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术丹
[摘 要] 经济学是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为管理学提供思想指导,那么,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必将引发管理学科的新发展。实验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种重要分析方法,是经济学领域来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将推动经济学朝着更加贴近现实的方向发展,也必将引发管理学研究方法的重大变革,借鉴实验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管理实验问题也必将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在对实验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试图将实验经济学的方法为管理学科所用,促进管理实验的发展。
[关键词] 实验经济学; 管理实验; 价值诱发理论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3. 052
[中图分类号] F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3- 0112- 03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当中,经济学一直是运用数理演绎及计量统计的研究方法建立经济模型分析问题的,似乎与实验毫无关系。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曾经说过:“经济学家在检验经济法则的时候,无法进行类似化学家或生物学家的受控实验,因为他们不容易控制其他重要因素。所以,只能像天文学家或气象学家那样满足于观测。”[1]但是另一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诞生,打破了经济学不做实验的传统思想,将实验引入了经济研究当中,并作为一种经济研究的强有力工具对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02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两个人,其中之一是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史密斯(Vernon Smith)。这标志着实验经济学的成熟,并被主流经济学所接受。由于弗农·史密斯在实验经济学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所以人们将他誉为“实验经济学之父”。
1 实验经济学的演化过程
实验经济学是针对研究经济学问题,设计经济实验,对影响经济行为的因素进行控制,屏蔽那些与问题无关的因素,集中观察那些令研究者感兴趣的因素的作用,通过做实验取得实验结果,最后对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并充分认识实验结果的经济学含义。[2]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经济相关问题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瑞士数学家伯努利提出的“彼得堡悖论”,这个悖论反映了理论预测与真实行为之间的差距。200年后,萨斯通为研究经济主体的偏好问题应用了实验的方法得到了无差异曲线。但无论是伯努利还是萨斯通都没有使实验的方法得到经济学界的重视。直到20世纪40-50年代许多经济学家才意识到实验的方法可以解释经济学问题。一般人们公认的实验经济学的开端是1948年张伯伦在课堂上进行的供给与需求实验,尽管张伯伦做这次实验的目的只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了解经济学的概念,并没想将实验作为经济学的一种研究方法,但这次实验却为他的学生弗农·史密斯创立实验经济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史密斯从1956年开始经济实验研究,每年做2~3个实验,于1962年总结了他6年以来11个实验的成果,发表了被称为实验经济学奠基之作的论文《竞争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这篇论文的发表引起了人们对实验方法的关注,同时也标志着实验经济学的诞生,并对今后实验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后,实验经济学突破了市场均衡的研究,开始进行博弈论相关的实验,使实验经济学进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成为一种更具普遍适用性的研究范式。之后随着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实验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从实验经济学的产生到现在可将其大致分为3个发展阶段(如表1所示)。
随着实验经济学的迅速发展且逐渐科学化和规范化,它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分支,为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所重视。研究实验经济学的团体和实验室也不断地涌现,如Vernon Smith主持的亚利桑那大学经济学实验室、Charles Plott主持的实验经济学和政策科学实验室、John Ledyard主持的加利福尼亚社会科学实验室、John Hey和Granham Loomes主持的约克大学实验经济学中心等。实验经济学已从美国传播到法国、英国、德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挪威、瑞典、加拿大、尼日利亚、日本、韩国、印度等许多国家。目前的经济实验室大多已实现信息化,特别是大量实验软件的商业化,简化了实验的程序,大大降低了实验的边际成本,使经济学实验更加普及,实验经济学也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登上了主流经济学的舞台。
2 实验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实验经济学打破了经济学不做实验的观点,将实验作为一种研究经济行为的方法引入了经济学,创新了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工具。实验经济学的一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缺陷,使得经济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比如,它摈弃了传统经济研究的“经济人”假设前提,以可以犯错误的、有学习能力的行为者取而代之,并遵循价值诱发的原理,诱导被试验者发挥被指定角色的特性,使其个人先天的特性尽可能与实验无关,排除实验中的一些干扰变量,使实验具有现实的合理性。弗农·史密斯对实验设计提出了5条基本原则以保证实验模拟的真实性(见表2)。
实验基本原则的确定是进行一项经济实验的先决条件,解决了这个先决条件以后,就可以根据经济实验的步骤,建立一套标准的分析框架。弗农·史密斯认为每一个实验都应由三大元素组成,即环境(E)、制度(S)和行为(B)。环境给定了每位参加者的偏好、初始禀赋和现有的技术水平等一系列预先给定的条件,制度则界定了实验参加者要遵循的实验术语和游戏规则。环境和制度是实验者根据需要所制定出来的,是可控变量,它们会影响到最终所观察到的行为。行为是关于环境与制度的函数,即B = f(E,S),在这个函数中,E和S是自变量,B是因变量,也就是说行为是由环境和制度决定的,随着制度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在现实当中,人的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环境和制度,使其发生变化,因此,行为、环境、制度这3个要素之间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图1所示。
经济学实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验已有的理论、发现新的规律、环境比较、市场机制比较、政策评价、市场机制的设计等。目前,经济学实验的方法是模拟和仿真,通过在实验中模拟现实的经济环境来观察行为者的行为,从而得出结论。显然,现实当中的情况复杂多变,影响因素也较多,在实验中很难将现实的情境全部包罗进去,但是实验中可以创造允许不同行为者存在的环境,以便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观察人们不确定的价值及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的结果是否有效,所验证的理论是否真实需要用比较和评估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因此,比较与评估法在实验经济学中十分重要。在解释实验结果的时候会出现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不相符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理论假设行为人是理性的,而实际被试者的行为却并非是完全理性的,所以,在进行结果分析的时候还需要用到行为和心理理论来分析被试者的行为,才能很好地解释实验的结果。
实验经济学的兴起促进了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创建了经济学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同时还构建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桥梁。实验经济学将人类决策行为当作研究对象,把经济运行过程纳入了研究范围,从更加现实的视角研究了经济理论,为人类的决策行为提供了指导。现实中实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是在经济领域,而且还广泛应用于政治、法律、管理等领域。在管理领域,实验经济学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经营风险,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指导。本文主要阐述实验经济学的思想对管理实验的影响及借鉴作用。
3 实验经济学对管理实验的影响
随着实验经济学的诞生,实验的方法已不再是自然学科的专利,它已开始逐渐应用于社会学科,成为社会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一直以来,经济学都扮演着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的角色,为管理学提供指导思想,那么,经济学新的发展动向必将推动管理学的发展。因此,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对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实验方法的应用与管理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可以说贯穿于管理发展史的整个过程。在管理学的发展史中,无论是在古典的管理思想阶段还是在今天的管理丛林阶段,实验研究始终是管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手段和方法。[3-4]采用实验的手段开展管理研究更加科学、更具说服力,而且能够少走弯路,减少风险和费用。
实验的方法具有检验已有理论和催生新理论的双重特性,将其应用于管理学中也一样,既可以检验已有的理论是否正确,还可以通过设计实验为寻求新的管理理论奠定基础。利用缜密的数学推理来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只能检验在给定假设条件下,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而无法对各种前提假设条件进行检验,实验的方法就克服了这一缺陷,利用实验可以在一个模拟现实环境的实验室里,尽可能排除一些非关键因素,来研究关键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还可以不断改变环境和制度要素来观察行为的变化,这样得出的结论更具说服力。当然,还可以通过实验找出一个管理理论的失败原因,进而调整实验的控制环节,为催生出新的理论提供线索。实验方法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比较不同理论优劣,进而对其进行完善。实验经济学的实验方法能够为管理学研究提供更好的理论检验和理论创新的工具。
4 实验经济学指导下的管理实验的设计
不确定性条件下,管理所面对的唯一确定的问题是不确定,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要想使管理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实验的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管理实验能为管理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更加贴近现实、多状态、更为深刻的理论与实践交互作用的环境;并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参与者的行为结果,为修正由管理学的假定、状态和着眼点构成的视角以及参照系,完善管理理论实证研究提供科学手段,进而为改进、丰富已有理论,发现新理论提供支持。
实验经济学是在“价值诱发理论”原理的指导下,遵循实验设计的5项基本原则来设计相关实验的,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在价值诱发理论的指导下,经济实验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标,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建立与实验相适应的实验环境,选择被试的对象,被试者数量的确定要合理,因为被试者的数量也遵循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然后要按照实验的基本设计原则确定实验报酬的支付方案。这些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做完后,即可进入实验的实施阶段,但在编写实验指导语时,要注意避免使用对期望被试得到结果的暗示性语言,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同时,要控制好关键实验变量的选择,尽量避免非关键变量的影响。最后的工作就是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如果结果与已有的理论相符,那么说明实验达到了检验理论的目的,如果结果与理论不符,可以改变实验环境,调整变量,重复进行实验,可能会得到与理论一致的结果,或者可能发现新的管理规律。
借鉴经济学实验的分析框架,可以设计相关的管理实验,解决管理上遇到的问题,如多种战略方案的比选、新产品的定价、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公司并购、广告费用的投入量等一系列的管理问题。管理实验必须注重实验的并行性,即必须能使实验再现,凡是不能重复的实验,不能算是成功的实验,偶然的结果往往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5 总 结
本文通过对实验经济学的演化过程、基本分析框架进行回顾,指出了实验经济学对管理实验的影响。实验经济学和管理实验的发展历史较短,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更短,一些理论还需要进一步丰富,而且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管理问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它确实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所以,随着实验经济学和管理实验的演化,要不断的丰富知识,从更多的视角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将企业每一个经营模块的实验丰富起来,为企业的管理提供指导。
主要参考文献
[1] 高鸿桢. 实验经济学导论[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2] 瞿宝忠. 管理实验启示录[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管理科学——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查报告[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4] 朱庆. 实验经济学述评[J]. 经济学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