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勇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素质教育日益深入课堂,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了数学课堂应该教授的数学知识内容,对课堂教学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及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应用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积极响应新课标所提倡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基本教学理念,因材施教。教学目标的制订过程要采用多方论证和积极调研来执行,实事求是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科学的教学方式,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取不同程度的提升,在保障教学目标的同时使教学手段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精心设计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还取决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是否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是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是否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还在于是否具有一定的内涵和科学性,以便于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教师在精心设计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不仅需要注重数学基础知识,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数学的趣味性,使数学课堂教学摆脱以往枯燥乏味的状况,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热烈的数学学习氛围,在教授学生必备的数学基本知识外,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以及自信心,在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同时为学生的将来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为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教师可以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数学课堂授课过程中穿插进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形式,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促使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视觉效果,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数学教师运用幻灯片、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还大大节约了板书时间,增大了数学教师授课的信息量,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达到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根本目的。
四、积极开展启发探究式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开展启发探究式教学,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开展启发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数学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以数学问题为中心,通过师生合作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探讨与研究,促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思维方法,进而能够主动去推理、验证、猜想更多的数学现象,达到活学活用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紧密结合,并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深度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与欲望。数学教师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作为切入点,精心设计出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系列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所有学生自主动脑、各抒己见,增强他们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将数学问题简单化、通俗化与趣味化,从而大大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数学课堂要想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在整个数学课堂授课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改变以前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沉闷型教学模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参与进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和数学学习的主人。另外,在数学课堂授课过程中,数学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多用表扬、赞许的眼光看待学生,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师必须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创新,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探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也才能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袁会敏.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2009(7).
[2]杜躍全.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内江科技,2008(11).
[3]刘光新.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析[J].科技信息,2010(22).
[4]杨贵波.改善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