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红梅
摘 要 承德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城市干旱问题已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瓶颈”;文章对城市干旱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如何采取措施进行了说明,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工程建设、职能建设,制定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水资源 两个转变 城市抗旱
中图分类号:S423 文献标识码:A
How to Do City Drought
BAI Hongmei
(Chengde City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Office, Chengde, Hebei 067000)
Abstract Chengde is a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n recent years, the city has become an obstacle to the drought problems of urban development "bottleneck"; the article on the drought status of the city, facing and how to take measures described, from improving their understanding,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function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of contingency plans and other aspect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two changes; city drought
1 城市干旱概况
1.1 自然地理情况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冀北山区,属燕山山脉,地形复杂,高原、中高山、低山、丘陵占有很大比例。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雨量稀少,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风高雪少,全市多年平均气温8.8℃,全年无霜期150~160天,平均降水量约533mm。
1.2 水资源特点及现状
承德市下辖8县3区,国土面积3.9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1.1%,2012年末全市总人口376.92万人。承德市区包括双桥区、双滦区和营子区。双桥区主要位于武烈河中下游,双滦区位于滦河干流两岸,柳河贯穿营子区全境。由于各流域径流主要由降雨形成,因此地表径流的特点是年际间变化悬殊,年内分配不均匀,给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困难。据武烈河承德站实测资料统计,武烈河多年平均(实测)年径流量为2.288亿m3,丰水年1959年径流量为10.11亿m3,特枯水年2000年径流量仅0.1389亿m3,二者相差72倍。从年内分配看,径流量主要集中于汛期6~9月份,占全年径流量的76.6%;而枯水期的1~5月份,径流量仅占全年径流量的9.1%。
1.3 缺水区域分布及干旱现状
90年代后期,承德市范围内呈现出干旱少雨的特点,特别是1999年以后出现了历史罕见的连续大旱,地表径流大量减少导致水资源总量减少。根据承德市水资源最新评价结果:1956-2000年系列全市水资源总量为37.012亿m3, 1971-2000年系列为33.5721亿m3,1980-2000年系列为30.161亿m3,承德市水资源总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并日趋加剧。承德市三个城区相对分散,水资源供需特点和缺水情况各不相同(见表1):
双桥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旅游人员主要集中地。2000年武烈河承德站实测径流量仅1,389万m3,其中4月22日至5月19日和5月24日至10月6日完全断流。由于武烈河上游没有调蓄控制工程,在枯水期河床断流的情况下,井水位大幅下降,供水能力急剧下降。此外,受武烈河断流影响,避暑山庄内湖区,水位下降达到2米,湖水干涸长达65 天。所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城区供水依然得不到保证。
双滦区境内有滦河干流和伊逊河两大水源,水资源条件较好,各大企业通过自备井解决生产和生活用水,自来水仅限于双塔山镇局部范围,供水量不足双滦区用水量的20%,出现中、重度干旱,随着地下水位下降出现缺水现象,但缺水率不大。
营子区城区供水设施较分散,给市政供水带来困难。自来水供水量约占全区总供水量的30%,各企业和矿区以自备井供水方式为主。该区在承德市三个城区中需水量最小,但依然面临缺水困难,其原因在于柳河水资源相对较少,上游地区用水发展很快,属资源型缺水城区。此外由于柳河水体严重污染,供水水质条件较差,难以寻找经济合理的新水源,影响了供水質量。
2 城市抗旱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供水安全体系和应急系统建设不健全
承德市气候水文特征决定了干旱灾害发生的频繁性和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我市目前水质保障体系仍欠完善,安全供水的隐患始终存在。水源水质的人为破坏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水源保护区内挖沙取石现象严重,沙坑内大量生活及建筑垃圾的倾倒,使水源遭到严重破坏,水质安全受到威胁,而城市供水应急工程建设步伐缓慢。
2.2 城市抗旱基础工作薄弱,城市供水管网系统尚不完善
当前针对城市抗旱工作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切实可行的城市抗旱预案,抗旱工作的有效指导以及城市抗旱日常管理工作滞后,信息不畅。日伪时期和建国初期建设的供水管网目前仍在使用,大部分已陈旧老化,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爆管现象时有发生;且供水水表与总分表间存在较大差距,供水损失率高达40%,远远高于国家规定标准,已严重制约了供水企业的正常发展。此外双滦区的自来水供水设施刚处于起步阶段,营子区的自来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比重也较小,致使生产生活用水量和水质均得不到保证。
2.3 浪费现象严重,工业节水水平不高,污水资源化程度低
当前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日益严峻,但全社会节水意识淡薄,同时受供水价格改革落后等因素影响,生产和生活用水中存在严重浪费;部分企业生产工艺落后,重复利用率不高,单位产品耗水量高,节水技术改造资金投入不足,高耗水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改造,使工业用水单耗居高不下,既浪费水资源又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我市污水资源化程度较低,在城市绿化、道路维修中仍主要以利用新水为主,在一些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生产中,仍然利用新水,从而从客观上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目前,中水回用设施只有露露集团公司等少数单位建设并投入使用。
3 做好城市抗旱工作的主要措施
3.1 解决工程性缺水的抗旱措施
双桥区境内有武烈河、滦河两大水源,水资源条件较好,计划中期(2015年)兴建完成武烈河双峰寺水库,双峰寺水库距市区仅12km,每年可向承德市区供水近6000~7000万m3,而且可以从水库自流进入城市自来水厂,承德市区将主要靠水库供水,滦河水源地主要供南开发区,从而改变分散供水状况,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市在冯营子村建设的供水应急工程正在建设中,设计出水量为9万吨/日,目前,可满足应急供水要求,但考虑城市发展的因素,应提高供水能力或新建设应急供水工程。同时,水库对避暑山庄提供环境用水,确保世界文化遗产保持秀美景观,对水库下游5道橡胶坝,进行及时有效的补水,塑造承德市的水环境。
雙滦区境内有滦河干流和伊逊河两大水源,水资源条件较好,近、中期通过在河道内适当建设水源井工程和拦蓄工程可基本保证发展用水要求,遇重缺水年份虽有一定缺水量,但缺水率不大。
营子区近、中期通过在柳河内适当建设水源井工程和拦蓄工程,同时,重点做好沿河两岸厂矿的治污工作,可基本满足用水要求。
3.2 解决资源性缺水的抗旱措施
3.2.1 加强城市抗旱的各项基础工作和协调职能,制定城市抗旱预案
制定好城市水资源规划和供水规划,实现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配置,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要抓紧开展城市干旱指标、城市干旱影响评价指标、城市抗旱对策等基础工作的研究。抓好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建设好应急备用水源,制定缺水时的限水措施;抓好节水器具的推广和应用,做好节水器具“三同时”管理工作;做好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节约宝贵的水资源。
按照“一保生活用水,二保重点企业用水,三保环境用水”的原则,根据近几年的水资源状况、供水现状及不同干旱等级需水状况,协调抗旱、节水、供水等部门结合承德市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城市抗旱预案》。
3.2.2 合理调配水资源,生活与生产节水并重
合理调配,水权明晰,即通过水权分配和制定用水定额,落实各行业及用户的用水指标,建立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和节水产品认证、节水器具管理、中水回用等为内容的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管理体系,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保护水资源。同时推动水价机制的确立,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促进供水事业和节水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根据我市干旱和水资源状况、供水水源现状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重点、后一般”的顺序,可以采取非常规性节水措施。一是降低用水大户用水指标;二是加强水政监察,杜绝用水浪费现象;三是对居民实行分压定时供水;四是关闭市区内营业性洗车、洗浴等应急措施;五是暂时关闭除市政供水水源井以外的一切水源井;六是通过建设下凹式绿地花园,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洪水浇灌,节约城市生态用水,全面建设节水型城市。
3.2.3 加强城市抗旱节水宣传工作,提高抗旱节水意识
城市抗旱和节水工作是相辅相成,只有广大群众人人尽责,提高意识,才能真正做到节约用水,城市抗旱工作才能有效开展。一要向上宣传,使各级政府提高城市抗旱、节约用水意识,了解抗旱方针政策,牢牢掌握城市抗旱主动权,达到正确决策和科学调度;二是要向企业和广大群众宣传,使企业和群众了解水资源的紧缺程度,自觉增强节水意识,落实各项城市抗旱措施。同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水资源管理、节水管理、城市抗旱管理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依法管水,依法用水,依法节水。
参考文献
[1] 闫新光,高瑛.新形势下防汛抗旱对策[J].内蒙古水利,2007(2):3-4.
[2] 翟建蹴,彭英学.灾后反思及防汛抗旱对策[J].湖南水利水电,2004(6):18-19.
[3] 刘敬玉.浅谈防汛抗旱工作中几个实际问题[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8.28(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