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心理护理

2014-04-29 00:54郭兆峰黄贵珠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胺类神经递质人民卫生出版社

郭兆峰 黄贵珠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258-02

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约占脑卒中的60%-80%。[1]临床上发病急,伴肢体,语言等障碍,病程长,见效慢,费用高造成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导致机体的调节功能减弱,影响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延迟损伤神经的康复。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需求,制定并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对于促进疾病的康复具有重大意义。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8月至12月收治的住院病人50例,全部患者经头颅CT或MRT扫描证实,均符合全国第四屆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均伴有语言和肢体障碍。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36~83岁,平均年龄64岁。

2 心理分析

2.1 初始期:紧张

2.1.1 情绪的产生和调节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复杂的生物学机制。在发病初始期,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神经调节反馈至大脑皮质,引起丘脑功能亢进;发病急,躯体障碍,陌生的医院环境及医护人员刺激,患者启动应激反应即呼吸,心跳加快,汗液增加等维持机体功能状态。

2.2 治疗期:焦虑、抑郁

焦虑抑郁 是器质性障碍,也是心理反应。突发语言和肢体功能障碍,易致反射性抑郁、焦虑的发生,神经功能缺损造成生活和工作基本能力丧失,医务人员的言语态度等可加重精神抑郁。相反会加重患者的躯体症状,降低生存和生活质量。

单胺类神经递质下降是脑梗死患者抑郁的重要机制之一。由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的神经细胞变性、软化、萎缩等,易导致某些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对情感活动有调控作用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功能下降,导致焦虑抑郁。[2]

焦虑抑郁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呈正相关。脑梗死后颅内神经细胞缺血性及应激性损伤激活体液免疫,产生免疫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ACTH是焦虑抑郁症状的始动和致病因子,是产生或加重情感、行为,躯体异常不适的主要神经介质。[3]因此梗死的面积越大,焦虑抑郁的程度就可能越高。

2.3 恢复期 孤独、敏感

脑梗死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子女在外工作,多请陪护帮忙照顾;语言、肢体功能障碍,与亲朋好友交流减少,对周围的细小动作,话语敏感,如推测自己病重,怀疑医护人员,家人隐瞒病情,甚至是嘲笑,埋怨等,加重心理负担。

3 心理护理

通过对我院神经内科50例脑梗死患者半年来心理变化的观察和护理,研究表明: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于促进疾病的康复具有重大意义,具体分析如下表格:

3.1 消除紧张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入院时热情接待,主动介绍医院环境,经管医生,护士等,为患者提供温馨的住院环境,48%患者能缓解。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指导治疗和护理的配合方法和重要性,83%患者能消除。

3.2 消除焦虑,抑郁 研究中,有4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我们采用心理、药物和饮食护理多项护理,81%患者消除焦虑抑郁。

3.2.1 心理护理是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后焦虑抑郁的重要措施。我们通过了解患者的经济和社会支持度,评估心理状况和对疾病的认识,询问患者的要求,鼓励患者倾诉和宣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转化,如分散注意力,闭目养神,均匀呼吸等。[4]告知患者抑郁是应激反应,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就不会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并邀请治疗成功人士现身说法,给予鼓励,使44%的患者消除抑郁。

3.2.2 药物治疗是预防和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后焦虑抑郁的重要措施。我们熟悉药理作用,遵医嘱准确使用氟西汀,帕罗西汀,阿米替林等抗抑郁药物,通过选择性地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提高神经传导,发挥抗抑郁作用,并注意观察其不良反应等。

3.2.3 饮食护理是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后焦虑抑郁最简单的措施。据研究,海鱼中的Omega-3脂肪酸能阻断神经传导路径,香蕉中含有制造“快乐激素”的氨基酸可改善焦虑抑郁。[5]我们通过临床宣教,鼓励患者每天进食抗焦虑抑郁的食物,如海鱼,香蕉,菠菜,低脂牛奶等,减轻抑郁。

消除孤独和敏感。我们动员家属多陪伴,常探视,鼓励和支持其康复训练。在进行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共同商量治疗、护理方案,指导家属进行有效护理等,使90%以上的患者解除孤独和敏感,促进康复。

4 小结

经对神经内科50例脑梗死患者心理变化的研究,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86%的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正视疾病,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促进患者康复。

总而言之,脑梗死患者易产生紧张,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可导致机体的调节功能减弱和抵抗力下降,影响患者的治疗、护理,延迟损伤神经康复。要求我们要针对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因人施护,运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技巧,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有效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体现优质护理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61

[2]]沈渔村.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9.

[3]赵建国.脑梗死[M].天津: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7-248

[4]]海丽红.急性脑梗死后合并抑郁症的护理体会.[J]2007.15.(9).143

[5]余桂爵.抗抑郁食物助你好心情.[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2.04.72-73

猜你喜欢
胺类神经递质人民卫生出版社
槐黄丸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神经递质及SCF/c-kit通路的影响
快乐不快乐神经递质说了算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物化法处理醇胺类污染地下水的实验分析
芳胺类化合物的原位氧化溴化工艺研究
怡神助眠汤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对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
全球胺类产品市场2020年将达到140.7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