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华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中处处有生活,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开放的课堂教学着力于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它对塑造生动和谐发展的学生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放的课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环境的开放性。
现代构建主义认为,课堂教学环境和情境的营造是获得数学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环境是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它是由课堂空间、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课堂社会气氛因素構成的课堂生活情境。
在课堂空间方面,为了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促进合作,激发主动参与,除在座位编排上可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还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由组合。在师生关系上,在课堂中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师生之间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教师既作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出现,更作为探索活动的参与者出现。对学生做到三个提倡:提倡学生上讲台;提倡学生大胆质疑;提倡学生标新立异。
2、教学设计的开放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从学生如何学好的角度出发,把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凡学生能独立思考解答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讲解,自己去总结,自己去获得;凡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就通过小组适当交流获得知识;当学习有困难时教师再进行适当指导点拨。如教学8加几的例子“8+9”时;教师未作任何暗示,先让学生尝试着做。一般学生按照8加几的计算方法思考,把9分成2和7,8加2得10,10再加7得17。部分思维活跃的学生却打破“看到8,想到2”的思维定势,认为8比9小,分8比较简便,于是他们把8分成1和7,9加2得10,10再加7得17。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占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教学设计的开放性,还应该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联系。
3、习题训练的开放性。
开放题的训练是教学开放的一种很好的操作手段。教师应挖掘数学思想方法,改变呈现形式,引进开放题,让学生参与训练。其中包括:
条件的开放。在设计开放题时要冲破原来的设计模式,可以给出多余的条件,也可以隐含规律或条件,让学生主动地筛选或寻找规律或条件,进行创造性学习。如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后,我设计了:小明和小红两人各看一本64页,小明4天看完,小红准备6天看完,他们每天各看多少页?学生看到这题后兴趣高涨。学生用64÷4=26(页)很快得出小明每天看26页。但是做到64÷6=10(页)……4(页)时学生就不能再平均分配每天的页数,这是就有学生开始尝试每天看的页数不同的方案,最后得到条件并没有要求平均分,只要6天看完所有的页数即可。
问题的开放。传统的习题中,问题一般是固定的,学生可以根据问题进行分析,找条件,然后把条件综合起来解决问题,形成了比较单一的思维模式。因此,在开放性习题的设计中,可设计一些需先提出问题再解决的问题。根据同样的条件往往可以提出许多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考的空间就比较开阔。
开放的课堂对学生和谐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开放的课堂能创造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有位哲学家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开放的课堂实现了教学环境的开放和师生角色的开放,这就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因而主动参与。他们不仅仅是“学生”,有时还扮演“小老师”,实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打破了过去“师授生听”的传统模式,师生的地位变得更加开放、民主和谐。譬如在课堂上诸多“你想知道些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来提个问题”等民主性语言便用得多了。也就是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放”建立在“学”上,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开放的课堂能增加合作学习机会,引导学生愉快的体验。
现代人的立身的一大要素,即学会合作。“问题”是数学课学习的灵魂,《新课标》要求“问题的呈现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有“生生合作”(分组或同桌)、“师生合作”等群体学习方式与独立思考的个体学习方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复合型学习方式,激发合作愿望,提高合作效率。
三、开放的课堂促进学生智商、情商的融合,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智商和情商和谐共振。开放的课堂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提高数学素养。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积极参与到备课、上课、评价等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学生拥有学习的知情权、选择权、自主权,教师应该做学生的朋友,共同参与学习。这种师生融融的氛围,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智力,使智商和情商产生和谐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