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快乐学习

2014-04-29 17:12杨远彬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4年3期
关键词:思维语文课堂

杨远彬

每年中考一结束,便有部分考生将自己读的课本随即撕毁、焚烧掉,一些学生甚至辍学,小小年纪便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究其原因,在农村学校因素很多,一是学生基础比较差,二是部分老师没有仔细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照本宣科,课堂死气沉沉。这样的课堂学生是没有兴趣的,也不会开心。要想扭转这一尴尬局面,我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巧设课堂教学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当中。”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不懂提问的艺术性,抓不准提问的契机,出现了很多提问误区。

1. 提问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没有价值,学生积极性不高。

2. 所提的问题空、难,让学生无法回答。如,“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方面有何特色?”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没有全面了解,思维没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又怎么回答得出来呢?

3. 提问急于求成。提问后还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要求回答,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4. 提出的问题没有创新。篇篇文章都是一样的问题:“文章分几段?”“段落大意、文章中心思想是什么?”问题没有新鲜感,让学生厌恶。

5. 提问只顾成绩好的学生,忽视学困生。这样,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说训练思维能力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学习有个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教学趣味化是激发学习情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学生实际出发,找出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来提问,使提出的问题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为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抓住突破口,给学生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形成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积极参与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可见,抓住教学契机,提问富有技巧,会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二、生活融入课堂,创建课堂与生活“超级链接”

语文学科本身就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古到今,不受时间、地域约束。既有浓浓的亲情,又有美丽的风光,生活气息浓烈,具有时代风貌。可以这样说,语文来源于生活,教语文就是教会学生生活。首先,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限于課本上,在课堂之外的东西更多:墙报、广告、商场营业员和蔼的话语、影视动听的歌词,人们回忆往事时的表情等等。因此,教师要抓住语文与生活的契合点,与学生的生活相连接,有利于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课堂上来。有位老师在讲《背影》时说道:“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是拉车的牛,父亲是儿避风浪的港湾……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杯闷酒,仰望天空满天数星斗……同学们,听到这些质朴的语言你又在想些什么呢?当忆起父亲的那一刻,你是否也曾经定格在某一件事上呢?朱自清对父亲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背影》。”其次,教学可用优美的语言。当你给学生读文章时,如果用优美的语言说出来,既深受学生欢迎,他们往往又能将这些优美的语言在作文上反映出来。所以,长此以往,潜移默化,还会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角

传统的教学观念,单纯强调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实践证明,死记硬背的东西缺乏长久的生命力。从当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教得很苦,而学生学习成效甚微。究其原因,学生自主精神缺乏,没有掌握主动权。现代教学论更加重视和提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转到学生身上,既要教会学生学习,又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角,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去营造一个快乐的课堂氛围,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设法架设师生间心理的桥梁,使师生成为学习的好朋友,学习才不再是一种负担。

猜你喜欢
思维语文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