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东
[摘要]本文主要是以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实际为背景,对国有企业在内控建设中的缺失之处进行探析和总结,并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内控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4-0043-02
1引言
企业的内控建设,责任主体是企业的董事会、各层级管理人员和所有员工,内控建设的目的是确保企业的会计信息准确,提高管理和经营效能,减少风险发生,确保企业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下持续发展。内控建设对于企业成长具有保障性作用。2008年我国开始要求企业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管理办法,这对我国企业的内控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2.1内控建设确保企业资产不受损失
国有企业生产和发展必须以企业的资产为基础,通过对资产的配置和使用才确保了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企业内部控制的对象之一就是企业的资产,并通过对资产贪污行为的预防和惩治等来保障资产的完整。
2.2内控建设有助于国企战略目标的实现
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确保国企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和权限等科学对应,实现不同部门和岗位员工工作的顺畅性,规范业务流程和各项管理行为,使企业管理和生产等信息能够快速传递到不同的对应部门和操作人员,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内控措施的关键作用之一即是在符合企业决策的前提下提升经营和管理效能。
2.3内控建设实现了国家对企业的引导和控制
国有企业的内控建设要依据国家宏观政策来逐步开展,而内控建设的具体效果会对于国家的政策和调控方式有反作用,因此必须确保内控制度的规范性和严密性,才能真正发挥其对于企业管理和生产活动的限制作用,使不同岗位人员能够依据个人责任和权限规定发挥作用,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前提下有条不紊的进行各项工作。
3我国国有企业内控建设的缺失之处
3.1国有企业内控环境缺乏规范性
第一,当前我国国企内部的很多管理事项是由人来控制的,而不是由制度控制的,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会对超出个人权限的很多事项插手管理,这使得本应当履行管理职能的部门无从管理,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内部监督力较弱,内部之间难以实现有效制衡,因此使得各部门对于难以确定责任的事项互相推诿扯皮,正是由于岗责和权限的混乱,使得内控体系很难推进;第二,当前国企的法人治理目标还没有实现,由于现代企业模式中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是不同的主体,因此造成了企业投资主体和管理主体的利益重点不一致,管理方式和经营目标也存在差异,这一矛盾的持续存在,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与战略目标无法相符。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股东与企业的董事会所形成的信托关系,二是董事会与各层级管理人员所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由此也可以说国企的管理人员包括四大主体,即企业的董事会、股东会、各层级管理人员和监事会。当前由于国企的股权主体比较模糊,因此不能准确判断国有资产的持有人,而上市公司和股东往往会通过一些不符合市场要求的关联交易来实现对企业的控制,达到为己谋利的目的。这是由于当初国企上市初期,为了免于国有资产的受损,减少国际资本对本国资本市场的威胁,我国要求上市公司的控股主体应当是国家,由此而造成了股权单一的现象。
3.2我国国企的风险预测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企业对于危机的认识能力和防范措施都比较完善,与之相比,我国企业的风险预测管理工作比较落后,具体表现在没有承担此项工作的专职机构,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这使得国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尽管当前我国的国企业务范围开始不断向国际化扩展,并能够实现对境外资本的合理配置,但是由于风险防控环节的薄弱,使国企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形势。无法对可能性风险进行科学预测和评估,就预示着企业所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难以判断,投资风险增大。
3.3我国国有企业还没有实现对内部信息的高效使用
要使企业的内控建设收到成效,一是企业内部信息能够合理传递和使用。而当前我国国企内部中这一目标还远没有实现。首先是我国大部分国企规模较大,管理层级很多,而信息传递需要经过多个不同层级,这使得信息要在一定时间之后才能到达接收者手中,信息的滞后性比较明显。二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低,一般来说,如果企业员工能够以主动的态度参与到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则有助于信息的获取和使用,但是当前国企很多分属企业的员工没有实现对信息管理的主动参与,对于与个人职能没有关系的事项和信息视若不见。三是当前国企的许多业务完成都要建立在信息快速、完整的基础上,内控措施的制定和执行也要以数据为支撑,但是我国国企的信息建设尽管投入成本很多,而实际成效并不明显,系统的功能过于复杂,员工操作有一定难度,信息系统的风险指数较高。
4如何完善国有企业的内控建设
4.1实现内控文化对于员工的导向性作用
一是要明确国企内控的宗旨和要求,要不断强化内控风险氛围,使员工能够从更高的层面理解内控建设之于个人进步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能够在个人的日常工作中履行内控职责;二是要高度重视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要确保内部审计机构在权力上的完整性和职能上的独立性,要实现内部审计机构对于企业生产和管理活动的监督作用,要对各层级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行为进行有效控管,并根据工作阶段的不同来制作内控成效工作报告,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满足于常规化的程序监督,而是要对员工权利的行使过程采用多种灵活手段重点监管;三是国企内部的不同部门、同部门的不同岗位之间要能够互相制约,在企业内部执行岗位定期轮换制度。
4.2制定科学的危机预警制度
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势必面临很多难以预测的风险和危机,要针对这些危机特点设立相应的预警管理制度,制度的目的是对超出一般性质的风险进行预测,并根据风险和危机特征采取相应的防范策略,要能够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风险等级进行科学测评,并从人力资源上予以保障。要结合国企的风险承受力度对其进行等级评定,并从风险危害程度、风险发生概率、风险识别方式等方面制定具体的应对方法。危机预警制度中要能够体现危机的对应主体、危机发生的时间、危机的必要防范等。
4.3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智能管理
第一,要确保信息传递满足时效性要求,信息传递包括两个方面,即自上而下的和自下而上的。自上而下的,即要确保企业员工能够明确企业的战略决策以及不同阶段的生产要求,对个人的工作职责深入了解,并认识到个人在内控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自下而上的,即要使员工的个人操作信息能够通过比较顺畅的渠道传递到上级管理部门中,包括董事会在内。除了纵向的信息的传递外,各职能部门之间也要实现对信息的横向传递,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第二,所传递的信息应当是科学有效的,是简单易懂的,并且要尽量实现信息收集范围的不断扩展。可以通过企业财务报告、基层调研报告和内部网络等来收集内部信息,通过行业协会、市场推广活动和互联网等来收集外部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使有价值的信息能够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不同的信息接收主体中。
国有企业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国企的内控建设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具有积极的参考和导向意义,我国国企组织结构和体制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对其内控建设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才能实现内控建设与企业发展的同步。
参考文献:
[1]辛忠华.论国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
[2]梁福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措施探讨[J].商,2014(2).
[3]王红艳.浅议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0(27).
[4]李黎雄.宏观调控下国有房企财务风险管控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