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红波
职业教育作为可持续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审时度势,加大改革力度,从容应对挑战,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1999年新编制的《中国职业分类大典》,我国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为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提供了法定标准。但是作为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职业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在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学校布局、招生和毕业生安置等方面缺乏稳定的发展体系。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了解不多,学校办学经费投入不多,专业师资数量不足,职业学校内部管理模式老化,缺乏市场竞争力等等,都是制约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当今市场的竞争激烈,职业教育肩负着提高千百万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熟练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任务。
二、职业学校的发展方向
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增强,需要大量素质高、适应性强的技能型人才。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职业教育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1. 发展和改革职业教育要改变对人才认识的转变。当今世界,在教育观上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或者革命。教育的空间已由学校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工作场所,教育的时限已由在学校学习延续为每个人的一生。教育的价值不再仅是培育少数“精英”,而在于能否为各种不同潜能的人提供平等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才能的机会和途径,把成才之路铺在每个人的脚下。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先导,发展职业教育也是如此。
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学习的终身化,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办好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一方面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更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地方和相关部门应奖励在生产、服务等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加强他们工作的信心,并适当地建立和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只有这样,我们的职业教育事业才能开创出新的发展局面。
3. 加強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与衔接,构建多样化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职业技术教育周期短、见效快、成本低,是教育与经济直接联系的一个重要结合点。职业技术学校所培养的中、初级技术人才和管理操作人员直接参与社会生产劳动,他们可以把人力资源、智力优势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直接生产经济价值。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4.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我国岗前教育结构存在某些混乱,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某些不相适应的环节,使许多本应由非学历教育承担的教育培训被放弃,造成了教育结构的混乱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其实就是升学和就业,为了使职业教育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办学模式也应当进行改革。
(1)联合办学。城市职业学校的专业设备多,师资力量强,就业渠道广,但是生源不足;农村职业学校设备不足、就业渠道闭塞,但是有生源。这样两者联合,优势互补。
(2)合作办学。产、学、研各方在合作教育中投入必须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合作教育项目负有相应的教育管理责任,合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多赢”的合作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从招生与就业而言、是完整的“订单”式教育服务;从教育投资而言,是校企优势互补;从教育的社会效益而言,是校企强强联手,共同培育社会急需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3)“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学校与企业签订用人订单和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
发展职业教育,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现代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大举措,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