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陈姓先民入垦台湾的同宗村

2014-04-29 19:25陈金华
寻根 2014年3期
关键词:陈姓后裔陈氏

陈金华

福建泉州市泉港区沿海一带与台湾隔海相望。明朝时期,就有陈氏民众经常往来台湾一带捕鱼、贸易、避风、拓垦或定居。明末清初,泉港沿海地区有许多陈氏族众追随郑成功抗清活动迁居台湾;清代,由于泉港地少人多,泉港“头北”有许多陈氏先民为了生存随“头北船”到台湾垦荒。泉港陈氏先民在入垦台湾后聚宗姓或聚宗亲而居,并形成了许多与泉港血脉相连的陈氏同宗聚落。

一、泉港头北陈氏的人文历史

泉州市泉港区峰尾、后龙、南埔一带,早年属惠安县管辖的最北部区域,通称为惠北。由于山腰、后龙、峰尾、南埔一带的惠北方言语音,是介于闽南语系与莆仙语系之间而形成的地域特质,两种语系的交叉渗透融汇而形成了独特的“头北话”。因此,泉港一带的村民则通常被以闽南话为主的泉州人称为“头北人”。 泉港的头北人、头北话、头北船和头北厝,形成了独具闽南风格和人文历史的泉港文化特质。

陈姓是泉港区的大姓。泉港各地陈氏头北人,多数是于南宋末年为逃避战乱,从莆田逃到当年的惠安县各地卜居,并成为当地的开基祖。泉港区头北陈氏,主要由莆阳玉湖陈后裔和蓝田陈后裔两大部分组成;其中莆阳玉湖陈后裔的人数在泉港区陈氏居民中超过一半。

二、泉港南埔玉湖派陈姓先民入垦台湾

南埔玉湖派陈姓的繁衍历史

泉港南埔玉湖东亭村陈氏的开基祖,是陈仁第九世裔孙陈节(属丞相公房);玉湖新东张村陈氏的开基祖,是东张村陈节第七代裔孙陈复正。

据陈庆星主编的南埔<玉湖陈氏家庙族谱》、陈方一主编的《莆阳玉湖陈氏家乘》记载,泉港南埔玉湖陈氏始祖为陈仁,陈迈十五世嗣孙;宋孝宗朝,陈氏以曾孙俊卿贵赠太师。陈氏二房陈嘉言,陈允珪次子,后裔居辋川更新村中涵。陈氏参政公系陈睿,陈允珪四子,有贡士、四舍、知州、知府、知县五个房号。

南埔玉湖派陈姓先民入垦台湾

泉港区南埔玉湖陈氏知府房陈煌:后裔居住更新、后新厝、东岭洋西、净峰湖溪、辋川许厝;从后新厝涵内迁居原石江铺埭上乡、下湖以及海内外。清康熙年间,玉湖陈氏派系后裔陈弓,入垦台湾彰化,今已繁衍12世。

南埔玉湖陈氏派系19世祖陈文理生四子,因长子、次子在台湾,1949年晚秋,陈文理率家人迁居台北市并落籍,为人台一世祖;陈朝明兄弟遵父遗教,取陈氏始祖首字“文”及二代之“明”合为“文明堂”,作为南埔玉湖(侯卿)堂在台湾之分支堂号。玉湖陈氏派系辈次昭穆:“文明世荣泰,主恩赐祥瑞,祖德传贤能,家声扬万年。”

南埔玉湖陈氏派系七世祖陈汞道,外迁仙游县香田里芹菜村。同期,又有南埔玉湖陈氏七世族人迁居入垦台湾。

南埔玉湖陈氏派系陈俊伟房的第14世裔孙陈应纬,其三子陈成珪的子孙,成为东亭村牛头现在的陈氏三房蕃系;四子陈成来的子孙成为东亭村牛头现在的陈氏八祖蕃系;其第21世裔孙陈送花,迁徙台湾开基,其后裔与祖籍陈氏族亲失去联系,玉湖陈氏族谱也缺失详细记载。

南埔玉湖陈氏派系东亭村中厝陈俊元房的后裔子孙、第14世孙陈使迁徙入垦台湾;东亭村中厝二房迁徙涂岭的第21世孙陈明宗的三子陈春寿、五子陈春星,迁徙台湾;其后裔与祖籍宗亲失去联系,玉湖陈氏族谱也缺失记载。

三、泉港峰尾前亭陈姓先民入垦台湾

明崇祯间(1628 -1644年),陈仁后裔陈天成举家从莆田阔口迁居泉港区峰尾前亭村,陈天成为开基祖。其后裔再外迁界山镇鸠林南庄村、净峰黄崎后张、仙游县枫亭镇古下及浙江省沿海的鹿甲场。

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陈润17世孙陈质、陈子德从莆田东山(紫璜山)迁居到界山南庄村开基。陈子德的子孙分居鸠林村南庄自然村的顶厝、四狮等聚落,至今已经繁衍16世。有的再迁至惠安、泉州、莆田、仙游、福州、厦门等地;前亭陈氏族谱记载有陈氏族人迁居台湾。

四、泉港前黄顶坑内陈姓先民入垦台湾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陈仁后裔陈肥泉,从惠安南门外移居顶坑内村开基;其后裔再迁后龙、界山镇,惠安洛阳镇、莆田、仙游等地。前黄顶坑内村陈氏族谱有记载陈氏族人迁居台湾。前黄顶坑内陈氏族人可能为“风头厝陈”,入垦台湾苗栗县通霄镇白沙屯。

五、泉港后龙镇峰前陈姓先民入垦台湾

泉港割山村三世祖陈质忠,族裔外迁惠北后龙镇峰前郑厝自然村;陈氏族谱记载有陈氏后裔迁居台湾。

六、泉港界山大前村大路陈姓先民入垦台湾

泉港区界山大前村大路自然村陈氏始祖陈必庆,为陈仁13世孙,陈宋卿9世孙,元顺帝至正间(1341~1368年),迁居惠北忠恕乡待贤里罗山(后改称燕山,即今大路自然村);大路自然村陈氏七世祖陈汞道后裔,族谱记载有族人外迁台湾。

七、泉港陈姓先民入垦台湾苗栗的同宗聚落

苗栗县通霄镇九房陈氏先祖陈朝合

入垦台湾开基通霄镇白沙屯的九房陈氏先祖的陈朝合,福建泉港区后龙镇郭厝侯亭村人,出生于清康熙中叶。陈朝合的长子陈柏树(1742年生)、次子陈柏林(1744年生)均出生在泉港区后龙镇郭厝侯亭村。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陈朝合携两子迁居到台湾白沙墩辟地拓垦,死后葬在泉港后龙镇南港里山边村的南山麓。

苗栗县通霄镇陈姓族谱记载,郭厝后亭村陈朝合派下柏树支派陈姓先民,入垦澎湖厝,即今中美里。陈朝合派下柏林支派陈姓先民,分别人垦通霄镇的山边和过港,即今南港里。

台湾通霄镇九房陈氏形成的人文历史

根据台湾苗栗县通霄镇志记载,通霄地在康熙前有原住民垦殖,大规模拓垦则始于康熙年间福建先民的拓殖,且早于广东人。

闽南先民入垦苗栗县通霄镇白沙屯即今云林县元长乡的泉港头北陈姓宗族,大概有四大宗支:九房陈、下厝陈、风头厝陈、黄厝后陈。

康熙中叶,拓殖较有名的是明末遗民、泉港陈朝合家族在通霄镇白沙屯所形成的九房陈。陈朝合携二子渡台后,长陈柏树传四房,次陈柏林传五房,合为九房,此是泉港陈氏先民入垦通霄镇白沙屯的陈氏九房形成之由。

在通霄镇,下厝陈家族移民迁居白沙屯,亦始于清乾隆时期;其入垦白沙屯确切年代不可考,仅知在台湾出生之第一世祖陈连生,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出生,至今陈氏传衍九代。

通霄镇下厝陈的陈氏族裔繁衍规模虽不大,但于通霄镇白沙屯地区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北起苗栗山顶地区,南至苗栗通霄湾,均分布有陈氏先人的墓葬。

由于泉港前黄镇的坝头连姓的聚居地村落都冠名“凤头”,前黄镇坝头的顶坑内村,是位于坝头连姓两万多人的聚居地周边村落,与后龙镇郭厝侯亭村距离仅有三五里地远。通霄镇白沙屯的凤头厝陈,很有可能是来自前黄镇坝头顶坑内村或坝头周边的陈氏先民。

泉港陈氏先民入垦台湾竹苗一带的同宗聚落

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教授韦烟灶,经过数年对新竹市和苗栗一带进行各姓族谱与田野调查发现,苗栗海岸线自竹南镇崎顶里海岸北端起,向南延伸至苑里镇房里海岸南端止,全长约50公里;这里主要是来自泉州府惠安县头北人人垦的聚居地带。目前,苗栗沿海的竹南、后龙、通霄及苑进而等四镇,主要居民为使用闽南语的族群。泉州府惠安县头北陈姓先民渡台入垦台湾竹苗一带的人数最多。

据田野调查的族谱记载,约于康熙初,惠安县头北陈姓先民,渡台入垦海山罟,即今海山里。清康熙末年,惠安县涂岭土窟乡陈桐派下陈姓先民,渡台入垦牛埔,即今埔前里。约于道光十年(1830年),惠安县埕洋铺埕边乡三房西刊骆当派下骆姓先民,渡台入垦今南港里。约于光绪初年,惠安县头北陈姓先民渡台入垦网罟寮,即今朝山里。另有泉州府惠安县头北陈姓先民,渡台入垦后厝仔,即今龙凤里。

通霄镇不同宗支的四大陈氏族裔携手合作垦荒,成为当年白沙屯拓垦发展的主力军。

此外,泉港南埔镇凤翔院前自然村有记载的陈氏族人有陈德延、陈锦生迁居台湾,其中陈锦生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泉港界山南庄陈氏族谱有记载陈氏族人迁居台湾。涂岭镇世上村陈氏族人人垦台湾新竹和平潭,据传,陈氏族人也把入垦的聚居聚落称为世上村。

猜你喜欢
陈姓后裔陈氏
习练陈氏太极拳有效缓解焦虑症和抑郁症
寻找恐龙后裔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陈氏定瓷入选十大文化产业优质产品品牌
《哥伦布后裔》中的历史改写与杂糅叙事
稀见史料与王安石后裔考——兼辨宋代笔记中相关记载之讹
陈氏验方回乳灵回乳体会
渤海国后裔第一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