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

2014-04-29 00:44濮赫
中国文艺家 2014年10期
关键词:阿恩海姆张力运动

濮赫

【摘 要】在艺术领域里,我们所阐述的“张力”一词的含义和物理现象里所定义的感念完全不同,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这本书中就“张力”一词的含义进行了阐述,本文通过设计中的例子对“张力”理论进行分析理解。

【关键词】阿恩海姆;“张力”;运动

“张力”一词的词语解释是:引起伸长的两个平衡力之一;弹性物体拉长时产生的应力。从词语的表面意思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力的作用,我们在听到“张力”这个词语时,就会本能的联想到生活中的对于张力的触感,例如拉皮筋,我们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这个词语所代表的含义,也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在运动中是如何产生这一现象。通过“张力”这个词语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张力”是离不开运动的,是在运动中产生的。但是,在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这本书中提到的“张力”并不是我们生活里所认知的这样一种物理现象,而是表达某种与传统的运动意义极为不同的另一种运动。在“張力”的这篇章节中,阿恩海姆首先就说到“张力”是“不动之动”,是具有倾向行的。这种不动之动是艺术品的一中极为重要的性质。在韩国“数字游牧”专卖店U-LOUNGE中,建筑空间里的树状设施让我们直观的感受到了“张力”,树枝状的木条让整个空间都具有了流动性,仿佛它还在运动,还在生长。但是,我们都知道,图片所体现出来的这种运动,并不是真正的物理运动,而是阿恩所提出的“不动之动”。那么,这种无形的“运动”是如何产生的呢?阿恩海姆分别从式样、位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对于艺术作品中的运动现象,传统的联想解释是观看者观看的过程中把自己以往的经验加入到作品中去,由经验去联想到作品,把感受位移到了作品中,这样的联想理论在阿恩海姆看来是有缺陷的,认为联想其实不是基于运动物体本身进行的,而是根据这些动物的形状、方向和亮度值进行的,任何物体的视觉形象,只要它显示出类似楔形轨迹、倾斜方向、模糊的或者明暗相间的表面等等知觉特征,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正在运动的现象。但是他这样的看法在后来也是感受到与艺术品种的“不动而动”是不相符的。我们用图1就可以证实这一观点,按照日常经验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做跳跃的动作的人,按道理应该从图片中感受到向上运动的知觉,然而实际上图片所传达给我们的感受却是一个在空中静止的人。所以阿恩海姆意识到传统观点对运动的知觉和他所认为的具有倾向的张力知觉是完全不一样的,知觉式样的“动”并不是以往的运动经验向知觉对象投射,而是一种独立的知觉现象,它是直接地或者客观地存在于我们所观看到的物体中。因此对于“倾向性的张力”的产生,阿恩海姆首先从式样进行的研究。

图1

不同的式样具有不同的力的发射,在圆形和正方形中力的方向都是平衡的,在书中第一章平衡里提到,当力的方向可以相互抵消,达到了简化,处于平衡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有了运动的力,也就不再有张力,就有了静态的特征。然而椭圆、长方形、不规则的三角形和楔形等这些不同式样的则产生的不同强烈效果的张力。例如迪拜的哈利法塔,尖形的外观产生出了类似箭头的运动效果,有强烈的向上伸展的张力,而且坚实的底部和锋利塔尖,让建筑上部和下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刺激了视知觉。在对式样的研究中,阿恩海姆对巴洛克风格的曲线运用的形式得出了一些结论,认为巴洛克风格通过运用曲线形式的渐强和减弱来增加式样内部的张力,而且垂花饰的外形将运动的趋势相互集合从而达到逐渐成长的活动。在现代建筑中,能阐释阿恩海姆对于曲线的观点的最好的建筑应该就是扎哈·哈迪德的作品。她的作品一次次的带给我们冲击,像进入了梦幻般的世界。如北京的银河SOHO,整个建筑不管是外观还是内部,统一采用了曲线的设计手法,不同弧度的曲线相互组成不仅让各个空间组合在一起,而且让整个建筑都充满了流动性,所有的线条的运动都畅通无阻,不仅仅线条,仿佛连空气,人在建筑里的生活节奏都一起在向着不同的方向伸展流动。

就样式的分析,阿恩海姆认为如果想使某种式样包含着倾向性的张力,最有效和最基本的手段就是使它定向倾斜。倾斜使偏离了正常位置的物体,看上去似乎是要努力回复到正常位置上的静止状态,造成了一种紧张感。对这段话的理解最直观的就是比萨斜塔,塔的倾斜造成了向下坠落的张力,同时也有向垂直方向还原的运动趋势。同时这一小节中阿恩海姆用风车来验证这个道理,当风车叶子达到了平衡,也就没有了运动感,但是当叶子出现在不对称的位置上,就会有强烈的运动效果,这与书中平衡的观点相呼应。人类心理趋向平衡感,所处的环境状态都追求稳定,连绘画的创作都在考虑平衡,这都是因为当达到平衡的状态时,所表达的含义就较为清晰准确,但是运动的结构或者式样,都像是努力在寻找平衡的状态,因而带给人的感受是流动的运动的,也就产生了具有倾向性的张力。扎哈·哈迪德的作品之所以独立不同,有强烈的冲击力,就是于建筑形态独特,不是四四方方的坐落于城市的某个位置,而且用令人不可思议的设计理念来建造空间,打破了原来的思维上了平衡,在整个城市建筑的对比下显得极为具有张力。

阿恩海姆在说到绘画的运动效果与实际运动姿势无关的实例中,用了赛马这个例子,马的四蹄向外部伸展的这种姿态,在绘画中体现了张力,但实际中这样不可能存在,本人对这样的观点并不认同。在生活里,马场比赛中,当马的速度很快的时候,其实镜头是有捕捉到这样的姿势的状态。在说到马的姿势时提到摄影,是不是摄影的图片比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没有生命力,没有张力?个人觉得这两种形式没有太多的可比性,现在镜头的种类琳琅满目,广角镜头拍摄出的画面就具有很强的张力,运用不同的拍摄技法,或者所拍摄的物体具有连续性等,都可以让摄影出了的图片具有运动感,让画面产生张力。而绘画创作则通过创作者的主观性可以随意控制绘画作品的平衡感,创作出不同风格的张力。所以摄影与绘画都可以表达出不同质感的张力,各有各的优点,只是表达的形式,所使用的媒介不同,并不能证明那种形式所表达张力的能力更好。

此外,阿恩海姆还从变形造成的动感和频闪产生的运动效果逐一阐释。章节的最后阿恩海姆对汉斯·托马斯的一幅作品分析,让我们认识到艺术家为什么如此注重运动感,任何艺术品,只要缺乏运动感,看上去就是是死气沉沉,没有灵魂,没有生命力的。即使画的技法再好,也不会引起观赏者的兴趣。在艺术家的眼中,任何物体或物体的组成部分,都是一种能动的“事件”,而不是一种静止不动的物质;一幅画的运动式样与它表现的内容直接地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在空间设计中理念与形式的关系就如同这样。“数字游牧”专卖店U-LOUNGE,其的设计理念就是运用树木的形态,展示大自然的力量,通过对树木形象的比拟营造出一个庇护所,让人们去感受到生命的生长过程,感受到自由的氛围。从这样的理念出发,模拟树木的生长姿态,用非结构化有机线的分裂制作了树木结构架,从而达到了所预想的自由且富有运动感的空间。理念让设计手法变得多样化,而手法的灵活运用也让奇思妙想的创意得以实现。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让建筑不仅有了张力,更营造了一个充满趣味的生活空间。

“张力”一节的了解与学习,让我们发现了张力这一结构的美,有了张力与平衡的对比,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创造出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生活空间,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生动富有趣味。未来的无限发展,会让更多的概念化变为实际,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的环境充满了各种具有强烈张力形态的建筑,让这个世界变成一个奇幻的空间。(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阿恩海姆张力运动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论张力
不正经运动范
张力
张力2
以摩尔雕塑为例解读阿恩海姆的空间理论
浅析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中平衡形式在《亚威农少女》中的运用及其形式美发展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表现”理论
解读阿恩海姆的运动理论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