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素质教育

2014-04-29 11:44:34黎粮芳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新课标素质教育思维

黎粮芳

素质教育是国民教育一直以来都在追求的目标,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体发展、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以期在通过教学,能够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密切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使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不断的提升学习的效率。数学是学校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项运用十分广泛的科目。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用素质教育的眼光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以便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标,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一、首先教师要理解数学素质的含义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人对于素质教育也是一知半解,不能深刻的认识到其实质。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即重视学生的道德、个性、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相对立的。具体到数学教学中而言,数学素质主要指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良好的数学意识、科学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创造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能力的能力等等,目的在与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学习能力、数学综合技能与数学运用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特别是在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各项学习认知、学习态度的养成时期,作为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综合发展,以便他们能够从小就打好数学知识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实践运用。

二、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理解数学科目中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要想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因为教学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规划甚至教学实施,只有科学的教学理念才能够使教师的教学高效有序的进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充分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因为新时期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在现代教育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要平等的交流和恰到好处的点拨。在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好活动方案,课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重视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学生是在教师的框框下思考回答,是一种思维不能积极单于的被动式学习,是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信息交流,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相反,在《新课标》指引下的小学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教具、学具之间进行开放式的信息交流,学生在这样的方式下学习,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在教学三年级《测量》的时候,我们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够更多的进行实践操作,才能够提升他们的测量技能,同时也能够更好的提升他们的估算能力。而如果过多于注重教师的教学引导,则很难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再次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实践锻炼,才能够使他们对于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在加强他们的理论知识学习之余,也能够很好的促进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发展。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括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很感兴趣,有较强求知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处理教材,使问题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的身边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数学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学习的本领。我们现在或多或少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不敢兴趣,主要原因就是课本中的数学情景和学生的生活相距太远,学生理解困难,甚至有的問题是显示生活中所不能找到的,学生怎么会对这样的问题产生兴趣。

四、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千人一面”,大家都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技能。这也正是多年来中国在世界上诺贝尔获奖人数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笔者看来,教育的目标对于教学实践、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独到的见解,独特的发现和特别的做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各年级的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尽量提倡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应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纯数学型的封闭式习题,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限制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习题,则可设计答案不唯一,不确定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正常思维,采取逆向思维、扩散思维等形式来进行问题的解解答、进行知识的学习。比如对于一个应用题,教师要鼓励学生看谁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对于一个知识点,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就能够引导学生取得更好的发展,更好的实现数学素质教育的进行。

猜你喜欢
新课标素质教育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 09:34:35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