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佳 李晖 张芳容
【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单纯西药治疗与口服中药配合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4 0例病毒性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按肝衰竭诊疗规范[1]随机分为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及口服中药配合治疗的实验组。统计分析治疗的不同时间(基线、1周、2周、4周)肝脏功能、凝血功能相关检测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口服中药配合治疗对肝脏功能的恢复及凝血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用药治疗病毒性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明显改善肝脏功能、凝血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医用药。
【关键词】病毒性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肝脏功能;凝血功能;中药汤剂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15-02
病毒性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是指在慢性乙肝病基础上,出现急性(通常在4周内)肝功能失代偿的临床表现,病死率高。我们采用口服中药配合常规西药治疗病毒性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2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近两年就诊于我科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0例,其中对照组20例,实验组20例。诊断符合肝衰竭诊疗指南的标准[1]。随机分为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及口服中药配合治疗的实验组。对照组按肝衰竭诊疗指南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口服中药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20例(男性1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3岁),实验组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治疗前临床资料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肝衰竭诊疗指南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观察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基础上,依据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1 9 9 1年l 2月天津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进行辨证论治,加用中药汤剂口服,1剂/2日,3次/日。
1.3 疗效判断标准
有效:自觉症状及生化指标有好转;中效:自觉症状至少一项明显好转,T B i l 下降3 0 %以上;显效:自觉症状至少两项明显好转 , T B i l 下降 5 0 %以上。无效:肝衰竭,死亡,或因病情加重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
1.4一般项目检测
肝脏功能:所有研究对象均使用Olympas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
凝血功能:所有研究对象均使用Stago公司研制的L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百分活度(PTA)。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临床变量和生化指标等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 ±S)描述;非正态分布数据资料经对数转换后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均数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取值0.05(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整体疗效评价(见表1)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段肝脏功能水平、凝血功能水平检测差异性(见表2)
讨 论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临床症候群,表现为极度乏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黄疸迅速加深,血清TBil大于正常值上限10倍或每日上升≥17.1μmol/L;出血倾向,PTA≤40%;失代偿性腹水;伴或不伴有肝性腦病。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情凶险,治疗困难,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有湿热病邪致病、疫疠致病、毒邪致病等三说并存[3]。病机为热毒炽盛,损伤津液,累及营血,或湿热内蕴,蒙蔽清窍致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热入血分,损伤脉络则致出血,或湿热伤中,脾伤水聚,发为腹胀水臌。归属于“瘟黄”、“鼓胀”、“肝厥”、“血证”范畴[4]。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天津会议将次划分为6个证型:毒热炽盛型;热入心包型;痰浊内闭型;瘀血乏黄型;寒湿发黄型;肝肾阳衰型等。临床治以利湿化浊、健脾和胃、疏肝解郁、祛瘀通络、养阴柔肝、活血化瘀、扶正祛邪。从观察指标结果可看出,中西药联合用药,明显改善肝脏功能、凝血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医用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合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疗指南[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06,9(5):321-324.
[2]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J].中医杂志,1992,3(5):39.
[3]张旸,谭善忠. 慢性肝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1,21(6):380-382.
[4]石清兰,毛德文.浅析肝衰竭的病因病机[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11):764-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