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体验师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2014-04-29 00:44:03刘丽平
江苏教育研究 2014年32期
关键词:师德境界管理者

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内容和内在动力。教师道德修养可分为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遵守师德规范,自觉接受职业规范和制度的约束,做好该做的工作,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第二重境界是坚守师德良心,即基于对教师道义和责任的体悟和认同,体现出的一种内在觉醒,能积极主动地做好教育工作;第三重境界是教师体验师德幸福,即教师从日常学习、工作和自我发展过程中获得具有职业特征的愉悦、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是一个自我感受、自我奋斗、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这时,师德已经成为教师积极人格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依赖于外部认同,外部评价,甚至都不再依托于规范、要求、职责等等,而成为了一种更高层次的师德境界。[1]在这样的境界下,教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一的奉献者、殉道者,他们会因奉献而收益,因付出而充盈,并从中获取满满的幸福体验。

在课程深入发展的今天,教育界不乏各种规范要求。反思传统意义上的师德,往往停留在把教师作为被管理者而进行外在师德规约,缺乏积极价值的引领和师德精神的唤醒。因此,真正能进入第三重境界,体会到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实在太少。教师职业倦怠成为学校管理者面临的一道难题。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不能停留在一般化的制度规约和行为要求层面,而要根据教师师德修养境界提升的规律,把师德教育与帮助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有机结合起来,与教师一起追寻职业生命的意义,在引领教师自觉提升职业境界的过程中,共享师德和教育生命的幸福。

一、关心教师问题,共同面对问题

现在教师普遍感觉压力太大,身心俱疲。一是由于教师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一线的中小学教师,除了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好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以外,还要参加各类进修、考核,要写论文、做课题,协调学校和社会的名种关系,工作强度和难度是显而易见的。上出一节好课,带出一个优秀班级,背后往往是十倍的投入。再加上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个性很强,心理却极脆弱,并且随迁子女、单身家庭子女比例明显增加,这些都无形中强化了学校的教育责任,对教师职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二是由于教师角色的社会性。教师是一个公共影响力很强的职业,其形象、工作方式和工作成果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和孩子能否实现其梦想,这就使教师职业相比于其他职业,更多受到公众的关注,被给予了更多的期许,也就承受了更多评价与压力。每年的6月23、24日,也就是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两天,多少个高三班主任在焦虑和期待中夜不成眠。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每个班主任背后都有几十个家庭、几十个孩子在翘首期待十二年寒窗苦读的成果。另外,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除了工作,他们也一样承担着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同样要面对方方面面的问题,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情感上的重重压力让许多教师心力疲惫。一位连续做了五年高三班主任的青年骨干教师说:我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但我真的担心自己的身心状态,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几乎都放在了教育教学工作上,回到家什么都做不了,觉得对不起父母、爱人和女儿,在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上自己一直很困惑。

面对这些情况,学校管理者需要做个有心人。走近教师,多交流、多倾听、多调查、多了解他们的困惑、苦恼和诉求,并站在他们的视角,从身心健康、日常生活和专业成长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我们也从心理上疏导和缓解教师的各方面心理压力,更重要的是要为教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深谋远虑”。做到教师为难的我们来协商解决,教师纠结的我们来设法疏导,教师的愿想我们来帮助实现,教师还没意识到的我们给你预先策划考虑。总之,学校管理者要与教师共同面对压力和困惑,抱着服务者的心态来做好教师工作,即使凭学校之力目前仍无法改变一些状况,我们也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可能的改变作出努力,让教师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被欣赏和支持的幸福感。

二、尊重发展节奏,创造成长机会

教师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师德境界的提升不是靠简单的说教,而必须通过教师自身内在的动力,但教师自我提升的力量很大程度上来自学校教师共同体的促进。

以前为了激励教师发展,我常常对青年教师说:你们最好的成长期是毕业后的3至5年,如果不能尽快脱颖而出,你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你今后的发展必定困难重重。在日常评价中,我们也会有意无意地把教师划分出等第,把关注过多放在发展外显的教师身上。但一些教师的发展变化令人惊叹:由随意率性到执著自信,由平平淡淡到出类拔萃,由默默无闻到众人瞩目。其中有工作十年左右的青年教师,也有工作近二十年的中年教师。其实每个教师具有自己不同的发展节奏和方式,但每个教师都有巨大的专业发展潜力,这种专业发展潜力的关键在于其职业境界的提升。教师师德境界的提升需要学校创造积极的氛围,创造关键性契机。因此,尊重教师发展节奏,为教师提供成长的机会特别重要。

每个教师都是一个具有不同潜质和内在动力的人,作为学校管理者不要轻易对教师师德下结论,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尊重他们的成长节奏。不是每朵花都在春天开放,有的花绽放在夏季,有的花竞艳在深秋,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有静如腊梅者,散发淡淡幽香。这不仅是一种“自然规律”,更是每个生命体的成长规律,草率和不耐烦会令你错过很多精彩,揠苗助长带不来教师的幸福体验。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心态,学会等待,更要努力为他们创造适宜的成长机会,成就他们不同的职业幸福。

三、唤醒职业自我,引领师德境界

唤醒教师职业自我,是提升师德修养境界的关键。只有当教师思考职业生命的意义,并把追寻职业幸福感成为自己需要的时候,教师才具有自我提升的内动力。唤醒,不能被动地等待,而需要创造一种积极的学校文化氛围,需要学校管理者进行积极价值的引领。为此,我们在提升教师师德境界方面着力做了三件事:以“追寻职业幸福”为主题,开展由全体教师参与的读书分享沙龙活动;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为宗旨,开展接地气的教科研活动;以更新教师激励机制为导向,引领积极的师德价值。以此弘扬学校积极健康、务实求真的文化心理场。从而为教师个体师德修养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基础和精神源泉。

唤醒,不仅是催发一种教师的精神生命意识,还要创造条件、给予机会,让教师在实践变革中体验幸福感。我校一位近些年发展得比较好的教师说:“在奋斗中成功和在成功中继续奋斗,是个人转变和成长的绝佳契机。”道出了教师的心声,也值得管理者思考。学校应当努力搭建平台,为教师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空间。我们关注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以学科基地、名师工作室等为载体,建立系列化、梯队式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持续抓好“青蓝工程”“名师推进工程”,充分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指导促进作用;通过教研实践、校本培训、专项技能竞赛等活动,使不同专技岗位的教师都能得到提升发展;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机会、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荣誉称号的竞赛评选;大胆支持每位有发展愿望的教师,让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担当重任、要任,使他们充分获取成长的契机。学校有一位中青年班主任,通过高中三年班主任工作历练,感慨万分地说:“我曾经是一个非常散漫的人,觉得教师只是个职业,不必太较真。直到三年前我担任了这个班的班主任。都说老师在教育和改变学生,但这个班的学生却用他们的真挚和优秀深刻教育了我并彻底改变了我。三年来,我深感为学生的成长做出努力,是无比幸运和幸福的事情……”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机会”,谁能想象,这样的教师会在师德修养成长方面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道德经有云:“治大国如烹小鲜。”我们要帮助教师体验师德修养发展的最高境界,也得像烹饪一条小鲜鱼一样,其一要爱护,不要折腾;其二要有耐心,把握火候等待时机;其三精心调料,细心品评。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师职业生涯和师德境界烧出幸福的滋味。

参考文献:

[1]王杰亭.师德的三重境界[J].班主任.2007(11).

(刘丽平,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214000)

责任编辑:赵赟

猜你喜欢
师德境界管理者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19:30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品“境界”
中华诗词(2019年3期)2019-08-30 03:46:20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1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44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08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慎独的境界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44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中国卫生(2014年4期)2014-12-06 05:57:02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