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辉
华师大李政涛教授的《教育常识》曾荣获《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中国教师报》2013年度教育图书价值榜十大好书之一。书的封皮上是这样简单质朴的一句话:“教师要做好教育之事,需要懂得教育的基本道理和知识。让教育常识重新成为教育的底线。”该书提供的是能够激发教育智慧的智慧,我在书中,看到的不是教育常识,却看到了深邃的教育思想。
一、我们的教育要给学生什么样的人生
作者经常到各国去游学,以下是他在德国柏林的地铁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在那里,他经常可以看到一种鲜明的对比:德国人,或坐或站,一律安安静静,埋头阅读。罗姆人(即吉普赛人),尤其是他们的少年儿童,随意而活泼吃喝说笑、肆意喧闹,相互撕扯追打,附近的父母或长辈,完全不以为意,只是呵呵笑着。在罗姆人看来,敢于在众人面前大声说话,被视为一种勇气,甚至是能干或能力的表现,这是罗姆人的价值观和教育方式。不同的教育,培养出不同的人,并各自拥有不同的人生。
而教育影响人生的力量,真正留在心底的是人生不同阶段的老师们,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塑造学生的生命,延续他们不同的人生之旅,带给学生各种价值观、思维方式、能力和行为习惯。因此,作为教师,思考今日教育的起点,将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人生?”以下是教授从韩国休假回来之后,突然出现的不同感受:在韩国首尔乘地铁,会看到一种与国内不同的奇怪现象:一边是拥挤的车厢,另一边是空荡荡的老弱病残孕专座。而且在站台候车的旅客,总是规规矩矩地静候里面的人出来之后,再鱼贯而入。所以,渐渐地他也养成了类似的习惯,老老实实地跟在后面,从容地进入;而回到上海之后,他重新目睹了争先恐后、你争我夺的中国特色,而且他自己很快也恢复了早已有之的“中国习惯”。
我们也不止一次听到过或感受过我们的国人在国内外所发生的许多令人不齿的行为,在埃及金字塔上刻字;在世博园里乱拥乱挤;在天安门广场上含着泪看着庄严的升旗仪式,却满不在乎地扔了满地的垃圾;昆明火车站的东突恐怖分子面对同胞,面对妇孺丝毫没有手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以整人的初衷却害死了昔日的同窗等等。
思想境界、法律意识需要改善,基础教育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由此可见,教育部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有多么必要。我们倡导的德育学科化教育改革也会尽到微薄之力了。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仅仅是精神层面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身边很多人困顿不堪的生活处境。让我们不禁问自己,我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微博力量改善这一切?
假期曾去几个学生的家里进行家访。其中有个孩子,这次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也不会相信这样穷困家庭里的孩子竟会生活在我的身边,而且竟然是我的学生。家徒四壁,一间小房子,只有一铺炕,一个沧桑的只能打些零工的妈妈带着四个都在上学的孩子,最大的上高一,最小的只有11岁,孩子们穿着单薄的衣服,趴在破旧的炕上看书、写作业。屋里比外边还冷,在屋里呆了将近半个小时,我已被冻得浑身冰凉,双脚麻木了。
二、由環境的生命自觉想到的
人的成长,源于对生命的自觉。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是对自我的生命自觉;对他人的生命有敏感、尊重和敬畏是对他人的生命自觉;而学生对自己,对他人的生命自觉往往源于对环境的自觉。
人的生命生长过程,总是处在各种环境之中,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到所在的乡村、社区和城市环境等,在人的生命生长与发展历程中具有重大影响。
这让我回忆起曾经听到的冯恩洪教授讲他自己的一段经历:有一年他去广州出差,听说广州某五星级酒店很不错,就跑过去观摩一番,在走进大门之前,他不由自主做了几个动作:把因天热而挽起的裤脚放下,把被风吹乱的头发梳理好。再看四周,他发现不少人也做了类似的行为,都进行了这样或那样的自我修饰。当他踏进酒店,很快又发现了更有意思的现象,刚刚在外面还高声喧嚷的人,到了里面竟变得温文尔雅,轻声细语,这又是为什么?原来,内部的环境整洁优雅,地板光亮照人,任何人处在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里,都会不由自主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做出与这样的环境不适应的行为,我想,这就是每个人对环境的生命自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