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2014-04-29 00:44耿祺胡艳娟龙飞华鲁邦福李意良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急诊急性心肌梗死

耿祺 胡艳娟 龙飞华 鲁邦福 李意良

【摘要】目的 比较急诊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其中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7例患者为观察组,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临床疗效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而LVEDD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治愈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4.9%、17.5%,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好,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 急诊 择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05-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脉斑块破裂出血或表面出现裂纹,引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急性闭塞,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致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坏死,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T波倒置,是心血管内科危急重症,多发于老年人群,严重者可导致心性猝死、心搏骤停等[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临床表现有胸骨后剧烈疼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热、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等[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分别采取急诊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均符合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观察组患者57例,男34例,女23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58.4±7.7)岁,入院时距离发病时间1-8.5h,平均时间(3.6±2.3)h,心功能不全分级:Ⅰ级28例,Ⅱ级19例,Ⅲ级6例,Ⅳ级4例;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9例,广泛前壁梗死14例,下壁梗死9例,下壁合并正后壁7例,前壁合并下壁6例,多部位梗死2例;其中合并稳定性高血压患者8例,高脂血症17例,糖尿病5例,外周血管病变10例;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对照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56.8±5.7)岁,入院时距离发病时间1.5-13h,平均时间(3.4±3.1)h,心功能不全分级:Ⅰ级22例,Ⅱ级16例,Ⅲ级5例,Ⅳ级2例;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7例,广泛前壁梗死11例,下壁梗死11例,下壁合并正后壁8例,前壁合并下壁7例,多部位梗死1例;其中合并稳定性高血压患者9例,高脂血症12例,糖尿病3例,外周血管病变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合并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急诊经皮冠狀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入院后给予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片300mg,氯吡格雷 300mg,在进入导管室前静滴硝酸甘油,低血压及心源性休克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多巴胺,维持收缩压≥90mmHg,采用Seldenger技术进行右股动脉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6F鞘管,并注入3000U肝素,并建立静脉通道,以备插入保护性临时心脏起搏电极;而后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明确梗死血管后,追加5000U肝素,交换Judkins指引导管,用导丝通过靶病变,根据靶病变直径选择合适的球囊导管,扩张靶血管,然后根据病变血管的直径和长度植入相应支架,若靶病变处或其远端出现血栓,给予冠脉内注射40万U尿激酶;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00U/次,2次/d,连用7d,口服氯吡格雷,75mg/次/d,阿司匹林100 mg/次/d,连用1年以上,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调脂类药物等,进行二级预防。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扩冠、营养心肌等综合治疗,并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6000U/次,2次/d,于梗死1-2周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同观察组。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详细记录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治愈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疗效判定:治愈:血管病变狭窄段完全或基本消失;有效:血管病变狭窄段残余<20%;无效:血管病变狭窄段残余>20%或死亡。总有效为助于与有效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LVEF、LVEDD分别为(55.65±9.23)%、(52.33±5.83)mm,对照组分别为(50.72±10.49)%、(54.62±4.12)mm,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下表1。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64.9%,对照组为44.4%,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P<0.05;且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不稳定等特点,且致死率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开通梗塞血管,实现缺血心肌的再灌注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3]。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是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静脉溶栓可降低患者死亡率,但其血管再通率较低,且易残留狭窄,再梗死率较高,且有药物禁忌证,不良反应多,临床效果不甚理想[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可快速打通梗死血管,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范围,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疗效与手术时间有关,尽早进行手术,使梗死血管完全、持久的开通,为坏死心肌赢得恢复时机,改善心功能,防止梗死区扩展,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相关研究表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因素,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可使梗死血管的TIMI血流3级达90%以上,保护心功能,同时抑制心室重构[5]。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只能改善冬眠心肌功能,减少梗死范围,并为梗死区心肌建立侧支循环,减少心血管事件,对濒死心肌作用较小[6]。

本文中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LVEF、LVEDD明显改善,治愈率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临床效果和预后均明显优于择期手术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尽早进行治疗,把握最佳介入治疗时机。

参考文献:

[1]王建新,樊川民,崔旭辉等.急诊PCI和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20例对比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9):1208-1210.

[2]史正山.急诊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对比[J].河南医学研究, 2014,23(2):53-54.

[3]张林,林旭.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和行择期PCI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209-210.

[4]吕冬燕,朱艳彬,荆雪冰等.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5]徐爱国,齐向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及择期PCI对左室重构和心脏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9,49(28):73-74.

[6]兰艳丽,朱君.急诊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研究[J].山东医药,2011,51(52):87-88.

猜你喜欢
急诊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ERCP治疗老年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观察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急诊输液护理中的风险成因与护理对策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