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英
新教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历史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历史能力;新教材注重育人为本,是进行德育的好典范;新教材的故事性较强,学生喜闻乐见,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新教材增设了活动课的内容;新教材利用多媒体再现历史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已经在龙井市试行多年,每每看到总是叫人爱不释手,现就新教材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新教材意在拓宽认知视野,提高学生综合历史能力
一个不学历史的人,他的经验仅限于自己的经历和见闻;一学历史的人,他的经验除来自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外,也从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所以历史课堂上,在着重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传授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的知识时,让学生查阅资料并阅读教材的小字内容,并讲述这些战争故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锻炼口头表述的机会,可谓一举两得;在讲到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住干栏式的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住半地穴式的房屋时,让学生思考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地域及当时的气候环境,这样与地理知识相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加以运用的能力;在讲到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的生活情况时,主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彩图,学生通过想象来描述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生活,这样既锻炼了观察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想象空间……由此可见,现代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它更注重挖掘学生自身所蕴涵的无限潜能。
二、新教材注重育人为本,是学生德育典范
众所周知,为提高人的道德素养,国家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针,作为“以法治国”重要决策的补充。江泽民总书记致国家教委领导的一封信中指出:“要对小学生(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德育素材:四大发明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儒家思想中的明礼诚信教会学生做人,古战场上英雄们精忠报国的英雄业绩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激情和理想……
而新教材更注重把这些知识落实到个人身上,与学生自身相结合,淡化一味空洞的说教。例如,在讲“禅让制”时,可以向学生讲明被推举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特权,他们是“公仆”而不是主人,“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做部落联盟的首领呢?”学生很容易归纳出尧舜禹德才兼备、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不谋私利;甘做公仆、勤政爱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等结论。之后教师可能提出“你心目中的班长是什么样的,你适合吗?”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观点,并明确指出自己的不足,以及与心目中的班长的距离和改进措施。
在讲春秋时期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确立霸业的过程和不同方式,然后请同学谈一谈他们身上最突出的成就,以及从他们身上看到国家富强的启示和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提高问题讨论的角度,启发学生:事业要取得成功,不仅要有毅力、志向,还要有勤奋、创新的精神,不顺应潮流将被淘汰,过去是这样,今天也是这样。创新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做人,把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既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完成了对学生的德育。
三、新教材故事性强,让学生喜闻乐见
在《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文中妙趣横生、富有哲理的成语典故故事比比皆是,除教材中出现的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等成语外,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与春秋战国有关的其它成语典故,并拿到课堂上交流,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时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上图书馆、上网查询或与他人商讨,学生乐意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大家听,什么“老马识途”、“管鲍之交”、“一鸣惊人”……由此达到知识共享的效果。
四、新教材增设活动课,开拓了课程资源
历史活动课以学生发展为主,注重发展学生能力,它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采取多种途径(通过影视、图书馆、与长者交谈等)收集材料……虽然上好一堂活动课需要师生共同查找素材、收集资料,难度较大,要花费很多时间,但是一堂课下来学生的确得到了锻炼,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唱主角,培养了学生收集材料、互相合作、口头表达等多种能力。通过学生自身能力的展示,教师对学生也刮目相看,充分肯定学生,这样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有利于課堂教学。
五、新教材用媒体再现历史,让学生身临其境
多媒体具有图片、视频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优势,使我们告别了以前单一靠嘴传授知识的课堂模式,它能将历史发生过程中的人、事生动再现,使学生能凭借前人遗留下来的历史材料复原历史,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讲授《三国鼎立》一课中,我播放MTV《曹操》,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气势,学生的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