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越
摘要:按照翻译操控学派领军人物Andre Lefevere的观点,文学翻译与赞助人、意识形态、诗学关联密切。老舍作品的英语译介也不例外。老舍作品的译介受到多种赞助人的操控,既有来自中国内地的一统型赞助人,也有香港、英语国家的分离型赞助人,另外还受到作家本人的操控,其结果是,译介过程中对文本选择、翻译策略的实施、出版、发行尤其是接受传播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老舍;英译;赞助人
一、引言
老舍是中国文坛的一面旗帜,更是后“五四”时期文学家的杰出代表。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曾在英美世界引起轰动效果,其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其译作在传播中国文化、再塑国人真实新形象的作用当是有目共睹。老舍作品英译活动自1938年发端至2010年《骆驼祥子》第四译本在美国问世,已历经73年。期间,共有数十部小说、剧作和散文译成英文。
老舍作品的英语译介既有译入,即译语国的主动翻译出版,也有译出,即源语国主动实施而译语国被动接受的英语译介。译出分别来自于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译入国主要为美国,还有作者在美国亲自参与发起的融合译入、译出特点的译介。无论译入、译出,都不同程度受到赞助人的操控,但赞助人性质不同,译介过程和译介传播效果差异较大。本论文主要关注老舍文学作品英译的各种赞助人特点。
二、赞助人的定义
翻译研究文化学派领军人物Andre Lefevere创立了具有文化社会学性质的“改写”理论(1982,1992),强调了社会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的制约与操控,指出了文学翻译与赞助人、意识形态、诗学之间的关系。Lefevere(2000:241)曾详细阐述了其文学系统的观点,指出(2000:242)文学系统拥有一个为其制定规范的群体,即赞助人,由自然人或机构组成。赞助人为文学系统提供本系统允许的意识形态、作者经济保障及社会地位。文学系统还拥有一套行为规则,即诗学或文学观念。
赞助人有如下特征:一是提供意识形态,作为对作品、内容选择与发展的制约因素。所谓意识形态,并非只意味着政治意识形态,它泛指一切指挥我们行动的形式、惯例、信仰(1992:16);二是使作家和改写者得到经济保障,为其提供薪金或工作岗位,并负责书籍出售或雇佣评论人为出售做准备;三是为作家和改写者提供社会身份。接受赞助便意味着作家及改写者与赞助人很多方面保持一致,对赞助人起到支持作用(ibid:16)。
根据对文学系统的不同操控形式,赞助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统型(undifferentiated)赞助人—当意识形态、社会身份、经济保障等均有一位赞助人提供,比如以前的皇室、贵族、当今社会的极权制国家等;另一类是分离型(differentiated)赞助人——意识形态、社会身份与经济保障分离,并非一位赞助人提供,如当代欧美著名作家、译者大多属此类。
三、赞助人特性比较
(一)中国内地赞助人特性:官方化
自老舍作品1938年第一篇译作问世至本世纪初,中国内地赞助人始终具有官方性质,1949年之后赞助人的这种特性更加强烈,并具有对外宣传、政治服务的特性,按照Lefevere (1992) 的观点,该特性符合一统型赞助人特点,即意识形态、社会身份、经济保障等均有一位赞助人提供。
民国时期刊登老舍作品初期译作《人同此心》、《且说屋里》的杂志《天下》英文月刊是由孙中山文化教育学院提供资助的。该刊是民国时期中国第一份文学类官方性质的英文杂志,于1935年8月在上海创刊,抗战期间移至香港。与解放后出版机构及赞助人的区别在于该刊并不负责销售,而是由译语国的别发洋行(Messrs, Kelly & Walsh, Ltd.)在国内及美、英国等西方国家发行销售(黄芳,2008)。尽管该刊标榜不唯政治目的、注重学术,但《天下》杂志的官方赞助人背景,使得该刊的译作、发行出版等活动不太可能违背赞助人的意志。另一差别在于该刊拥有一批具有不同背景的主编及译者,均学贯中西,包括上海当时的大法官吴经熊、曾为北大教授的温源宁、文学家林语堂,具有政治背景的译者任玲逊、叶公超(二者均是老舍作品译者)等。在不违背赞助人意志的情况下,上述精英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左右文本选择、翻译方法及出版等。别发洋行参与发行销售使翻译活动后期的特性发生了改变,接受阶段具有一定译入行为特性。其影响至今仍可显现,海外专业人士对该刊物的贡献做出极高评价(Barmé, 2009)。
中国内地老舍作品解放后的译出完全依托国有出版机构出版发行,并且主要为外文出版社、中国文学出版社具有国家属性的大型权威出版机构承担,其赞助人中国外文局就是Lefevere所谓的一统型赞助人,在此形态,通常由赞助人选定拟译作品、翻译策略及译作的推销。尽管译者可以体现主体性,但操控权仍然掌握在赞助人、出版机构手中,译者的意识形态需与文学系统主流诗学观念及赞助人意识形态保持一致。比如:中国文学出版社通常先由中文主编选稿,领导审定后,交由外文编译翻译,精英知识分子如杨宪益等译者常对作品翻译持有异议,认为作品政治气氛太浓,但绝大部分情况下还是由领导决定,译者的自由权限非常小(熊振儒,参见耿强 2010)。而该类赞助人毕竟属源语国,赞助人的意识形态、源语诗学观念与译语国意识形态、文学系统、诗学观念的差异影响了译作的接受。在老舍作品译出活动中,赞助人未给予译者充分的自由,包括选材、翻译策略、副文本的使用,而且未实行自由译者制,译者绝大部分来自外文出版社、中国文学杂志社也就是现在的中国文学出版社的专业译者,选材翻译策略各环节基本是编辑负责。受赞助人操控的文学观念,导致了翻译产品在接受阶段受阻,最明显的印证便是八十年代之前《中国文学》杂志订户主要来源于亚非国家(徐慎贵 2003),欧美国家只有极少量大型图书馆可见馆藏。八十年代后情况有所改变,国家对翻译文学作品的政治控制力度放松,加之译者杨宪益等负责主编工作,老舍作品的译出掀起高潮,但出版并不等于译语国的接受,与主动译入行为对比,译出的接受效果差距明显。
(二)香港地区赞助人特性:多元化
香港地区老舍作品译作出版机构涉及著名的汉英翻译杂志—《译丛》及三联书店(Joint Publishing Co.,主要为前者),译者主要为译语国人士或在译语国生活多年、非常熟悉译语社会、文化、风俗的国际人士或学者。
《译丛》杂志创刊于1973年,由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RCT)主办,是汉英翻译及研究的专业杂志,旨在通过高质量的翻译作品促进中国文学的国际知名度。杂志所依托的研究中心是亚洲翻译研究的中心之一。《译丛》杂志创始人之一美裔华人既是第一位撰文(Kao, 1939)向美国读者推介老舍及其作品的学者,也是老舍研究专家、译者(Kao, 1980;Lao She, 1947)。研究中心的日常研究、出版及其他学术活动均由各种基金、个人捐助等资助,比如:Andrew W. Mellon 基金、亚洲基金、国际学者访问基金、洛克菲勒兄弟基金、香港艺术发展委员会、Wing Lung 银行基金、髙克毅等个人所提供的捐款等,其中Wing Lung 银行基金主要负责《译丛》杂志的出版资助事宜。赞助人中既有自然人也有社会团体及半政府组织。
赞助人的多元化决定了《译丛》杂志的意识形态与诗学观念操控不同于大陆地区赞助人体系,其主流意识形态融合了中西文化特点、更国际化,对翻译活动的操控往往结合译者对译语文化、文学与语言的理解,也就是说,译者有更多自由参与文本与翻译策略的选择。大部分译者(300多位)属独立译者或自由译者,赞助人不负责其薪金、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译者只获得译稿所得,因此译者参与了文本选择这一重要环节,主体性得到更大发挥,很大程度反映译者所代表的译语国意识形态及诗学观。另外,《译丛》所依托的香港中文大学是美国大学出版协会成员,为作品顺利进入译语国奠定了基础。
(三)美、英译入语国赞助人特性:学术与商业性质
译语国的老舍作品译入活动是整个翻译活动的主流行为,无论从译作数量还是接受影响。其赞助人具有典型的分离型赞助人特点。译者本人或出版社负责文本选择,赞助人的意识形态及诗学观对翻译活动的操控往往与市场、读者期待及教育机构需求结合。商业性质赞助人不过分关注译者对文本的选择及翻译过程,但译者需保证译本符合市场需求才对译者给予赞助。最后一类赞助人是学术性质的基金会,上述赞助人并无译语国官方性质,因此对意识形态的操控大大弱于中国内地具有国家性质的赞助人出版机构,译作只要不违背主流意识形态及诗学观范围,译者即较为自由地选择文本、翻译方法。其结果是,译者的目的性在文本表达更强烈,对潜在读者的预测更准确。
(四)作者参与的译介赞助人特性:商业性质
除此之外,老舍亲自参与了作品的翻译工作。老舍亲自参与合作翻译的三部作品《四世同堂》、《离婚》、《鼓书艺人》均由美国一家图书出版公司承担,即出版《骆驼祥子》第一译作的Reynal& Hitchcock公司,是一个以出版世界著名作家、艺术家作品及善于发现具有潜力的作家艺术家的出版公司。《骆驼祥子》译作出版后立即被美国权威的“每月一书读书俱乐部”评为1945年8月的“每月一书”,也使该出版社获得百万销量,竟使“洛阳纸贵”(孟庆澍,2010),意想不到的巨大利润及对作家的尊崇驱使该出版社为老舍其他作品提供赞助,以期获得更大利润。该出版社与学术性主动译入出版社的区别在于后者更关注文学审美,对利润的追求并非真正目的,而前者对老舍作品的出版是纯商业行为,因此潜在读者群并非一致,前者主要面向大众,而后者以学生及专业人士为主,因此《骆驼祥子》才得以获得百万册的销售巨量。赞助商对作者的信赖使得作者获得更多自由选择个人满意作品翻译,翻译策略因而也更灵活。《鼓书艺人》因原本遗失无从查考其翻译方法,《四世同堂》、《离婚》均被删译很大篇幅。总之,作者参与的此种特殊翻译活动赞助人基本属商业行为,与作者、译者只保持暂时的赞助合作关系,其诗学观也并不确定,只要有市场需求,非主流的先锋派文学艺术作品也可以接受。
四、结语
从以上分析得知,老舍作品英译过程中赞助人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译介的文本选择、翻译策略的实施、出版发行尤其是接受传播效果,其主体性发挥往往超过译者的作用。不同性质的赞助人对译介的实施与引领差异较大,因此,缺少赞助人的分析对译介研究来讲是很不客观、科学的。
【参考文献】
[1]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博士论文)[M].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2]黄芳.试论英文杂志《天下月刊》的文化价值[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24)5:68-71
[3]孟庆澍.经典文本的异境旅行[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6-11
[4]徐慎贵.《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历史贡献.对外大传播,2007(08):46-49
Barmé,GeremieR.When the Great Way prevails,the Universe will belong to all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J].China Heritage Quarterly,No.19,China Heritage Project.Australian National
[5]University.http://www.chinaheritagequar
terly.org/editorial.php?issue=019.2009(09)
[6]Kao, George.Two Writers and the Cultural Revolution–Lao She and Chen Jo-His[M]. Hong Kong:The ChineseUniversity Press,1980
[7]Lao She.(tr. George Kao)Fruits in the Spring[J].China Magazine 17,1947
[8]Lefevere A.Mother Courages Cucumbers:
Text,System and Refraction in a Theory of Literature[J],Modern Language Studies,1982(12)4:3-20/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eds. Venuti),2000:238-255
[9]Lefevere A.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London and New York[M]:Routledge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2/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