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凝瑶
近日,从哈佛商学院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获悉,我国生态修复案例首次同时入选哈佛商学院案例库和清华经管学院中国工商管理案例库。案例的提供者是一家仅有26年发展历史的民营企业——亿利资源,它从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的一家小盐厂,发展成为一家“致力于从沙漠到城市的生态修复和生态产业的领导者企业”的过程,让许多人深受启发。
“戏剧性”入选
案例库的中方专家、清华经管学院的杨斌教授,对案例被选中的“戏剧性”过程至今记忆犹新。2013年,案例库工作人员决定推荐生态修复方面的绿色案例进入案例库,当时在中国只选择了亿利资源企业。原哈佛大学商学院高级副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案例中心联席主任沃伦·麦克法兰教授了解到,被推荐的企业并不是中国规模数一数二的大企业,因此是抱着怀疑态度来到中国的,结果却在接触和了解亿利资源集团之后,这位管理学界的知名专家不仅欢迎该案例入库,甚至提出这家中国企业的经验和实践,至少可以贡献出两个教学案例。
杨斌教授说,“最后我们提炼出了两个管理案例,一个是‘战略,另一个是‘领导力。实际上最吸引我们的,就是这样一家地处生态环境最脆弱地区的民营企业,是如何在长达1/4个世纪的过程,通过不断地战略调整,把自己锻造成从沙漠到城市的生态修复服务企业。它的价值尤其体现在环境挑战越来越严峻的今天,亿利资源集团的绿色商业实践,为中国乃至世界那些身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企业家们提供了勇气和榜样”。
亿利资源集团新闻发言人吴海蔓女士对于亿利资源的生态修复和生态产业实践能入选两家全球顶级商学院的案例库一事表示,“亿利资源集团的7000名生态修复者对于案例入选如此权威的案例库,感到很荣幸,我们愿意和全球工商业的管理者们分享我们的经验。亿利资源企业诞生于中国西北部生态环境脆弱的荒漠化地区,一直以来在党的政策指引和当地政府民众的支持下,艰苦探索环境保护、企业发展、社区和谐的平衡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过去26年来,企业在修复库布其沙漠生态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生态修复产业、生态城镇化、清洁能源等三大产业及与此相关的核心能力和团队。自2000年起,亿利资源企业走出沙漠开始进入到城市生态修复领域。”
吴海蔓女士还表示,“在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之后,其所描绘的生态文明建设宏伟蓝图,已经在整个生态修复市场上注入了新的活力。亿利资源企业也为此升级了企业战略目标,那就是致力于成为从沙漠到城市的生态修复和生态产业的领导者企业。”
沙漠里的绿色通道
当今世界,土地荒漠化已成为直接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全球有65%的土地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沙化,并且每年还在以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造成荒漠化地区的十几亿人口处于贫困和饥饿之中。土地荒漠化受到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库布其是我国第七大沙漠,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北部,黄河以南距北京约800公里,面积1.61万平方公里,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3000年前这里是一片绿野,400年前这里成为不毛之地,20多年前这里开始治沙育林。如今的库布其沙漠,已经建成长200多公里、宽20公里左右的绿色生态长城,沙尘天气由每年的五六十次降低到三至五次,降雨量由不足70毫米增加到300多毫米,从而改善了鄂尔多斯高原以及北京等周边区域的气候环境。
2012年,中国亿利资源集团董事会主席王文彪,继荣获“全国绿化工作劳动模范”称号之后,获得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奖”。他的库布其模式受到世界瞩目,昭示着库布其沙漠创造了当今环境保护的世界奇迹,为构筑中国北方绿色长城提供了一个可信的模式与范本。
上世纪50年代末出生在鄂尔多斯杭锦旗独贵特拉沙窝里的王文彪,说自己从小是吃沙拌饭、睡沙铺盖长大的。365天,可能300天都在刮沙子。沙区百姓生病得不到及时救治,孩子到了十三四岁也上不了学,谁家要想盖一栋像样的房子,要用马拉骆驼驮三年才能备足砖瓦材料。
上世纪80年代末,政府以承包经营的方式竞标管理库布其沙漠中的盐场,28岁的王文彪毅然丢下了所谓金饭碗,成了沙漠盐场的厂长。盐场曾被称为鬼地方,无路,无电,无水,无通讯,无设施,盐湖里蒙着厚厚的沙子,运货车要绕道沙漠边缘的公路再到火车站,产品经常因沙堵路运不出去。王文彪提出从沙漠中修一条路的设想。
1997年春天,浩浩荡荡的修路大军开进了沙漠。推土机把十几米高的沙丘推平,工人们打出路基。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却发现,修好的路基完全不见了踪影,满眼只见漫漫黄沙。
为了保路必须种树,王文彪曾花大本钱从国外引进沙生植物,可它们来到库布其沙漠全都水土不服……偶然间,一种叫甘草的中药材引起了他的注意。这种植物在库布其长得又多又好,成为了王文彪的首选。他们先在路的两侧用沙柳做成网格沙障,固定沙丘,再大规模种树、种草。这种创造性的护路治沙新举措,收到了奇迹般的成效,网格沙障阻住了流沙对公路的侵袭,一棵棵沙柳、柠条、旱杨顽强地守卫着穿沙公路。
库布其模式
2009年,王文彪毅然决然关闭净资产已达9亿元的盐场,开始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沙产业道路。他的沙产业模式为:农牧民以沙漠荒地入股,以劳务有偿种树,企业用经济林和中药材做绿化,农民有收入,公司有钱赚,生态有改善,一举多得。牧民向集团承包治沙绿化,比如栽活一棵杨树,第一年可得报酬30元,第二年30元,第三年30元,牧民通过集团受益于国家的生态扶持政策,当地数万农牧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得以改善。
十年九旱,年年春旱,是库布其沙漠的自然气候特征,以往的植树造林均须一次种植,多次补植,造林成本远大于其他条件较好的地区。王文彪独辟蹊径,通过与多个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沙漠研究所,引进多个技术合作项目。2010年他们成功研发出了水冲植树、甘草平移等专利技术。采用水冲植树法比普通植树成本节约十几倍,效率提高30倍,成活率高达90%。
一支数万人的绿化大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棵树一棵树、一丛草一丛草地扩展着,以路划区,分而治之。终于,绿色锁住了广袤的库布其沙漠的四周,并逐渐向腹地渗透。一条防沙护河“锁边林”犹如绿色长龙雄踞在黄河南缘,使沙漠生态得到良好修复。亿利资源企业,也逐步成长为内蒙古乃至国内培育的一家沙漠治理、沙漠新能源、沙漠新材料、沙漠天然药业的沙漠绿色经济企业。
现在,库布其论坛已成为致力于世界沙漠环境改善和沙漠经济发展的国际性论坛,并已经成功举办四届。最近一次,由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秘书处与中国亿利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全球荒漠化治理库布其行动”,旨在倡议全球热爱环保的人士行动起来,荒漠化防治做出应有的贡献!
库布其模式的成功经验以及中国土地荒漠化负增长的事实都表明,一个实际的行动胜过一沓的公约,要实现2012年“里约+20”峰会上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荒漠化零增长”的目标,需要全世界各国用实际行动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