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彦斌
清代有两位未见载于《古今同姓名大辞典》的同名人物——翟灏。一位是著有《尔雅补郭》《通俗编》,历官金华、衢州府学教授的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巢翟子”翟晴江;另一位是因曾任台湾府淡水厅新庄县丞而著有《台阳笔记》的山东淄博人翟笠山。
这里所要评议的是翟晴江及其主要著作《通俗编》。 关于《通俗编》之“通俗” 今见所存最早与《通俗编》书名、题材相近似的汉文典籍是《通俗文》。《通俗文》是一部“通晓常用语词”的词书。那么,《通俗编》书名之“通俗”该当何解呢?
《颜氏家训·书证》云:“《通俗文》,世间题云‘河南服虔字子慎造。虔既是汉人,其《叙》乃引苏林、张揖;苏、张皆是魏人,且郑玄以前,全不解反语。《通俗》反音,甚为近俗。”林慰曾校勘并序臧庸辑录本《通俗文》谓,“是书释物命名,体近《尔雅》,晓古今之异旨,通世俗之殊言”。其所谓“世俗之殊言”,亦常言俗语。
再如明代陈士元《俚言解序》自序云:“乡俗常语,多有证据。听者玩熟而茫无考辨,则古圣察迩言何为哉!尝读《方言》,与今时所言颇不类。而《通俗文》并《释常谈》等书又指引不广,余暇日著《俚言解》六百八十八章。庶乎陪佳客之诙谐、共鸿儒而博论,不至面墙云尔。兹未能尽梓,聊录三百余章梓之。”在作者关于本书编纂缘起与宗旨的说明中所说的“乡俗常语”,亦即常言俗语。清郝懿行在《证俗文述首》中说:“命日《证俗文》,盖慕服子慎《通俗文》,兼取《儒林传》疏通证明之意云。”是述命名之由,亦是开宗明义。《证俗文》和《通俗文》辑释的语料,亦皆常言俗语之类。同属关注通俗文化研究大家的李调元在为光绪本《通俗编》撰写的序文中,也谈到了本书的书名。他认为,本书“以其通于方言故日‘俗”。
广博精审、考证精详而自成一家
《通俗编》38卷,有无不宜斋刻足本、武林竹简斋本、《函海》26卷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以及商务印书馆1958年标点校排本、东方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陈志明编校本、中华书局2013年出版的颜春峰点校本。是书辑释俗语、方言、名物称谓凡5454个条目,按内容分为天文、地理、时序、伦常、仕进、政治、文学、武功、仪节、祝诵、品目、行事、交际、境遇、性情、身体、言笑、称谓、神鬼、释道、艺术、妇女、货财、居住、服饰、器用、饮食、兽畜、禽鱼、草木、俳优、数目、语辞、状貌、声音、杂字、故事、识余38类,类各为卷。卷首有“乾隆十有六年岁在辛未仲秋西隒弟周天度”之序。个中,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本则将梁同书《频罗庵遗集》卷一四的《直语补证》附印于《通俗编》之后成其完璧,并统编有联合索引,便利读者检查使用。
是书一如周序所称道,其考释俗语语义、探索语源,颇为精审;而征引古籍文献亦很详赡。再即翟氏将考释中的见解、判断,皆以按语形式加以阐述。
《本草纲目》载:“蟹,横行甲虫也。外刚内柔,于卦象《离》。骨眼蜩腹,哐脑鲎足,二螯八跪,利钳尖爪,壳肥而坚,有十二星点。”寥寥数言,蟹之形象特征跃然纸上。不过伺以谓“蟹”,尚不得而知。翟灏的《通俗编·禽鱼·旁蟹》则有详细的考释:“《周礼·梓人》疏:‘蟹谓之螃蟹,以其侧行者也。按:语义当正作旁,今字从虫,疑是后人率加。《埤雅·释鱼》云:‘蟹旁行。故里语谓之旁蟹。可证。”也就是说,“螃蟹”是两个形声字构成的合成名词。而且,由于包括俗语等“通俗”内容,所以本书还有多个涉“蟹”条目,丰富了关于“螃蟹”的文化信息。如:
一蟹不如一蟹 《圣宋掇遗》:
“陶谷奉使吴越,吴懿王宴之。以
其嗜蟹,自蝤蛑至蟛蚏,凡罗列十
余种。谷笑日:‘真所谓一蟹不如
一蟹也。王铚《国老谈苑》载此
事,作‘一代不如一代。”
落汤螃蟹 《五灯会元》:“云
门偃日: ‘忽一日眼光落地,莫似
落汤螃蟹,手脚忙乱。
冷眼看螃蟹 《元曲选·潇湘
雨》剧:“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
横行到几时?”今院本袭用甚多。
虾荒蟹乱高德基《平江记
事》:“大德丁未,吴中蟹厄如蝗,
平田皆满,稻谷荡尽。吴谚,‘虾荒
蟹乱。谓此也。”
拈蛇弄蝎 《蟹谱》:“艺祖遣
使江表,宋齐丘送于郊次。酒行语
热,使者启令日: ‘须啖二物,各
取南北所尚。复以二物。仍用南北
俚语。乃日:‘先吃鳣鱼,又吃
螃蟹,一似拈蛇弄蝎。齐邱继声
日:‘先吃乳苏,后吃荞团,一似瞳
脓灌血。”
以“锭”用作计量固体墨块的量词,由来已久,至少是宋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一可见“秦少游有李廷珪墨半锭”的记载。由是,乃有“墨锭”之谓。但它是由金锭、银锭之“锭”而来。这种渊源关系,翟氏的《通俗编·货财·锭》做有详赡的考释:
铤 《南史·梁卢陵王传》:
“嗣子应不慧,见内库金铤,问左
右:‘此可食不?…《旧唐书·薛
收传》:“(收)上书谏猎。太宗
诏赐黄金四十铤。”《五代史·贾
纬传》:“言桑维翰死,有银八千
铤。”《传灯录》:“药山俨令供
养主抄化甘行者,舍银两铤。”
按:世俗计金银以“锭”,“锭”为
“铤”之讹也。“锭”乃有足灯,盖
今烛台之类,与金银略无关涉。古
计墨亦日几“铤”,今并讹为“锭”
矣。
无论是以讹传讹还是同音通假,以“锭”用作固体墨块的计量词以及“墨锭”之说,均已约定俗成。但是,通过考释辨析了解其渊源,仍不失其文化史和汉语史的意义。
凡此,《通俗编》的学术性、资料性及实用性价值,均不可低估,是历代同类著作中的上乘之著。是书不仅于200年前有其较高的实用意义和学术价值,即或于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仍将对于我们探讨某些俗语词源,研究语汇的发展演变源流、汉语构词法规律,以及研究古代社会的名物制度、民俗风貌,均有重要价值。它丰富而有条理的资料可为学术研究提供很大便利。
《直语类录>让位《通俗编》甘为“补证”
翟晴江的好友梁同书,因见翟氏《通俗编》比自编之书“赅博有加”,于是放弃自编计划改作翟书的补证之作。即其自道所云:“尝集《直语类录》一书,分甲乙丙丁四卷。甲载经传史汉通俗之文,乙采里卷鄙谈全语,丙则古人诗句之引用俗谚者,丁则常用俗字,以见于百家小说为准。其有非杭人所称,而他省方言,得之所闻者,别列戌部入之。戌者,附也。眉居江氏、金圃谢氏,尝为余序之。自晴江翟氏《通俗编》出,赅博有加焉,遂悉屏去。然其中亦有翟氏所遗,或举一语而征引不同者,随手记存,不复类次,名日《补证》,将以质之晴江。”(梁同书:《直语补证》自序)
《直语补证》在增补丰富《通俗编》的同时,还注意对其进行指谬、订误或商榷多处,如下诸例。
小便 《通俗编》引《晋语》
“少溲”注,误。
上头 女子加笄,俗云“上
头”,本不见所出。然《南史·华宝
传》“父戍长安,临别谓宝日‘须
我还当为汝上头云云”,是言丈
夫冠礼也。冠与笄等重,则“上
头”二字,义通可知。《通俗编》
泛引乐府、《香奁诗》及附引《南
史》,以为“上头”不独女子,语既
亵,误矣。
奴才 《通俗编》所引各条皆
未确。唯五代姚洪骂董璋“尔为李
七郎奴,扫马粪,得一脔残炙,感
恩无尽。今天子付以茅土,结党反
噬。尔本奴才,即无耻,吾忠义之
士,不忍为也”云云,是今骂奴仆
为奴才之证。
就亲就婿,见《公羊传·襄
十六年》注。余尝举以示翟氏,今
载在《通俗编》者是也。而“就
亲”二字,实始见于《旧五代史·
钱元瓘传》“就亲宣州”云云。
盛誉之下无讳瑕疵
可以说,《通俗编》尚未正式付梓流行就以其精审详赡不胫而走。
仅就《函海》本《通俗编》先后就有15卷和25卷的分别。从《函海·后序》可知,李调元编辑《函海》时,先看到的是《通俗编》15卷初稿,后又见到的25卷本也是个未定稿本。因而,他说,“欲知道所在,不外格物,此翟子《通俗》所由编也。事不越目前,言常在唇间,而搜列众书有如獭祭,约分门类而不列其目……夫奇山僻水,(司)马迁或有未游;河源星汉,张骞或有未到。余故校入《函海》,以比锡我百朋而并公诸天下云。此本为草创之稿,不如修饰润色之本完善,惟第十九卷有关俳优杂剧者,搜罗繁富,较定本为胜,寸有所长,犹可取录焉”。显然,尽管知道是“草创之稿”还是辑入,乃在于看重是书的独到价值。
清代著名学者周中孚(号郑堂)在其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体例撰述的大型目录学著作《郑堂读书记》中评论说,“晴江之为《通俗编》,颇尽一生精力,故能搜罗宏富,考证精详,而自成其为一家之书,非他家所能及也”(《郑堂读书记·补逸》卷二七)。
清张之洞《书目答问》将《通俗编》与赵翼《陔馀丛考》、钱大昕《恒言录》并列为“儒家类考订之属”,认为是“读一切经史子集之羽翼”。
翟氏《通俗编》是历代俗语辞书中一部影响颇大的宏富精审之著,不仅在问世前后颇有影响,而且受到了后世训诂学家的青睐。清末民初同章太炎一起被誉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的训诂学家黄侃,关注到是书并撰有《通俗编笺识》(黄焯:《量守庐群书笺识》,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又辑作《通俗编辞语类题识》(滕志贤:《新辑黄侃学术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通俗编笺识》注意到是书之“之乎者也,之皆是之借,除有所往之之,皆兮舆乎之借。俗语只连用不变于古,单用则之变的或底以连系,变这以指斥。乎变呵,者亦变的、底,也变呀”现象。依此,黄氏对《通俗编》的若干条目作了辩证。如例:
自然然犹如是。
才方 俗云“刚”或“刚才”。
放雕谓诈日“刁”,即“张”之“侜”字。
究竟俗云“到底”。
黄侃的辩证,不仅对方言探源、音转研究等富有借鉴意义,而且对于《通俗编》的专题研究和整理,颇具参考价值。再如胡奇光《中国小学史》的评价,“可说是百科全书性的俗语词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中国学术名著提要·语言文字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认为该书“条目和资料非常丰富,为同类著作之首”。
尽管翟晴江于《通俗编》颇用功力心血,但毕竟有其时代和知识结构的局限,难免有未尽如人意的遗憾之处。对此,当时即有《直语补证》予以指谬、订误、补加以完善,后又有黄侃所撰的《通俗编笺识》为之商榷匡正,皆翟氏之幸也,《通俗编》之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