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陷入的几件公案

2014-04-29 19:25马长虹
寻根 2014年3期
关键词:慈禧袁世凯日本

马长虹

袁世凯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自他1916年复辟帝制以来,“虚伪”“奸诈”“野心家”就成了他的标签。人们喜欢以恶的推定来评说袁世凯的一切,而陈伯达的《窃国大盗袁世凯》,更是将其钉上了历史的审判柱。不过,考诸历史,袁世凯这个人物,绝非“好”或者“坏”如此简单。下面,让我们试着了解一下袁世凯卷入的几件公案吧。

戊戌政变是因为袁世凯告密吗?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传统上认为是袁世凯告密造成的,这大概是他做过的第一件著名的“坏事”了。经典的故事情节,主要源于康有为的《康南海自编年谱》和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光绪发出求救密诏,谭嗣同夜访袁世凯,请他杀了荣禄,再带兵入京。袁世凯假装忠于维新派,当面一口答应,还说“诛荣禄如杀一狗耳”,结果回天津后就向直隶总督荣禄告密;荣禄连夜进京到颐和园禀报慈禧,慈禧遂发动政变,重新临朝训政;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殒命。

然而,康梁的上述两书,作伪处颇多,这已为史学界公认。首先,光绪在密诏中根本没有求救的意思,也没让杀荣禄,更没让维新派起兵勤王。这封密诏,是光绪面交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带出宫,由谭嗣同抄给袁世凯看的。密诏原件是朱笔写成,袁世凯见到的仅是墨笔抄件,怎敢轻信?但袁世凯深知维新人士与光绪的关系,又不敢不信。面对如此重大事件,袁世凯当然会心存疑虑、举棋不定。杨锐被杀后,光绪的朱笔密诏原件在杨家藏了十年,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才由杨锐的儿子亲自送到都察院。摄政王载沣对此是清楚的。

光绪的密诏中说:“朕亦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临近)危,皆由此辈(指守旧大臣)所误,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不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等,有何良策,俾(使)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用英勇通达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

很明显,光绪只是要维新派想个办法,既能推动变法,又“不致有拂圣意”,也就是别让慈禧太不高兴;否则自己的地位都未必保得住,变法就更谈不上了。但维新派却故意曲解圣意,夸大帝后矛盾,准备兵围颐和园,抓慈禧,以推动变法的进程。

农历八月初三晚上,谭嗣同到北京东城报房胡同法华寺,游说袁世凯。袁世凯对他只是虚词应对,并没有给予直接、肯定的回答。而此时,慈禧在颐和园已下令次日(初四)返回西苑了。西苑就是今天的北海、中南海一带,那时是毗邻紫禁城西侧的皇家园林,也是皇帝召见王公大臣和接见外宾的地方。

慈禧回銮的原因.是她在初三晚上读到了御史杨崇伊的折子。那上面提到一则传闻,说来华观光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很可能会留京参政。而光绪初五即将在西苑勤政殿接见伊藤。此时帝后矛盾已经比较激烈,慈禧回銮是要防止光绪一时兴起,真把伊藤留下当顾问。

初五,光绪在勤政殿先后见了袁世凯和伊藤博文,均是礼节性问答。问题出在御史杨深秀早朝时呈上了康有为起草的奏折,要求聘用伊藤博文等为顾问,并与英、美、日三国“合邦”。这个奏折转呈慈禧后,坐实了杨崇伊“依藤果用,则祖宗所传天下,不啻(如同)拱手让人”的警告。慈禧当晚决定,于初六日早朝开始再次训政,史称“戊戌政变”。

袁世凯初五早朝面圣之后,下午返回天津,当晚见了荣禄,但内心犹豫,并未告密。次日荣禄过府来看袁,袁才将谭嗣同对他讲的话和盘托出。

也就是说,戊戌政变的发动,并非因为袁世凯告密。政变当天,慈禧只下令缉拿康有为、康广仁,罪名仅是“结党营私,莠言乱政”。如果政变是因袁告密而起,怂恿袁世凯起兵造反的谭嗣同,该是第一要犯才对。当然,袁世凯的告密,强化了维新派的罪名,这也是不容否认的。慈禧知道了兵变围园的密谋后,遂于初九下旨,缉拿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人。六君子被杀时的罪状中,是有“谋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字样的。

袁世凯迟迟不肯出山吗?

此后,袁世凯在山东巡抚任上创办了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在直隶总督任上委派詹天佑建成了京张铁路。在清末新政中,袁世凯无疑是清朝官僚中的先锋人物。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慈禧以虚衔换实缺的方法,逐渐收回了他手中北洋六镇的军权及其他各项权力,而摄政王载沣则干脆将他解职回乡了。

武昌起义爆发,清廷被迫起用袁世凯,后世又认为他“养敌自重”,再次以阴谋论编撰故事。其实,陆军大臣荫昌督师南下的第二天,即10月14日,概政王载沣就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了,让他督办剿抚事宜;所有该省军队及各路援军,均归其节制调遣;荫昌和萨镇冰所带之水陆各军,亦得会同调遣。

但袁世凯认为,当时湖北的部队几乎都成了革命党,其他省来的援军极少,而南下的北洋各军是由荫昌统辖,自己仅有“会同调遣”之权,也就是要同荫昌商量着办。而荫昌既是北洋各军的统帅,又是陆军大臣,当然万事要由荫昌做主,所以袁世凯纵然出山前往,手中无兵节制,赤手空拳,必然办不成事。因此,他向内阁开出了“节略八条”,也就是他出山的条件,综合起来看就是三点:第一,从直隶、山东、河南等省,招募曾经入伍壮丁一万二千五百人,编为二十五营,作为湖北巡防军,供其直接指挥;第二,拨款四百万两,备作军饷及各项急需;第三,请军谘府、陆军部不要遥为牵制。应该说这几条是他能够完成任务的保证。

袁世凯在向内阁提出以上各点要求的同时,对湖广总督一职还是欣然接受的,因为没有清廷的授权,他是不可能调动一兵一卒的。19日,袁世凯电告朝廷,已经赶制了“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行营关防”,准备出山。关防就是印章,时间紧迫,袁世凯的这枚关防是临时用木头刻的,但这必须向朝廷备案,否则这枚印章是无效的。就在同一天,内阁传出上谕:“袁世凯现已补授湖广总督,所有长江一带水陆各军均著暂归该督节制调遣,会同沿江各该督抚妥筹办理。”袁世凯由此取得了指挥长江一带水陆各军的全权,但他所要求的“军费”及“不为遥制”两点仍未落实。

此时的局势愈发严峻起来,武汉三镇的战斗仍在继续,湖南、陕西、江西又先后响应革命军宣布独立了。荫昌不善指挥,十几天的进攻竟然没太大进展。清廷真的急了,27日连发数谕:第一,拨宫中内帑一百万两,专作军中兵饷用。第二,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调遣所有赴援的海陆军及长江水师;军谘府、陆军部对湖北军务不为遥制,以统一事权。第三,陆军大臣荫昌部务繁重,势难在外久留,著即将第一军交冯国璋统率。第四,段祺瑞总统第二军,与第一军均归袁世凯节制调遣。

至此,袁世凯“节略八条”基本得到满足,遂于10月30日自彰德南下督师,11月1日即拿下了汉口市区。清廷大喜,当日即颁谕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所有派赴湖北的陆军及长江水师仍归袁节制调遣。

然而,革命浪潮的推进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转眼间十余省独立了。客观地说,南北议和的结果,应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如果战争延续,清廷固然不致轰然倒地,但数万北洋军就能扫平独立的十数省吗?远的不说,张勋为北洋骁将,他防守的南京不一样被革命军攻克?北洋军虽然拿下了汉口、汉阳,但与武昌间有长江阻隔,海军已经起义,且南方兵源充足,北方粮饷难筹,袁世凯指挥能力虽然强于荫昌,也不敢说稳操胜券。

宋教仁是袁世凯派人刺杀的吗?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14日,临时参议院在南京全票通过,袁世凯为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所有参议员都是自愿投的票。当时袁世凯可谓民心所向、众望所归,这一点就连孙中山也达不到。孙先生在此前当选首任临时大总统时,十七省代表投票,他也只得了十六票。

接下来就是国民党领袖宋教仁被刺。刺客武士英与指使其作案的应桂馨很快落网,从查获的大批原始文件中可知,此事系内务部秘书洪述祖操纵,而洪又受命于国务总理赵秉钧。赵秉钧为袁世凯心腹爪牙,人们便想当然地认为,袁世凯必为幕后黑手,虽然根本没有证据能证明这一点。

宋教仁为国民党党魁,国民党在1913年的国会选举中大获全胜,即将出面组阁。宋教仁被刺杀,并不能改变国民党获胜的事实;按照内阁制的规定,国民党只要推举个新党魁出来组阁就成了。而且,宋教仁是奉了袁世凯电,从上海北站乘夜车去北京的。即便袁世凯想作案,也不会选择这个时间,太容易引火上身了。

据史料记载,宋教仁被刺后,洪述祖来见袁世凯。袁问及宋究竟是何人所害。洪说:“这还是我们的人,替总统出力者。”袁世凯脸色顿变。洪见势不妙,赶紧逃跑了。

袁世凯难道会喜欢卖国吗?

袁世凯做的另一件“坏事”,就是签订“二十一条”了。1915年1月18日,日本秘密地向袁政府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

中国如果答应了这“二十一条”,就会沦为日本的附属或保护国;如果不答应,则将面临日本的全面进攻。民国肇始,百废待兴,中国断无与日本开战之力。此时欧洲列强均身陷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无暇东顾。大洋彼岸的美国虽未卷入欧战,但不愿独力阻止日本向中国大陆的扩张。

中国的麻烦只能靠中国人自己去解决。袁世凯认为唯一能够自救的办法,就是把这一“绝密文件”向世界曝光。当时的外长助理顾维钧,乔装改扮进入英、美驻华使馆,很快,“二十一条”要求就上了纽约、伦敦的报纸头条,举世震惊。

日本面对整个华人世界的斥责,铁下心来坚持他们的无理要求。中国是既不能打又不能签,怎样同日本谈判呢?袁政府的困局可想而知。据日本方面的密档记载,在双方交涉之初,袁世凯就声色俱厉地向日使表示,可让者自可谈判,不可让者,如第五号诸条,则绝不能让。

在此后历时四个月的艰苦谈判中,中国外长陆徵祥、外交次长曹汝霖,以及驻日公使陆宗舆,在备受折磨与屈辱的条件下,绞尽脑汁,苦力坚守着中国的底线。从中日档案中的记载来看,即便是一向有妥协倾向的曹汝霖,日方的会谈记录也说他“激愤之情溢于言表”,“情绪颇为激越”。

最终,日本被迫放弃了“二十一条”中最无耻的“五号七条”之要求,并在“第二号,第三条”无限移民,及日商课税须得日本领事之同意等中方绝对不接受的条款上,做出了重大让步。在谈判期间,日本不断增兵南满、华北及福建沿海。5月7日下午3时,日本向中方提出“最后通牒”,并以支持革命党、准备发动战争相威胁,中方忍辱答应了日本的修正案,25日在北京签订了《中日新约》九条,换文十一件;另签有关解决山东问题的条约一件,换文两件。不容否认,这部新约是含有丧权辱国成分的,但只要对照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原件看一看,就能发现两者的天壤之别。

中方接受了日本的“最后通牒”后,1915年5月8日,袁世凯在北京政府高级官员全体出席的国务会议上,发表了极为沉痛的讲话。他将此次事件视为中国的“奇耻大辱”,号召国民“本卧薪尝胆之精神,做奋发有为之事业”,“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中国排日情绪顿时高涨。日本偷鸡不成,恼羞成怒,深感只有推翻袁世凯,才能消除日本扩张政策的障碍。

袁世凯1916年帝制自为,终于被推翻了。但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无论他是善是恶,我们都该对他有个实际的了解。所谓“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这样才能比较客观。

猜你喜欢
慈禧袁世凯日本
张培爵之死:袁世凯一手制造的血案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慈禧喜欢野大夫
第二十三回 东阿镇盛产东阿胶 慈禧后喜得小皇子
慈禧:真的是个“好吃家”
袁世凯:从来也没有跷过二郎腿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多面慈禧:亲民也得看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