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的笔墨神韵与视觉传达设计理念的融合

2014-04-29 11:19:00杨晓萍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本土文化视觉传达笔墨

摘 要:书法笔墨的美与视觉传达中的标志设计、宣传招贴画设计、书籍的装帧设计的融合,展现了视觉传达设计只有立足民族本土文化中才富有蓬勃生命力和深邃的内涵,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设计舞台立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笔墨 视觉传达 本土文化 书法 融合

一、我国视觉传达设计中本土文化的不足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利用平面视觉符号——文字、插图和标志,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以达到设计交流活动的设计方式。视觉传达设计业经常被称为平面设计,但它涵盖平面设计,随着数码传媒的发展涉及到的领域要比平面设计广阔的多。

西方视觉传达设计比我国要早很多年,设计上也很成熟。我国有一些设计师总是跟在西方国家的后面一味照抄照搬,结果设计的作品失去本土韵味,不伦不类。依我看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不如刹下心来挖掘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精髓,因为文化内涵是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尤其以书画笔墨元素为民族审美中心、为精神内涵的传统文化,有着古老而韵味十足的本土特色。只有民族性才能体现出世界性,立足本土文化、挖掘本土文化,才能得到国际设计界的广泛认同。

二、中国书法笔墨艺术美

中国书法有三千年的历史,是点、线、面的造型艺术,分笔法、墨法、章法。其墨法丰富可分浓、淡、干、湿、枯 、渴、涨、焦等等。浓墨神清气爽,清朝宰相刘墉喜用浓墨,人称“浓墨宰相:;淡墨显得清雅恬淡,有朦胧感,意境清新,明朝大书法家董其昌喜用淡墨;干墨是墨中水较少,书写时易出现丝丝飞白,会出现“带燥方润”的效果;湿墨是墨含水较多,书写起来显得浑厚丰腴;渴笔是飞白的线条较多;枯笔是渴笔的更进一步,完全是用笔在纸上擦出来的,别样的效果;涨墨是比湿墨更近一层,墨含水特别多,在宣纸上笔画从边缘渗化出来,有时把整个字渗透,但能看出浓墨的线条。清王铎喜用涨墨出名。焦墨是比浓墨的 更进一层,明朝倪元璐喜用焦墨。墨色的变化浓淡枯湿,变幻无穷,与笔法、章法相结合,从而烘托出书法线条的艺术美的多彩风格和高深的意境。 把这种美轮美奂的书法线条广泛地应用于视觉传达,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书法笔墨对视觉传达设计影响和交融

中华民族独特书法笔墨的传统文化,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视觉传达中的标志设计、书籍的装帧设画设计等,书法笔墨应用广泛。我国有很多优秀视觉传达设计大师如靳埭强等,用书法黑白笔墨创作了一系列精美绝伦极具图视觉冲击力作品,在国内外设计界影响很大。

(一)标志设计与书法笔墨融合

仪态万千的书法线条,浓淡转换、交织穿插,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书法笔墨这种极强的设计可塑性,为标志的设计提供了无穷的创作灵感。例如: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标志(图1)。标志采用世博会文字的“世”的外形,用淡墨将此字演化成男人、女人、孩子三个人物合臂相拥的图形, 形似美满幸福的三口之家;并和“2010”用书法中笔断意连手法,勾画出动感、阳光、向上的意蕴和美感,而上面左右两点呼应顾盼,灵活传达着一种信息,寓意着东西方文化的理解和融合,以及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标志整体与上下两组字母墨色浓淡交织,极具生命活力,也与2008 年北京奥运会“京”字人形会徽的设计风格交相辉映, 有异曲同工之妙。[1]表达了中国的标志设计融合传统多元本土文化,沟通世界信息的强烈愿望。

(二)宣传招贴画设计与书法笔墨融合

靳棣强先生的系列招贴《山、风、云》就是中国书法浓淡笔墨艺术元素应用于视觉传达的典型范例。

靳棣强先生用书法的淡墨及水墨画技法为我们展现了视觉传达信息的中国文化内涵。他通过书法真草隶篆字体及墨色的灵活展现,巧夺天工地运用到设计中,推动了中国传统本土文化与设计艺术的融合和发展。也使他在国际设计界誉满天下,并已成为世界招贴设计界引人注目的人物。

《自在》(图2)是靳棣强先生为花纹纸做的招贴推广设计,运用了书法草书“行”字淡墨写法与中国水墨画技法,画面中一双中国古代的草鞋自在行走,跨过带有水墨意蕴的万水千山,自由自在胜似闲庭漫步。整幅作品水墨交融,既现代而又不失传统,是中国书画与视觉传达作品融合的又一成功之作。

(三)包装设计与书法笔墨的融合

中文包装设计中,笔墨与包装融合为一比比皆是,而富有创意的融合不仅能够增光增色,更能唤起人们的购买力。同时也提升包装产品的品味与文化内涵。如图3“水井坊”的酒包装。潇洒行书和现代化立体几何面的包装融为一体,底部精心设计的烟灰盒既实用又显精致富贵。但书法艺术与包装字体设计之间毕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书法艺术是借助笔墨用真草隶篆的造型,把线条、笔法、墨法,章法融会贯通,自由创作富有情感的笔墨艺术。[2]

而字体设计则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每一种书体都有特定的内涵和寓意。在产品包装设计中,根据产品属性不同,选用真草隶篆不同书体表现,遵循内涵与适用对象表面相统一的原则,才能更好地塑造产品品牌形象,传播产品文化信息,满足顾客的心理需求。比如,篆书不适合广告,不易辨认,但表现的是典雅、古朴,在贺年卡、茶叶等较传统的设计中频繁使用,显得古色古香与名贵;隶书蚕头燕尾表现的是造型美,较适用于广告设计、牌匾等; 楷书端庄、文雅、具有庙堂之气,一般运用在标题、庙宇题字等较正规的场合。行草书体现个性、流动、绚丽,常适用于较现代的签名设计或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对象,显得浪漫而又现代。 [3]

(四)书籍的装帧设计与书法的笔墨融合

书籍的封面设计是书的灵魂。读者往往在封面上得到很多信息,格调高雅、清新的装帧设计最能抓住读者的心,勾起人的购买欲。书名与笔墨结合显得书籍更有书卷气,风格、气质与众不同,相比字库里的黑体、仿宋字显得冰冷而死板。 如图4设计,“繁花”两个字,占据书面积三分之一,笔墨行书错落、灵活而生动。因是描写现代上海的百姓生活的一部长篇,用行书字体最合适。剩下的三分之二书面,用书中的手绘画图,勾勒出八十年代上海房屋结构,并配红色仿宋体简介书的获奖情况。设计令读者耳目一新,马上就有想翻看的欲望。

四、书法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的

民族化本土化进程中的意义

(一)文化意义

书法笔墨传统元素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广泛应用与视觉传达设计中,内涵深刻,带有民族特有的浓郁文化品质,更有利于吸引读者的眼球,同时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二)经济意义

书法笔墨作为一种传统元素创造性的融入视觉传达,具有极大的经济市场,民族文化创意使人耳目一新,那种含蓄的东方之美符合民众心里,也带有东方神秘色彩,随着市场经济东西方融合发展,能创造出广阔的市场空间,会带来丰硕的经济利益。

(三)社会意义。

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元素的根,“根”深才能“叶”茂。掌握书法笔墨底蕴融合于视觉传达设计中,才能创作出这个时代前沿的优秀设计作品。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是最精彩的。

参考文献:

[1] 薛锋,周祖荣.书法艺术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5(06)

[2] 袁伟静,杨晓萍. 浅析书法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4

[3] 侯忠明.蜀僧破山海明的禅宗书法及其影响[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0(06): 63-65

作者简介:

杨晓萍,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书法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本土文化视觉传达笔墨
笔墨童年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16
笔墨厨神
笔墨厨神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课的教学效果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0:33:34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1:30:21
版面设计的要素与视觉传达
虚拟现实环境下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
鹤文化视觉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广告创意设计中的视觉传达策略探索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