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赞淋
马铃薯是一种营养全面的粮菜兼用作物。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品种退化,播种过晚,后期遇到高温不利于马铃薯的膨大,再加上措施不当,管理粗放产量低,种植面积下降。笔者针对这种情况探索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一、种子选择
选种是马铃薯高产的一个关键环节,而选用优良脱毒马铃薯品种是高产栽培的基础。适宜品种应早熟、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较强,品质较好。既适合露地种植又可保护地栽培,薯块大,结薯集中,产量高,商品性好。
二、选地整地
马铃薯是不耐连作的作物。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要选择三年内没有种过马铃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块。马铃薯为地下茎作物,为使植株生产苗壮,结薯多而大,采取封冬前整地,加强土壤熟化,增加土壤活土层,调节土壤中水、肥、气和热状况,是马铃薯高产的基础条件。
三、切块催芽
种薯切块种植,能促进块茎内外氧气交换,破除休眠,提早发芽和出苗。但切块时,易通过切刀传病,引起烂种、缺苗或增加田间发病率,加快品种退化。切块一般以切成20-30克为宜。切块时要纵切,使每一个切块都带有顶端优势的芽眼。切块时要剔除病薯,切块的用具要严格消毒,以防传病。
催芽是马铃薯栽培中一个防病丰产的重要措施。播前催芽,可以促进早熟,提高产量。同时,催芽过程中,可淘汰病烂薯,减少播种后田间病株率或缺苗断条,有利于全苗壮苗。
四、施足基肥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故对肥料要求很高,没有足够的营养马铃薯就不能获得高产,根据马铃薯的需肥特点,以基肥为主追肥为铺,以有机肥料为主,无机肥料为辅的原则,改变过去只施氮素化肥的做法,做到配方施肥。
五、适时播种
确定马铃薯播种适期的重要条件是生育期的温度。原则上要使马铃薯结薯盛期处在日平均温度15-25℃条件下。而适于块茎持续生长的这段时期愈长,总重量也愈高。
六、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马铃薯丰产栽培中的重要环节,确定适宜温度是个体与群体矛盾的统一,改过去单垄单行为单垄双行,垄距为80厘米,行距是10~15厘米,株距是20~25厘米,由原来的亩种植3500株,改为每亩种植4500~5000株,达到充分利用地力,利用空间,提高产量。
七、田间管理
根据不同生育阶段,分苗期、蕾期、盛花期尽量将中耕除草、追肥、培土、灌水等工序结合起来。特别是盛花期要多培土。因为增加培土次数,加厚了根际土层,晚疫病菌不易流传到地下新块茎上,可以减少烂薯;植株匍匐茎也因为培土而增多,可以增加结薯个数,提高产量。生长期间,注意排涝防旱。后期苗棵徒长时,可喷施多效唑防徒长,促进地下部分生长,盛花期喷施马铃薯膨大素、磷酸二氢钾等,增产效果显著。 块茎形成期是需水最多的时期,在结薯初期和盛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比较适宜,结薯末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因此,早熟品种在地上部孕蕾期到开花末期,茎叶急速生长,块茎大量形成,需水量最大;中熟品种自开花后直至茎叶停止生长前的整个阶段,都属块茎膨大期,比早熟品种需水期更长。其对肥料的需要,以钾最多,氮次之,磷较少。其氮、磷、钾的比例为2∶1∶4。缺氮,植株矮小,叶面积减少,影响产量;缺磷,植株矮小,叶面发皱;缺钾,植株节间缩短,叶片失绿,枯死。基施农家肥37.5~45.0 t/hm2、磷肥750 kg/hm2、钾肥225 kg/hm2(或草木灰1 500~3 000 kg/hm2)。
八、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易发生晚疫病,在有利发病的低温高湿天气下,及时发现中心病株并清除、远离深埋。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克露800倍液,每7 d左右喷1次,连续喷2~3次,上述药剂最好交替使用。环腐病用50 mg/L硫酸铜浸泡薯种10 min有较好防治效果。黑颈病防治用农用链霉素100倍液浸种30 min,或用高锰酸钾500倍液浸种20~30 min晾干播种。蚜虫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5 000倍液防治,上述药剂交替喷洒。二十八星瓢虫用40%马拉硫磷乳油750~1 125 g/hm2喷雾防治。地老虎用毒饵诱杀,或80%的敌百虫可湿性粉剂500 g加水溶化后和炒熟的棉籽饼20 kg拌匀,于傍晚撒在幼苗根的附近地面上诱杀。
九、及时收获
马铃薯成熟时,茎叶淡黄,基部叶枯黄脱落,匍匐茎干缩,块茎表皮木质化不再膨大。也可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灵活掌握,即块茎有一定大小,有食用价值且不影响产量及品质时便可收获。收获应选择晴天、土壤干爽时进行,避免薯块损伤,影响商品性。
(作者单位:155605 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