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金沙湖湿地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探讨

2014-04-29 12:56程文艳
湖北林业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红安金沙湖湿地公园的主要特点及其保护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地区湿地保护的成功案例,分析了红安金沙湖湿地公园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与维持其生态平衡对策。

关键词:金沙湖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4)04-0001-04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作为与海洋,森林并成为三大生态系统的湿地,有着特殊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物种资源,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而湿地公园则是在湿地的基础上,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湿地公园对于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保护好独特湿地资源,利用好湿地公园这张名片,值得深入探讨。

1金沙湖湿地公园概况

1.1湿地的地理特点

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红安县城西北,紧靠城区,其地理坐标东径114°32′09"~114°35′45",北纬31°17′02"~31°22′38"。规划范围包括所有水域和周边滩涂,以及湖岸的生态公益林和近自然林,规划总面积1 90337 hm2,其中湿地面积1 59069 hm2。 湿地面积大且占土地面积8909%;湿地水系完整,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常年蓄水总量为168亿m3,除大气降水补给外,还有金沙河水库上游的两座中型水库—烟宝地水库和檀树岗水库为湿地补给水源。

1.2湿地的生态特点

金沙湖湿地公园范围内共有维管植物96科205属318种,其中湿地草本植物27科35属55种;有脊椎动物24目39科86种,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栗鸢、白琵鹭、红腹锦鸡、雕鸮、穿山甲、虎纹蛙。金沙湖与周边湿地资源,一同构成了西伯利亚——澳洲的候鸟迁徙路线上一处重要的中转站,水鸟资源较为丰富,有鸟类14目24科47种。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不仅构成了金沙湖湿地公园独特的生态景观,也为开展科学研究、保存物种基因提供了条件。

1.3湿地的人文特点

作为金沙湖湿地公园的所在地,红安县走出了两位国家主席和两百多位的将军,走出了中国红军的三支主力部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红安村村有将军,处处流传着革命故事,金沙湖湿地周围亦是如此,红色精神与自然景观在这里相辅相成,和谐互补,形成了红安金沙湖湿地独特的人文文化。

湖北林业科技第43卷

第4期程文艳:红安金沙湖湿地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探讨

2金沙湖湿地公园的现状与问题

2.1过度围垦、放牧、无序开发

水是生命之源,同时,水也是湿地之源,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只有水的储存与供应源源不绝,湿地生态系统才能保持生生不息、有序循环。过度围垦、放牧、无序开发是造成金沙湖湿地面积萎缩,破坏湿地的生态系统的主要原因,外来生物入侵可能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消退,部分湿地丧失了存蓄淡水的功能,加剧了水资源危机,从根本上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循环基础。

2.2湿地环境污染逐渐加大

金沙湖湿地环境污染逐渐加大,这些污染物从水、土壤、空气等多种通道渗透影响着湿地坏境,湿地中的植物、动物、生态环境等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极大的威胁。湖区周边涉及对湖区环境有影响的有22个村场,共有109个村民小组,住户4 839户,人口21 052人,经环保部门专业测算,每年排污量(按干物质计算)为1 229 437 kg/年,每天的生活污水直排在房前屋后、村前村后,一旦经雨水冲洗后直流湖内。湖区周边的19个行政村有畜禽养殖122户,圈舍1 250间,占地面积1003 hm2,存栏畜禽37 133头(只),经环保部门专业测算,化学需氧量(COD)2 644 166 kg/年,氨氮(NH3-N)112 800 kg/年。2个乡镇的2个行政村所在地有厂矿业2处, 6个井口,占地94 hm2,二程三里岗1处年产矿1 000 t,华河矿山1处目前停采,只是收购、拣挖野矿,年产量3 000 t,开矿破坏了植被,矿渣填了埋湿地,洗矿污染了湖水。

2.3生物资源利用过度,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在金沙湖区,每到冬季,渔民就会无节制地无规律地挖开湖堤放水捕鱼,严重破坏了金沙湖湿地的渔业资源、水生态和候鸟的食物源,对金沙湖湿地的食物链条产生了不可预估的负面作用。叉沟叉河拦河筑坝阻隔了生物洄游通道,破坏了生物栖息、繁衍场所,坝内鱼池黑水漆漆,洪水季节,堰满溢洪,污染湖水;枯水季节,又阻断了湖水补给,使整个金沙湖湿地生态系统陷入一个恶性的循环之中,食物链条受到破坏,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也必然会受到破坏。

2.4管理机构与法规的不完善

2011年12月13日,国家林业局下发林湿发\[2011\]273号文,同意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湿地公园试点。红安县人民政府设立了金沙湖湿地公园管理处,管理机构正处于建设期,对湿地公园内的村组、厂矿等无法正常开展保护执法管理。湿地公园建设在红安县来说属新生事物,相应的管理办法还没有出台,这也是金沙湖湿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3保护金沙湖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金沙湖湿地公园建设面临着问题与挑战,为了避免金沙湖湿地的生态环境积重难返,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根据自身特点,借鉴其他地区湿地保护成功的案例,提出如下解决策略与运行方案。

3.1加强湿地的基础研究和科研监测

伴随着来金沙湖湖湿地公园进行生态旅游的游客量的增加,公园内各种生活污染可能增加,如游船、游人导致的水体污染和固体生活垃圾等都会对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和影响,为了改善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引导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掌握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和野生动植物(尤其是水禽)的变化情况,相关职能部门应制定科学的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方案,加强对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科学监测与管理。

(1)整合机构。首先整合研究机构、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探索,这就需要这些相关部门间达成合作的协议,甚至是合作的法规。

(2)资金的支撑。湿地的基础研究和科研监测,需要专业的监控,化验,观察仪器,需要湿地监控站的建立,而这些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经费作为支撑,这便是湿地保护的经济基础。

(3)人才的引入。湿地的保护更需要专门的人才在专门的岗位上,对湿地进行有效地监控与观测,在第一时间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

3.2加强和完善湿地立法工作

建立湿地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涉及湿地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的多部门工作机制,湿地保护没有投入,湿地保护科技支撑体系就不能得到全面构建。人民群众对于湿地保护的知识知之甚少,所以,必须将教育与法规相结合,协同作用。

3.3转变湿地利用模式,开展湿地生态农业

红安县传统的湿地利用多以扩大耕地为主,这是一种典型的粗放型开发模式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其环境功能遭受一定破坏。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引导农民退耕还湖,适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水产养殖果树栽培为主的生态农业为金沙湖湿地开发的重要模式,另外,还可以开展多种途径的资金筹措活动,推广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尽量使工业占用的湿地置换出来,逐步恢复其优良的生态功能。

3.4严查污染

湖区第一层山脊直排污染物的养殖户要搬迁或取缔;规划区内汇水直通金沙湖的叉河叉沟里的围堰应退鱼还湖;村组农田或门口塘改建的鱼池坚决禁止化肥养殖;建立沼气池、人工化粪池、多级污水净化池、污水过滤处理地带和垃圾集中处理场;厂矿业全部予以取缔,并及时恢复厂矿区森林植被;有林地应全部划归生态公益林项目,不准流转,已流转的纳入生态公益林项目后给予补偿,禁止采伐;宜林地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恢复植被,纳入生态效益补偿,要争取更多项目,将湖区周边林地全部纳入生态林,加大湖区周边生态防护林建设。

3.5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业

湿地作为特殊的自然景观,具有潜在的旅游资源的功能,在旅游娱乐和美学方面具有特殊价值,而农牧业较其他产业有更高的回报率和更低的经济支持。当然,开展生态旅游,一定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强调生态环境得到妥善保护,大自然与人类社会保持和谐,避免旅游项目盲目上马和湿地资源过度开发。

3.6加强湿地环境宣传、教育,实现公众参与

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最终需要公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对湿地资源保护的有效性和资源合理利用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众和管理决策者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和观念的转变。进行湿地环境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居住在湿地周边的居民。比如节约用水,不将生活的垃圾、污水排放到湿地,保护野生的水鸟和鱼类,特别是在鸟类的迁徙季节,自觉地进行鸟类栖息地保护,传承湿地民俗文化,积极参与社区共管,对于破坏湿地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控告等等,都是公众参与湿地保护的一种形式。

4结语

无论是从全球范围内,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和谐,这是经济能够得到进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湿地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馈赠,是全人类的共有财富,保护好湿地是所有人的共同责任,在我们为保护湿地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湿地也以其独特的自然魅力成为地域的一张名片,成为地域经济的“催化剂”。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人与自然间微妙的互助互利。

参考文献

[1]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J\].环境导报,2003,(22):7.

[2]鞠美庭,王艳霞,孟伟庆 等.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评估\[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崔心红,钱又宇.湿地公园,中国园林,2004,20(4):60-61.

[4]王亮,王云.湿地与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科技创新导报,2012,(17):43.

[5]董国政,闫浩.湿地公园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经济研究参考,2006,(77):40-44.

[6]陈峰.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及其生态作用——以长兴湿地公园为例, 绿色科技,2010,(5):65-66.

[7]陈钰.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存在问题与对策探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07):69-71.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三杨庄遗址保护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博物馆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推进保定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