应的账务调整。在控制新增不良债权债务的同时,对旧债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化解措施。
二、几点建议
切实采取措施解决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是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财政部门要争取得到政府领导的支持和乡镇领导的配合,对“村财乡代理”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要参加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农业管理部门要与财政部门积极配合,做好“村财乡代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将《会计工作基础规范》、《财经法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等列为培训的重点内容。通过培训,力求夯实会计基础,规范会计工作,提高村财乡代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村级会计核算规范,财务管理有序。
二是加强财务监督,提高村组织资金的使用效率。财务监督是整个资金流转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村民理财小组、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要四管齐下,加大对村级财务监督的力度,让农民的钱更好地为农民谋利。(1)明确村民理财小组职责范围、理财程序和方式,定期召开理财会议,讨论支出存在的问题,切实履行民主理财、民主管理监督的职责;(2)财政部门加强管理和指导会计工作,乡(镇)财政既有分配职能又有监督职能,要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处理意见;(3)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村级财务的审计,将民间审计力量引入村组织财务监督,特别是村干部任期和离任、村级债务、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各项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要加强,并进一步强化审计的公开度和透明度,推行审计公示制度,扩大群众的知情权;(4)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账目和财务公开内容进行有效监督,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重点监督,加大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
“村财乡代理”是一个历史阶段性产物,要真正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唯有不断加大对农村事业的投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觉悟、法制意识和道德修养,完善村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发展,推动全社会的均衡发展,真正实现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这才是根本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