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贵平 王再友 于洪敏
为了提高迹地春季造林成活率,以南屯基林场,在2012年分别在二道岗7-1号小班,胜利97-1号小班为试验基地为对象分别设立两块试验区,同小班内同小区进行铁锹造林红松100株;落叶松100株。铁镐造林为红松100株;落叶松100株分别进行造林试验以达到节省资金提高成活率的目的。
结合本人多年从事造林和自身的实践,对2012年二道岗7-1号小班,胜利97-1号小班,铁锹与铁镐造林成活率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提高迹地造林成活率。
1、造林迹地自然概况与造林方式。
南屯基林场造林迹地位于三合乡,二道岗7-1号小班和胜利97-1号小班。该小班为2011年冬季采伐的皆伐迹地。(落叶松)属于用材林,土壤为白浆土,植被为羊胡草为主。造林时间为2012年春季4月16日,人工植苗方式用锹与镐进行造林。
首先将2012年春季造林迹地,二道岗小班7-1号和胜利97-1号小班分别挑选出两块分别为0.12公顷的面积作为试验样地。株行距为1.5m*2m,公顷株为3333株,两块标地为0.24公顷,栽植红松200株,落叶松200株进行造林对比试验。
具体方法:将造林试验地选择在两个小班,土层比较深厚,土质湿润较肥沃,地势平坦的白浆土或暗棕壤的皆伐迹地,进行穴状整地;规格为70cmx70cmx30cm,清除杂草、落叶层、树根,露出表土。将石砾、杂草清除穴外,不松动土层。在土壤解冻深度达15-20cm以上时,苗萌动前采取缝植法(铁锹),和明穴栽植法(铁镐)进行造林。在造林前将选好的,顶芽饱满、色泽新鲜、根系发达,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充分木质化的优质红松苗为II级苗S2-1。落叶松:选择顶芽饱满、色泽新鲜、根系发达、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充分木质化的优质苗;苗龄Ⅱ级苗s1—1;地径>0.35cm,苗高>25cm;根系长>15em;侧根数12条左右的两种苗木1:1的比例进行人工植苗造林。即:一趟红松,一趟落叶松。
2、调查地点和时间
2012年6月27日对二道岗7-1小班和胜利97-1小班试验迹地为调查点。分别对红松、落叶松用铁锹(窄缝缝植法)和用铁镐(明穴栽植法)造林进行每株成活与死亡率进行调查,计算平均成活率。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铁锹与铁镐造林的成活率
用铁锹与铁镐造林成活率的调查数据分别用两个小班数据汇总表体现。
通过表1、表2可以看出,在上面两个不同小班的同树种,两种不同造林方式,成活率的差异非常明显,成活高的是采用铁锹(窄缝栽植法);成活率低的是采用铁镐(明穴栽植法)。用铁锹(窄缝栽植法)植苗表1、表2红松造林平均成活率为93.5%;落叶松造林平均成活率92%,而用铁镐(明穴栽植法)表1、表2,红松平均造林成活率平均为84.5%;落叶松造林成活率平均为88.5%。用锹与镐造林成活率看,初步确定迹地造林要提高成活率用锹(窄缝栽植法)是比较适应我场造林。
3.2锹与镐造林优点、缺点分析。
3.2.1铁锹造林的优点
从表1和表2的实践情况看,用铁锹(窄缝栽植法)进行迹地造林能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并且减少资金浪费。为什么说能减少资金浪费呢?第一,来年不需要用人工进行补植就达到了县局造林成活率检查标准。第二,不需要重新购买苗木,雇佣一些人力去补植,省去了很多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同时保证了成活率和保存率。
3.2.2铁镐造林的缺点
用铁镐(明穴栽植法)造林从表1和表2调查结果看造林成活率非常低,没有达到县局造林成活率当年为91%以上的要求。这样即影响了林场的荣誉,又给林场造成了资金的损失。当年造林成活率不够,第二年必须购苗,雇佣人工进行补植。给场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人力、物力的浪费。再者,用铁镐(明穴栽植法)造林,对苗木成活的提高存在着很多缺点和不足;①明穴栽植法造林破坏了土层;②栽植时土块散天踩的不实;③经风吹,日晒后产生的裂缝大;④透气性大,透风失水,不利于新生根根系发育生长;⑤栽植苗窝根现象比较严重;⑥存在重复造林现象,增加造林成本。综上所述用铁锹(窄缝栽植法)造林适宜迹地更新造林,能有效的提高当年造林成活率,能提高1-3年的造林成活与保存率。应大力提倡铁锹(窄缝栽植法)造林法。尽量减少用铁镐(明穴栽植法)造林法,从而提高迹地更新造林成活率,确保造林成果。
小结
对南屯基林场在二道岗7-1号小班和胜利97-1号小班2012年春季红松,落叶松混交造林试验样地采用铁锹(窄缝栽植法)和用铁镐(明穴栽植法)造林成活率对比调查;用锹(窄缝栽植法)造林平均成活率,红松为93.5%;落叶松为92%;用铁镐(明穴栽植法)造林,平均成活率,红松84.5%;落叶松88.5%。从上面两组数据看出,导致风吹、日晒,土层遭到破坏,土壤透风,导致苗木本身水份失衡等使成活率不高的因素,存在的铁镐(明穴栽植造林)不适宜迹地更新造林。而不破坏土层,用铁锹(窄缝栽植法)造林,即能保证苗木成海率提高,又能使造林苗木健康成长。从而节省了资金和人力的浪费与损失,达到了迹地更新造林的目的,有效提高了造林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