葸斌
一、初中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重要性分析
作業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巩固的一种有效形式及要求,是教师对教学效果以及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能够使得师生双方能够对相关信息加以了解以及加快信息的反馈。通过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内化,以充分发挥其对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致。对数学教师而言,应对教学效果进行整体性把握,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与评价,能够使得教师清楚判断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以及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因此,只有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才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得以提高。
二、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1. 作业具有单向性,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性。新课改明确指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面向所有学生,并注重实施素质教育及尊重个体差异性。但是,初中数学作业大部分源于课本或者同步练习册,大部分教师均从教科书或者练习手册中挑选部分题目布置给学生,甚至没有对题目进行挑选或筛选,而是进行一窝蜂似的让学生将所有题目做完,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均是被动接受教师布置的这些作业。这些作业对于锻炼学生提出问题方面的能力毫无意义。此外,教师在向学生布置作业时,没有尊重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高低,而是普遍、一致性地布置同样难度的作业,这种“一刀切”的模式使得很多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吃不下”,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吃不饱“。
2. 作业内容机械重复。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及延伸,数学作业的设计常常限于“再现式”的范围之内,大部分作业均为机械训练以及重复地套用书中的原理、公式、公理等,使得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人文精神以及发散思维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大大地限制,这就使得应试色彩厚重。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独立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很多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仅仅注重加强对学生本节所学知识的巩固、机械记忆以及理解,仅将本节所学的原理、公式及公理等进行简单、机械地运用,而忽略了联想、发散等思维;仅仅对学生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加以重视,而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发展,这对于初中数学课堂实效性的提高极为不利,也限制了学生自我创造的能力,这对其长远学习非常不利。
三、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对策
基于如上关于新课程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可知,应加强提高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 抓住问题,加强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下例所示: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4,0),P点为直线y=-x+6第一象限上的一个点,设P点的坐标为(a,b)。求△DPA面积大小。
在对上例进行解答之后,学生们对此种类别例子的解答方法有了更好的把握。那么,教师可以将这类题目进行发散性处理,即采取“一题多变”的方法,将现有的问题进行加工,于是可以设置为如下两个变式问题:(1)条件保持不变,△DPA的面积S与b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何?面积S与a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何?(2)条件仍然保持不变,当三角形面积S=12时,那么此时P点的坐标又为多少?
通过变式,可以将一个题目变成其他不同的题目,这样就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发散及创新的能力,使其认识到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2. 将数学作业设计与现实生活贴近,让学生“想做”。在对数学作业进行设计时,可按照数学的实际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经具备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学生主动探讨、实验以及思考为主要手段的生活化作业,使每位学生意识到生活处处存在数学问题,生活与数学不可分离。首先,是对生活进行仔细观察,即观察能促使学生用问题的视野看待生活,发现事物的本质以及变化规律等;其次,是做生活调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联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