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成
[摘 要] 本文阐述营销理念之中嵌入文化因素对于企业发展和壮大的作用,在明确文化嵌入对营销理论和实践基础影响的基础之上,对营销理念进行文化嵌入的相关条件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文化嵌入可以优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以真正达到全方位营销;同时,通过嵌入文化因素,能够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共性要求,从而既增加自身的经济效益又创造社会效益。
[关键词]营销理念; 文化嵌入; 社会责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3. 040
[中图分类号] F272; F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3- 0089- 03
营销理念是企业在组织和谋划经济管理活动中所依据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是企业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进行物质交流、信息分享、价值分配的依据,同时也是企业文化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如何建立和完善良性的营销理念,使其推动和优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并以此作为企业各项行动的指南,是企业管理者、内部员工以及利益相关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1 文化嵌入
文化嵌入,就是在设计企业价值观念时充分考虑企业内外文化因素的影响。企业在确定营销理念时,因其与内外部产生经济往来,更要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企业的生存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经济组织要保持平稳发展,必须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构成机制合理、自主适应外部环境、核心价值正确、抗风险能力强、建立内外结合驱动机制。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平稳运行的基础之上健康发展。如何在企业发展过程之中不断完善这5个方面呢?将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引入到这5个方面之中,并且使企业的各方面因素都与文化环境相整合,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企业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人,企业与外部经济组织以及环境进行交往的主要方式是营销活动。人的需求固然受其自然性的影响,但随着人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自然性在影响人的需求的因素集合中的地位在不断下降,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这些因素固有的互动特性决定了营销应以实现与市场中社会、文化因素的互动为目标。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环境相融合,完善企业的营销理念,是企业发展和壮大的重要前提。
2 文化嵌入的必要性
2.1 文化嵌入对营销理论的影响
从营销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市场营销发展的每一个步骤都表现为不断整合内部资源、不断吸纳外部元素的综合过程。从生产导向、产品导向、销售导向、营销导向,到全方位营销导向,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增加了新的元素,使营销理论不断充实,也令营销的实践更加丰富多彩。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第13版·中国版)中,提出了“全方位营销(Holistic Marketing)导向”,全方位营销认为“所有事物都与营销相关”,并提出了全方位营销的4个组成部分:关系营销、整合营销、内部营销和绩效营销。关系营销的目标是建立营销网络,与顾客、供应商、分销商和其他伙伴建立长期、互惠的满意关系;整合营销的任务是设计营销活动并整合营销项目来最大化为顾客创造、传播和传递价值的能力;内部营销是指成功地雇用、培训和激励有能力的员工,使之更好地为顾客服务;绩效营销的任务是了解营销活动和方案中获得的商业回报,并广泛关注营销对法律、伦理、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和效应。
2.2 文化嵌入对营销实践的影响
从营销的实践活动来看,经济组织对于自身营销活动的可控性在日益减少,越来越多的不可控因素整合到企业营销系统之中。营销实践不但受到企业自身人力、物力、财力等内在条件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外部因素的制约。从内部来看,员工对于企业价值的认同具有不确定性,而且还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企业应该“以个人偏好与组织价值的相容性为员工招募甄选的首要评价标准”,但在现实生活中不易执行,目前沿海发达地区出现的“用工荒”问题,就是典型的企业目标与员工利益不匹配、无认同的结果。现在已经有一些企业关注这一问题,比如通过解决员工子女上学问题、家庭联合就业安排等方式加强员工与企业的联系。当前,企业的价值还没有与外在环境进行恰当对接,营销实践与科特勒营销理论尤其是全方位营销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说明内外协同与共进是保持企业运行平稳的基石,企业应从生存环境中感悟文化因素并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环境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及时地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并且有效调解内部的矛盾使企业平稳运行,进一步适应外部环境。
3 文化嵌入的可行性
3.1 文化嵌入促进营销理念优化
从文化嵌入的视角来观察企业的营销理念和活动,能够找出全方位营销导向下营销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营销发展的阶段来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已经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之中,在营销工作中越来越注重与短期经济利益无直接对应关系的,原来属于行政管理、文化管理范畴的伦理、法律、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宏观社会因素。这一有利条件为营销理念和行动融入文化因素创造了前提条件,使文化的嵌入更为方便,企业也更有可能主动地吸纳文化因素。文化因素的嵌入,一方面使企业内部具有统一的文化基因,在涉及营销的诸多活动中获得管理者支持、部门协同和员工理解,并产生综合力量,从而将企业发展、员工增收、社会效益作为整个经济活动的动力和目标;另一方面使企业在预测、决策、执行、控制、评价经济活动时,能够主动纳入社会环境之中的文化因素和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相关信息。“企业与环境达到了融合并共生,企业也就随‘市而动,即雇员高度的自觉性使计划和项目自下而上产生,并针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做出相应的市场行动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将所有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因素考虑全面,将有利于营销发展的因素全部充分利用,从而使企业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
3.2 文化嵌入促进利益协同
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社会嵌入的对象是外部利益相关者,然而企业的外部相关者类型不一、规模不同、作用不等、理念有别;同时,企业本身又有行业、规模、生命周期、发展目标、管理理念、治理结构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如果设定一种通用的范式尽可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在营销管理中嵌入尽可能多的利益相关者,就能使这种嵌入更普遍地适用。在诸多利益相关者相互交织的社会网络之中,企业嵌入的对象应该是这些相关者共同的文化因素。马克斯 · 韦伯曾指出:“不是思想,而是利益(物质的和思想的)直接支配人的行为。但是,观念创造出的‘世界图像,时常像扳道夫一样决定着由利益驱动的行为的发展方向。”尽管不同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具有相当的一致性,但一个社会的文化传统正如同“扳道夫”一样,促使其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从而我们相信文化对于利益相关者和企业的影响也一定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3.3 文化嵌入有利于完成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全方位营销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企业内部全面贯彻关系营销、整合营销、内部营销的基础之上,将社会环境的各项因素尤其是社会文化纳入营销管理之中,文化内部化将给营销理论与实践带来全面的价值驱动。通过融合内外因素,将企业与相关环境形成共主体,可以进一步加强文化嵌入的及时性,并能够随时反馈企业之中不适应环境的因素以及相互冲突的情况,这种嵌入和融合不但能够推动营销理论的发展,而且可以为实践带来效率和效益。现代化的网络通信技术、信息收集和统计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将大大增加嵌入和融合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在营销理念中嵌入文化因素,对于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外部环境、核心理念、内在稳定性、持续驱动力量等方面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嵌入文化因素,综合考虑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可以全面地理解营销大师科特勒的全方位营销理论,可以实现内部资源与外部需求统一、企业决策与宏观政策一致、动态平衡与稳定发展并举。
4 文化嵌入的注意事项
4.1 文化嵌入的现实基础
(1) 考虑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现实要求。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一般包括:股东、管理人员、员工、消费者、债权人、政府、供应商、分销商、特殊利益团体和社区等10个团体。其中前3个属于内部利益相关者,后7个属于外部利益相关者,企业核心价值对于内部利益相关者的统一属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具体事务,从一定程度来说内部相关者的嵌入应该早于外部。从企业管理、资金来源等方面来看,随着股份制企业数量和规模的逐步增加和扩大,企业的治理形式已经由单边治理转变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这种企业权力内外共享的趋势已经使企业权力社会化。这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在制定营销管理模式时,必须充分考虑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管理理念和经济利益。
(2) 以文化兼顾各方利益。陈洪安(2005)提出的共赢营销理论以生产者与消费者、政府、供应商、环境的共赢来建设合作的厂商与消费者利益共享机制,以此矫正营销近视症和无视症。那么建立这种共赢机制的客观基础是什么呢?对于企业外部相关利益者的嵌入,实际上是企业维持自身发展、满足内部相关者利益之外的又一课题,到底从哪个角度来分析才算是真正地进行和完成了嵌入呢?利益的考虑是一个前提,即马克斯·韦伯的观点:不是思想,是利益支配人的行为。在营销管理和实践中,充分考虑文化对于企业和相关者的影响相对于考虑其他因素来说,不但注重了最为基本的利益,同时也照顾了内部、外部诸多相关者在文化上的共性和认同,这种突出利益、兼顾文化的嵌入模式便于实施且统领全局。站在与营销管理相关的角度,这样理解文化可能更为方便:“作为一种行为方式、行为准则,文化通常是在不自觉中发挥作用的,是一种不经思考便遵守或采用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基于文化的选择具有不问为什么的特点,而且在选择中常常表现出某种偏好”。如果将这种具有企业外部相关利益者共识性的行为方式、行为准则、不问为什么、具有选择偏好的文化因素嵌入到企业的组织、管理、营销等一系列活动之中,那么企业就会变成具备自适应能力、自创新功能的在动态中自觉求得平衡、稳定、发展的经济体,在这种情况下,内部不断优化、外部不断适应的企业就会变动一台人类梦寐以求的“永动机”,企业的运行就进入了一种相对完善的状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因为企业已经进入到从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以文化嵌入为前提的运行状态之中,所以企业与内部、外部的融合处于最优状态,这种内在的动态平衡在外部的反映就是良好的社会形象、优质的产品服务、远大的发展前途;此时对于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追求的并重,对于内部文化和外部文化的嵌入与融合,将反过来有益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4.2 文化嵌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 以良好的内部嵌入为前提。外部文化的嵌入需与内部的整合相结合,如果只考虑对于外部文化的嵌入而忽略了内部,就相当于只注重事物发展的外因而忽略了内因。只有在内部文化嵌入达到和谐与适当的基础之上,企业才有可能顺利地嵌入外部文化。现举例加以说明。2012年1月13日消息,东莞鞋厂招聘,4天只招到4个人,而2011年一天能招到200人。这种情况下,员工严重不足,企业生存已经成问题,就只能先完善内部的生产和管理要素,只能将文化嵌入的问题放在第二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例子是:1914年亨利·福特做出一个令举世瞩目的决定,将工人日最低工资由平均水平2美元提高到5美元。这次改革极大地增加了员工的归属感,原来劳动力的变更率高达380%,现在下降了90%;旷工率从10%下降至0.3%。尤为重要的是工人们开始以在福特工作为荣,在休息日还要将公司的徽章别在领带上,以引来羡慕的目光。福特这一举措不但吸引了大量优秀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而且还引导了社会风尚。这5美元的获得是有条件的,比如乐意照顾家庭、节俭等,并且公司有专职人员考察员工的家庭责任感,这一点验证了奈斯比特在《全球两难》中的调查结论,3/4的美国企业在致力于建筑企业伦理,15%~20%的大公司设置了伦理官员。同时,福特还引领了美国企业家的慈善意识,福特的这些做法为美国社会慈善文化和最低工资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福特公司通过提高员工工资并附之以家族责任感的约束,给企业带来了大发展;嵌入的是员工的积极性、归属感,收获的是企业的发展、员工的富裕、慈善文化的提升。“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在生产中要遵守劳动纪律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工作行为自主性,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由此可见,对于企业内部文化资源的充分嵌入将有力地促进企业发展,从而推动外部文化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
(2) 外部文化的嵌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运行过程之中应该时刻注意社会发展、关注技术进步、熟悉政策变迁、了解市场动态、收集员工信息等。外部文化的嵌入需作为企业的一种普适性的文化氛围以发挥嵌入的良性作用。外部文化的适当嵌入一定是企业内部的共识,即嵌入的文化不但要使企业内部在整体上认同,还要使外部利益相关者在处理业务和宏观管理时能够优先接纳和考虑本企业,否则这种文化上的嵌入就是无意义的。成立于1888年的柯达公司在辉煌时曾占据全球2/3的摄影产业市场份额,可以说该公司将传统胶片技术发挥到了极致,但由于未及时从专业胶片市场转入数码产品市场,柯达的市场价值在15年间从300亿美元降到1.75亿美元。有120多年历史的柯达最终至此,表面上看是技术淘汰,实质上是不思进取、抱残守缺,即未及时地嵌入外部的文化、技术等因素。柯达从辉煌、没落到遭遇灭顶之灾,福特从发展、壮大到引领潮流,二者的发展轨迹几乎是完全相反的。无论是企业管理的理论,还是营销业务的实践,以及内部、外部文化的嵌入,这两个公司的差异都是值得思考的。文化是核心价值的积累和传承,这种发展和变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文化的嵌入也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还有一个吸收和消化的过程。从嵌入的时机来看,嵌入延后,会出现柯达公司的倒闭;加速引入也会出现“水土不服”,所以必须考虑轻重缓急。企业以全方位营销为手段,满足所有相关者利益时,不但需要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范式,而且应拥有良性的文化嵌入机制,并在发展中始终注重文化嵌入这个驱动力量。
5 结 语
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是人的行动的结果,而人的行动是受其思想、价值观即文化支配和制约的。文化在社会、经济、政治、科技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小视的,文化决定人的思维、决策、行为;同时,在影响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诸多因素之中,文化是隐性的,是深藏于人心之中的不可量化的因素,并且在一定时期之内具有持续性、共用性及可接受性。这些方面决定了企业在维持自身发展壮大的前提下,应以文化作为首要的嵌入因素。内部文化的融合,包括管理制度、人事规章、财务决策、发展战略、营销技巧等要素之间的适当组合,将保持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将更有效地吸纳外部的推动力量,并有力地促进外部文化的嵌入;同时,外部文化的嵌入也需要企业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灵活机动的经营理念,尤其是积极的嵌入态度。只有充分整合内外的动力和压力、优势和资源,才能在正确的时间嵌入合理的外部文化,从而使企业在了解环境发展、掌握企业运营、明确战略目标的条件之下综合利用内部、外部的良性文化,促进其在动态中寻找平衡、在创新中发展壮大。
主要参考文献
[1] 孙丽君,李怀斌. 一线员工的授权认知研究[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4).
[2] 范秀成. 美国企业发展的十大趋势[J]. 外国经济与管理,1997(5).
[3] 陈宏辉,贾生华. 企业利益相关者三维分类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2004(4).
[4] 田永峰. 制度环境变量条件下的企业共同治理机制研究[J]. 财经科学,2004(z1).
[5] 李怀斌. 经济组织的社会嵌入与社会形塑[J]. 中国工业经济,2008(7).
[6] 陈洪安,梁烨. 营销近视症与远视症的诊断和矫正[J]. 财贸研究,2005(4).
[7] 王洪清. 营销学理论背后的方法论范式之演进[J]. 江汉论坛,2007(5).
[8] 戚海峰. 营销的社会属性——符号价值管理系统[J]. 管理世界,2003(1).
[9] 王询. 文化传统与经济组织[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