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欧洲洛可可美学与中国瓷器传播

2014-04-29 00:44唐卫
寻根 2014年4期
关键词:秘色洛可可越窑

唐卫

18世纪法国流行洛可可美学,有种说法认为这是全面学习中国风格后的产物。然而,通过对瓷器在西方传播历史的考察和对于文史专家、翻译家杨宪益文章的考证,集中于中国青瓷为例及对西洋名称Celadon词源的考证,得知中国文化对法国洛可可美学的影响有限。

以中国青瓷为例,其西洋名为Celadon,18世纪法国风俗以赏玩、制造瓷器为尚。Celadon原是假借法国剧中青衣牧羊人的名字,用来形容龙泉青瓷釉色,以后逐渐变作一般青瓷的专称。关于此词来源,猜拟是法国剧作家Durfe戏剧Astree中一人物的名称,因人在剧中着青色衣裳,故日后转用为青瓷的名称。

青瓷命名据此即便成立,这种立论来源出自巴洛克时期作家,那么法国洛可可美学深受中国瓷器影响,似乎时间段无法连接,因为据说中国瓷器流行于法国是在洛可可主义时期,此结论也就不足凭信了,似乎应该将洛可可美学归结为巴洛克晚期的变体似乎更为合适。这让我们又想起了考林克(RaymondKaechlin)理论:洛可可风格实际上是从巴洛克中蜕变而来。这一理论并非无稽之谈。这也与青瓷传人欧洲的时间点吻合,因为龙泉青瓷第一次运到欧洲的时候,是16世纪晚期,17世纪开始大量走私贸易(巴洛克时间段即为17世纪),但是中国青瓷未必只有龙泉有。

不过以Celadon命名瓷器,人们常通过法国剧估测,却毕竟说明了人们认为中国瓷器推动了新法国文化的生成。通过这典型事例,我们可以推测洛可可美学在法国是如何生发的,但将洛可可直接称之为“中国 法国式美术”,仅仅根据这一部法国剧,基础委实太过薄弱,且出处又马虎:连是剧作还是小说都没有搞清,所以不能赞同这一提法。

西方学者还曾作另外猜疑:此词可能是Saladin一名转讹,因为中古时代中国青瓷传到西欧,必然途经伊斯兰教诸国。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瓷器对西欧的影响,并非18世纪,而是更早(中古时代),所以法国是因瓷器美感而产生洛可可美学,不禁让人怀疑。或者这个瓷器美感是受别种瓷器影响,抑或根本没有影响,或少受影响,我们就有待考察了。

总之,中国文化的传播是否真能导致法国文化和18世纪法国艺术界翻天覆地发生审美变化而成就了洛可可18世纪美学,我们先要存疑。从Saladin推论中,我们得知中国瓷器对西欧输入的时间并非18世纪。且Celadon词源是Saladin一名转讹,证明中国瓷器在更早时代已与欧洲接触,但并不能证明Celadon就是Saladin的转讹,这种猜测不是考据学上的实证,即便出于想象和推理,似乎也缺乏实证上的逻辑基础。

因为从洛可可艺术渊源来看,从Saladin推论中求证,可知洛可可艺术与中国向欧洲出口的瓷器并非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已经证明瓷器早已与欧洲接触,如要在造型艺术上发生直接影响,按常识判断,洛可可艺术的发生那就该早出现了,何必等到18世纪?可见洛可可美学流行,应该还有更深刻的别种原因。

第三种词源考证,我们认为Celadon此词如果与法国剧有关,这里就需作另一番说明,我们一般瓷器史对瓷器的鉴别、风格、朝代特色,甚至化学分析均有精深研究,但对于文学史方面知识,瓷器考古史专家并非不关心,而往往是引用了事,也不会像瓷器风格那样下很深功夫研究。研究者精力有限,余力难达,属人之常情,无足怪也,只是又导致了文化上的另一种误读实例。Celadon应该还与罗马后期西方戏剧中名为Celadon的角色有关,这说明即便与戏剧有关,我们为何不将Celadon的词源关系论证时间提得更早,即罗马后期,而不是只停留在法国剧盛行时期。

因此,我们至少可作一个结论:首先我们要承认,中国瓷器与欧洲接触自古有之,如果中国青瓷(在西洋称之为Celadon)与罗马戏剧Celadon角色有关,至少青瓷影响欧洲可以追溯到罗马后期,但是否真能提前,我们还需参照别的实物和文献来做证明。

接下来,我们可以做四个假设:第一,如果青瓷影响欧洲,可以追溯到罗马后期,那么Celadon指的就不会是龙泉瓷了,因为龙泉瓷始于五代,北宋后期至南宋才开始登上顶峰的瓷器种类,而这个时段对应欧洲,并非罗马时代。

第二,我们前面看到对于龙泉瓷在海外称作Celadon的假设,又多出自语言学上的音译(如认为是Saladin-名转讹),是否可以假设此词,也有可能出于日本文Kinuta的转讹?因为按西洋所谓之Celadon,在日本称龙泉青瓷为“砧青瓷”,“砧”字亦作“碪”。这个解释Celadon虽然不及估测法国剧是此词的发源来得普及,但是也有人这么怀疑。其说有二:1.传说“陆奥守”伊达家藏的青瓷鱼儿瓶,曾为利休形容似“砧”。2.日本东山慈照院所藏的青瓷瓶近似用绢仿制的“砧”形。但是,唐宋时青瓷传到西方是由于大食、波斯的转运,而不途经日本,故此假设也只能聊备一说,难以成立吧?

第三,同样出自语言学上的假设,我们是否也可说Celadon此词与西方青色玉名为Celidony有关?据西方古代传说,此为燕子腹内的积石,此字即由希腊文“燕子”一词而来,有明目的功效,大约是我国《本草》所言“空青”一类的东西,不过一为青石,一为青瓷,二者似也难得相混。

以上后两个新说,就我们看来可以并驾于旧日二说(Durfe法国剧和Saladin一名转讹),但亦略为牵强。不过,第二种猜测似乎比第三种猜测,更易于被陶瓷学界学者吸收。大约日本瓷器渊源于我国,更让人可信。但是从中日古代交通史的角度出发,似也难以尽信。

第四,同样出于语言学的假设,即此词可能为拉丁文Celatum的转讹。此词原出拉丁文动词“藏匿”( Celare),有“秘密物件”或“稀有珍宝物件”诸义,在Plautus戏剧里,此词即有“珍秘物件”的意义。按文史专家、翻译家杨宪益认为,我国青瓷在唐宋时有“秘色”的称号,如《清波杂志》所言“越上秘色器,钱氏有国日供奉之物,不得臣下用,故日秘色”。

如果更精确点,我们可以推到唐,至少是晚唐。因为陆龟蒙有《咏秘色瓷器》诗一首:“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问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而Celatum一词正是“秘色”器的意译。并且,我们可以估测Celatum正是指我国唐代越窑瓷器,那么Celadon指的是宋代龙泉瓷就站不住脚了。可以对照宋人叶宾《坦斋笔衡》中说:“秘色唐时已有,非始于钱氏,大抵至钱氏始以专供进耳。”

唐宋的青瓷,近代在埃及及波斯湾等处发现甚多,因此我们将Celatum一词来源限定为唐青瓷,结合我国古代对外贸易交通史的海路方面,以广州为主要港口,可至东南亚各国,绕马来半岛到达波斯湾各国、地中海沿岸各国和地区,以至埃及。所以,近代在埃及及波斯湾等处发现唐代青瓷,再结合“秘色”意译,来证明Celatum-词来源限定为唐青瓷,并非虚妄。这就比Celadon假设,单纯通过法国剧,而且Celadon戏剧是否就是青衣牧羊人,然后专指龙泉瓷,来得有更多的旁证,和可能出于日文Kinuta转讹,因从中日古代交通史角度出发,青瓷运输到西欧,不会途经日本,我们就能对比出,Celadon可能为拉丁文Celatum转讹。

考证至此,我们也能开始定论,法国洛可可文化受瓷器影响,从创造新美学,引领欧洲艺术界,不是事实。因为像欧洲传统,并非就洛可可时期开始才对中国瓷器关注了,Celadon一词来源于法国剧,成为法国与中国交流史上的著名故事,似乎只能作为传说,只是为了证明而证明:法国文化与中国瓷器的渊源。从另一个角度,德国学者拉斯克(Laske)得出极端结论:“可以断言,如果没有中日手工艺术的强烈影响,法国就一定不会有,因而欧洲的其他部分也就一定不会有巴洛克和洛可可的艺术。”我们不能同意,用这样简括的话来说明18世纪法国美学受中国艺术的直接影响和仿造,这是把法国洛可可的艺术生成理解简单化了。

可以想象,如果唐青瓷经过当时大食、波斯的转运,传人欧洲,而欧洲中古时习惯用拉丁文,故拉丁文Celatum“秘色”的名称传人欧洲实极自然。在1768年E.Buys的《艺术名词辞典》形容Celadon为一种海水“青色”,1867年R.Burton又说此为一种使心目愉快的澄碧色,A cool green-blue.A celadon tint that reposed the eyeand the brain,凡此记载皆言此色为蓝青色而非纯绿色,而宋明代以后的龙泉瓷器,多为偏绿青或者绿色,而不是青色,如《遵生八笺》所言“今则上品仅有葱色,余尽油背色矣”。

故由西方文献记载色彩的描写,可知西方人最初所知的青瓷为唐宋时的秘色窑,而非明代的龙泉窑。这又是一证明。但对照《爱日堂钞》亦言:“自古陶重青品,晋日‘缥瓷;唐日‘千峰翠色;柴周日‘雨过天青;吴越日‘秘色。其后宋器,虽具诸色,而汝窑在宋烧者,淡青色。官窑、哥窑以粉青为上。东窑、龙泉其色皆青,至明而秘色始绝。”可知,唐越窑“秘色”青,至宋已经不能完全制出,或日与唐青瓷釉色有别,更为恰当。1877年12月的Harper杂志里描写此种色彩为“雨过天青”(A sky just washed by gantleApril rains),而雨过天青正为唐青瓷的特色,故Celadon-词当始于唐,时代既相符,又得为“秘色器”的意译,则我们于此问题可以说得到了正确的解答。

杨宪益先生出于学术上的实事求是,在不确定情况下,估摸Celadon始于唐宋,以示严谨,但我把它定在唐代,因为唐代有越窑,而宋代已不流行越窑了。

所以杨宪益认为,西方人最初所知的青瓷为唐宋时的秘色窑,应不确。如果断代在宋,又等于将Celadon词源推论退回到了法国剧,特指宋代龙泉瓷器了。而忘了拉丁文Celatum既有“秘色”意,又有我国古代对外贸易交通史海路方面的证明,包括埃及、波斯湾等处发现青瓷,及同时代前后国外学者形容颜色的实物证明(龙泉瓷和越窑瓷釉色,毕竟差别显明),这三重证据,删宋就唐,似乎不是没有根据的。

从以上烦琐的考证,我们首先要承认,Celadon词源推论是来源于罗马后期戏剧,中国瓷器与欧洲的接触自古有之,可以追溯到罗马后期。但是经过我们其他推测和旁证又否决了此说法,因为我们以拉丁文Celatum转讹出发,定论Celadon词源指的是唐青瓷越窑瓷,唐(618 - 907年)对应欧洲史基本就是中世纪(约476-1453年),那么就青瓷而言,中国青瓷是由中世纪就开始传播到海外,虽然这个定论比罗马时期来得晚而显得保守,但也应该说是严谨、负责任的考证。

猜你喜欢
秘色洛可可越窑
越窑青釉直颈瓶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秘色瓷清单
“揭秘”秘色瓷 从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秘色瓷说起
青瓷出越窑
18世纪的甜腻与壮丽——从洛可可到新古典主义
新时代背景下秘色瓷文化品牌打造对策研究
老佛爷的洛可可迷情
唐 越窑秘色瓷八棱瓶
洛可可风格的时装设计研究与应用
——以作品《Recoco》为例
洛可可风格在现代针织女装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