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健 陈匡明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孕育、诞生及至异军突起,完全受市场机制的主导,纯属自下而上的市场创新,并无自上而下顶层设计的色彩。互联网的发展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技术支撑;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饥渴为互联网金融预留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民间资本膨胀、投资热点缺乏及实体经济部门金融热情的高涨,共同为互联网金融推波助澜;监管层乐见其成的宽容,无异于为互联网金融开辟了绿色通道;资产管理业对低成本渠道的追逐,提升了互联网金融的热度。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民间资本 中小微企业
近年来,随着第三方支付、P2P网贷的风生水起,互联网金融渐成热门话题。在被人们视为“互联网金融元年”的2013年,随着余额宝的大红大紫及“类余额宝”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风起云涌,互联网金融迅即成为了金融市场的“新宠”。不难发现,互联网金融的孕育、诞生及至异军突起,完全受市场机制的主导,纯属自下而上的市场创新,并无自上而下顶层设计的色彩。考察互联网金融的缘起,自然也应从市场层面入手。
一、互联网的发展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技术支撑
如果说十年前的互联网业与金融业还维系着“井水不犯河水”的默契,两者之间的交集仅体现为互联网业为金融业提供信息管理的解决方案、金融业为互联网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话,那么如今的互联网俨然成为了金融业的搅局者。互联网因其技术平台、底层架构的特性而被赋予了强大的联接、渗透与融合功能,各种互联网工具也由此催生。(1)大数据、云计算是互联网金融形成发展的关键,它既能大大丰富中小微客户的商务数据、信用数据,又能迅速完成海量信息的挖掘、分析与处理,大幅度降低征信成本、风控成本、金融交易成本及金融业务的专业化程度。阿里小贷和余额宝作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最成功代表,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阿里巴巴有着十年的海量客户商务数据的积累以及强悍的数据挖掘、分析与处理能力,既能精确把握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并及时予以批量化处理,又有效控制了风险。(2)搜索引擎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便利了资金供求双方从海量信息中搜寻到与自身需求相契合的最佳信息,并通过网络自行完成信息的甄别、匹配、定价与交易。(3)电子商务平台积累了互联网金融所必须仰赖的海量商务数据,构成了互联网金融时代数据红利释放或数据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可持续源泉,又为互联网金融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初始契机和应用场景。(4)主流的社交网络平台无形中为体量庞大的特定客户群构筑了适宜互联网金融形成发展的生态环境。(5)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在带来巨量低成本资金沉淀的同时,为互联网金融的形成发展提供了黏性较好、体验优良的基础资金账户。该主账户既可作为资金管理工具,又可顺势衍生多样化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产品,既可以据此“内核”丰富应用场景,又可以实现功能提升,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总之,大数据、云计算、网上支付、社交网络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为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与蓬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有人说,互联网金融并非互联网与金融业的简单嫁接,而是传统金融的胚胎,在互联网上发育,繁衍出的一个新物种。此话不无道理。
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饥渴为互联网金融预留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中小微企业长期患融资饥渴症,折射出我国金融体制根深蒂固的弊端与金融资源配置严重失衡的痼疾。(1)我国牌照管理、分业监管、利率管制的金融体制,造就了银行业的制度性优越与集体性垄断,直接导致了信贷资源配置的失衡与低效。例如,大量国企特别是央企等低效实体部门,获得了大量的甚至是过剩的信贷资源,而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却没有被传统金融服务所覆盖,难以获得充分的信贷资源跟进与有效的资金支持。(2)“嫌贫爱富”的“二八经验”。在2002年前后开启的我国金融业第一波改革浪潮中所形成的“二八经验”——即20%的价值客户产生出80%的价值——长期为传统金融机构所秉持。(3)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以追求盈利最大化为经营目的,单位业务规模较大的客户即价值客户能够在带来相同收入的情况下有效摊低人力、物力等金融运营成本和风控成本,利润贡献占比更高。金融资源尤其是信贷资源必然会向大客户倾斜,由此导致对中小微客户的产品种类、服务深度不足。根据阿里巴巴平台调研数据,约89%的企业客户需要融资,53.7%的客户需要无抵押贷款,融资需求在50万以下的企业约占55.3%,200万以下的约占87.3%。[1]总之,大量中小微企业对信贷资金的渴望,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在僵硬的金融体制樊篱未有效冲破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瞄准传统金融机构没有服务好的长尾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金融资源配置失衡与低效的缺憾,有利于让金融回归服务的本质。
三、民间资本膨胀、投资热点缺乏及实体经济部门金融热情的高涨,共同为互联网金融推波助澜
由于持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和货币超发,我国民间资本迅速膨胀,资金的短期逐利性也随之升温,各路资金急于寻找出路。一方面,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部门的生产效率下降、边际资本收益率增长乏力、股市的“赌场”效应、金融投资市场的容纳力有限,使得我国投资热点、投资渠道明显缺乏,大量的沉淀资金苦于没有出路,难以找到有效的投资产品、财富管理渠道或资产配置模式。另一方面,大量的个人储蓄被迫拥挤在银行体系内,获得极低的储蓄收益,根本无法抵消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因其具有巨大的想像空间、处于金融活动的灰色地带、拥有监管部门相对友好的态度、概念模糊而能够融合众多业态与商业模式、能够抓住具有创新和探索心态的新一代金融消费者等因素或特性,成为了资本追逐的“新宠”。
此外,实体经济部门的金融热情不断提升,在使得传统金融业务的边界变得模糊化的同时,完全有可能高效率地、风险可控地自发提供或发掘金融资源,而不再完全依靠传统的金融机构或资本市场,此举实际上助推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总之,民间资本膨胀、投资热点缺乏及实体经济部门金融热情的高涨,共同为互联网金融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四、监管层乐见其成的宽容,无异于为互联网金融开辟了绿色通道
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表明,改革往往容易受到各种既得利益的牵制与羁绊,开放因其独特的倒逼效应、鲶鱼效应可能来得更加直接有效。让民营企业入局,让互联网公司进来,让更多的竞争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以开放促改革,往往对竞争格局的改变、竞争活力的激发能收釜底抽薪之功效。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体系改革一直没有停止,但历次改革几乎都无法让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伤筋动骨,这是因为传统金融体制的藩篱始终没有完全冲破,传统金融机构所享受的制度性优越始终没有废除。于是,靠吃着丰厚利差的“躺着也挣钱”的银行业甚至还发出“赚钱赚得都不好意思”的感慨也就在所难免了。如今互联网金融公司,从边缘入手,从长尾市场入手,把以前被银行忽视的小微需求通过互联网整合并对接起来,既符合普惠金融的理念,又逐步蚕食银行业的核心业务,还觊觎银行业的核心客户群,既强有力地震撼了银行业的经营理念、运行管理、商业模式,又为银行业带来了久违的危机感。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客观效果也是监管层可遇不可求的。果不其然,监管层也表示出了乐见其成的宽容:“互联网金融业在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之间,提供了有别于传统银行业和证券市场的新渠道,提高了资金融通的效率。互联网金融业依赖大数据分析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信用问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和更多样化的产品,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和风险分散提高了金融服务覆盖面,尤其是使小微企业、个体创业者和居民等群体受益。”[2]2014年3月“两会”期间,“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监管层也密集发声,或为互联网金融正名,或力挺互联网金融,关爱、呵护之情溢于言表。
五、资产管理业对低成本渠道的追逐,提升了互联网金融的热度
以基金公司为代表的资产管理公司功能主要在于产品设计和投资研发,一般并不自建营销渠道直面客户,然而,各种掣肘因素或“卡脖子”现象也皆因渠道而起。(1)在传统基金销售模式下,基金公司获取客户的成本一直高企,越来越高的尾随佣金吞噬了基金公司的利润空间。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72家基金公司共计提取管理费用138.65亿元,向银行等销售渠道支付尾随佣金23.97亿元,尾随佣金整体比例已经高达17.29%。[1](2)大资管背景下的产品供给会越来越丰富,渠道的优势和议价能力将更加凸显,特别是银行渠道的一家独大,造成资产管理公司的弱势和依附地位。(3)资产管理公司产品通过银行和第三方销售渠道进行销售时,销售行为完成后,基金公司只能获得客户姓名、联系方式、产品购买量等简单数据,客户风险评估、资产构成结构等关键数据都掌握在银行手中。总之,如何摆脱银行的渠道垄断,绕开银行寻求低成本的销售渠道是资管公司的迫切需求。
互联网无疑为资产管理业的“渠道突围”带来了巨大的想像空间。通过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资产管理公司既能大幅降低营销成本,又能直接面对客户,不但能获取用户的关键数据,还可以通过数据的挖掘、分析,开发相应的基于客户需求的多样化理财产品,或以某个主打产品为“内核”,丰富相关应用场景,提升服务功能。余额宝实现了支付宝与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的无缝对接并获巨大成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也成就了天弘基金“麻雀变凤凰”的神话。在余额宝模式强烈的示范效应下,我国基金业于2013下半年纷纷调整战略布局,争先恐后“触网”,或在淘宝开网店,或与互联网巨头结盟,或牵手电信运营商,以图打造一站式集成服务平台。可以说,但凡有用户资源及沉淀资金的地方,都闪现出了基金公司的身影。经过了一轮基金业的“跑马圈地”后,我国公募基金业的资产管理规模也有了新突破。截止2014年4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7349.22亿元,其中货币基金规模高达1.75万亿元,两个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一改多年徘徊不前的颓势和窘境。[3]总之,基金业的“渠道突围”,推动着互联网金融迅速升温。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业深度渗透与融合的产物,是市场自下而上突破现行金融业体制屏障、政策屏障的一种自发创新,是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体系改革滞后、金融供需严重失衡、金融压抑与金融低效未能根本逆转背景下的一种金融普惠化的尝试,是对让金融回归服务本质诉求的市场化响应。
参考文献
[1]互联网金融:群雄逐鹿,变者胜出[N].上海证券报,2013-12-11.
[2]余丰慧.评论:不必急着给互联网金融找“婆婆”[N].新京报,2013-8-7.
[3]余额宝上线一周年:规模超5400亿,逼乱银行阵脚[N].上海证券报,2014-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