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岳西高腔音乐及高腔发展传承研究意义

2014-04-29 01:39赵元
中国文艺家 2014年10期
关键词:岳西黄梅戏

赵元

【摘 要】2006年5月20日,岳西高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类)。音乐是构成岳西高腔剧种特色的重要标志,研究它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目前对岳西高腔音乐进行专论的文章还很少,可以说该领域的专门研究基本处于初始阶段。本文即以此为研究对象,开篇主要从历史文献中进行梳理,令读者有个历史维度的认知,并发现及提出一些可待挖掘与传承的策略。

【关键词】岳西;高腔音乐;黄梅戏

岳西高腔是明代青阳腔的遗响,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由于岳西地处大别山腹地,山高林密、交通闭塞,特有的地域环境与文化生态使岳西高腔基本上保存着古青阳腔的原有风貌,具有戏剧学、音乐学、文化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学科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艺术欣赏价值与开发利用价值。笔者将以岳西高腔的音乐作为专题,从文献中的高腔、音乐中的高腔等挖掘高腔音乐艺术特色,结合笔者的地域、语言及身份优势,以参与调查法为主的信息采集方式,为读者带来更深入得了解,也为从事戏曲音乐研究工作者提供研究空间。

一、建国后岳西高腔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抢救保护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岳西高腔在建国前夕处于濒危状态,建国后省政府对这一古老剧种高度重视,于1959年成立了专业的岳西高腔剧团。其时,王兆乾、陆洪非、班友书等戏曲研究学者与岳西县高腔剧团合作,深入民间整理了数十万字的声腔与伴奏锣鼓经等音乐资料(“文革”中被毁),省徽剧团还选派了专家对25种57出岳西高腔折子戏、8支喜曲和64首曲牌唱腔记谱整理,并编印成《岳西高腔唱腔汇编》3册和《高腔曲牌唱腔》1册,为岳西高腔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资料。

1985年,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国务院“十大集成志”编纂工作启动,岳西县文化局对岳西高腔剧种史、剧目、音乐、演出、习俗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系统的资料采集与理论研究,组织专家撰写有关岳西高腔百余篇志书条目释文和记录的百余首唱腔曲谱及部分折子戏,分别入编国家《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曲艺志》、《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以及多部地方志、专业志。其间,班友书撰写的岳西高腔辞条入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等多部国家辞书;岳西县与省、市文化单位合作将现存岳西高腔剧目编入《青阳腔剧目汇编》(上、下卷,180出50多万字)。2006年6月,岳西高腔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同年10月,岳西县政府专设“岳西高腔艺术中心”。近年来,省市各级媒体及诸多国家级媒体纷纷发表文章、拍摄专题,大力推介岳西高腔艺术,安徽电视台“相约花戏楼”栏目还专门录制了“岳西高腔专辑”播出,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及专家学者的重视。

二、建国以来岳西高腔研究的成就

上个世纪由政府部门组织、专家学者介入的岳西高腔研究,主要集中在剧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上,这为我们深入研究岳西高腔提供了较为丰实的文献基础。其时,对于岳西高腔的理论阐释主要集中在剧种声腔的源流考察上。如80年代初期班友书先生的《从青阳遗响谈岳西高腔》(《戏曲艺术》1980年第2期)一文,接着他又在《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1、2期上,连续刊发了《从岳西高腔略论明代青阳“滚调”的源与流》,专题研究了青阳腔的“滚调”在岳西高腔中的艺术呈现与源流演变,明确了岳西高腔在戏曲声腔源流演变史上的重要意义。

90年代初,汪同元的《岳西高腔纵谈》(《黄梅戏艺术》1990年第3期)一文,從岳西高腔的剧目、音乐、表演等方面介绍了其艺术特色,加深了人们对于岳西高腔的认识。后来他又发表了《岳西高腔的艺术形态与文化意蕴》(《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一文,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有所深入。

进入新世纪,人们对岳西高腔的考察视阈与研究方法有所深入拓展,这主要体现在剧种比较研究与传承策略上。如汪同元《目连戏在岳西高腔中的嬗变》(《中华戏曲》2013年第7期),从剧目、表演、民俗等方面调研了岳西高腔的剧种文化生态。此外,笔者的《岳西高腔与黄梅戏之比较》、《岳西高腔和黄梅戏的对比分析》二文,亦从声腔曲牌、乐器伴奏方面,考察了岳西高腔对黄梅戏音乐的影响。至于传承策略研究,主要见诸于近年来的政府规划、报刊报道及2011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岳西高腔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的立项上。

在这其中,尤以岳西高腔的音乐体制与声腔形态为研究重点的文章寥寥无几,与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相比,岳西高腔戏曲音乐系列的第一篇希望以文献整理方式,让文献中的高腔戏曲能够更加清晰的进入世人眼前,在随后的系列中笔者将陆续从调式、旋律、节奏、板式、曲牌类型及其行腔与表演技巧上取得突破,从岳西高腔音乐的本体研究入手,探索岳西高腔的源流衍变及其艺术风貌。

岳西高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类),音乐是构成岳西高腔剧种特色的重要标志,研究它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目前对岳西高腔音乐进行专论的文章还很少,可以说该领域的专门研究基本还处于初始阶段。后文将以此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可以弥补目前学界对该剧种音乐本体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还可以揭示其的剧种特色、文化内蕴、美学特征,为岳西高腔的传承与保护、发展与创新提供策略支持。

岳西高腔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早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令人遗憾的是,对岳西高腔进行专题研究的文章极少,特别是在声腔音乐方面缺乏全面深入的学术研究,如岳西高腔的词格、调式、旋律、节奏、板式、曲牌类型、方言语调、行腔特点及其表演技法等方面,这些基于音乐本体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专题的论文探讨与立项考察。后文的创新之处即以此为研究重点,一方面弥补目前学界对岳西高腔研究的不足,另外,通过对岳西高腔音乐本体的考察,从戏曲音乐的角度揭示岳西高腔的剧种特色与文化内蕴,为岳西高腔的传承与保护、发展与创新提供策略支持。(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岳西黄梅戏
老牛
黄梅戏《中国梦》
黄梅戏《祝福》
岳西高腔的发展历史述略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一道大学生数学竞赛题的另证、推广、类比
岳西高腔传承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岳西炒青记
大型黄梅戏《凤鸣宏村》
2016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优秀黄梅戏剧目展演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