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环境下影响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及对策

2014-04-29 00:44翁宗琮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黄埔区网吧中学生

中学生网络成瘾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学业、生活和正常的兴趣爱好,妨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并给社会带来巨大伤害以及不可预测的严重后果。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有很多,本文拟以地处城乡结合部的黄埔区为例,分析与探讨城乡结合部环境下影响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及对策

一、引言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精神病医学临床上也将之称为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PIU)[1]。网络成瘾对于中学生来说最大的影响是造成成绩明显下滑、心理以及身心健康严重受损、行为习惯错乱、自我封闭甚至违法犯罪等严重后果。国外很早就有针对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其中美国纽约精神病医师Ivan Goldberg于1994年首先借用DSM-Ⅳ中关于药物依赖的判断标准将此现象命名为“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 。就网络成瘾的对象而言,国内外存在着巨大的区别。在国外,上网成瘾的主要群体是家庭主妇、残疾人、退休人员等;在国内,上网成瘾的主要群体却是以学生为主。造成这种巨大差距的因素有很多,本文拟以地处城乡结合部的黄埔区为例,分析与探讨影响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及对策

二、影响网络成瘾的因素

1. 家庭。黄埔区是广州市城乡结合部的典型代表,与广州市老城区在许多方面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例如经济相对滞后、外来的流动人口多、人群文化程度低、社会治安乱、卫生保健工作欠完善和學校教育层次偏低等。这些特征会直接导致家长由于工作忙碌、沉迷赌博等原因从而对子女缺乏亲情上的关爱与监管不力甚至放纵自流。另一方面,学生面对的不良社会因素多、误交损友和欠缺必要的健康教育等这些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使学生感到孤独与无助,只能借助于网络来发泄情绪。部分家长为了图省事,仅仅是给孩子买台电脑、装个宽带就了事,至于孩子用电脑来做什么事情根本就不闻不问,更谈不上正确的引导与适当的沟通。部分不自觉的学生往往打着用电脑学习功课的幌子,实则用电脑来玩网络游戏与上网聊天,正是这种恶性循环导致许多学生网络成瘾。

此外,单亲或父母关系非常恶劣的家庭所导致的家庭教育缺失,父母过分溺爱或动不动就拳脚相加的家庭所导致的家庭认可缺失等也是导致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

2. 心态。笔者在对我校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有两个案例相对比较特殊。第一个是2010届学生李某,笔者在访谈过程中问这名学生:“你现在沉迷于网络游戏,以后怎么办?靠什么谋生?”该名学生居然给我举了一些靠玩游戏赚钱的例子甚至讲了一个从玩游戏到设计游戏的励志故事。该名学生认为会玩网络游戏等于会操作电脑,会操作电脑等于具备电脑操作技能,就可以找到相关的使用电脑的工作。我在访谈过程中对这名学生的认知误区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然后带他到黄埔港码头某物流公司进行参观,让他尝试用电脑进行一些文秘的工作,结果他发现自己平时玩网络游戏、聊QQ的所谓电脑技能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根本毫无用武之地。参观完之后我再进一步和他谈心,通过一段比较长时间的跟踪教育,他的学习与生活逐渐走上了正轨。

另一个案例是2005届学生张某,笔者在访谈的过程中发现该名学生无心向学,整天沉迷于网络的原因是认为读书无用。进一步了解后发现该名学生的哥哥在初中阶段也是无心读书,整天沉迷于网吧,后来混了一个初中毕业证后就读于广州港技校,从技校毕业后在广州港码头找了一份工作。由于近年来广州港的效益越来越好,因此他哥哥的收入也越来越高。这就给该名学生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工资不仅不如一名技校生,甚至连工作都找不到,辛辛苦苦多读那么多年书根本没有必要。面对这个客观存在且带有中国特色的怪现象,笔者没有急于否定该名学生的看法,而是联系了该名学生的哥哥,与他哥哥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巧合的是他哥哥刚好在读夜大,我就问他哥哥一个问题:“既然工资收入很不错,为何还要继续读书呢?”他哥哥回答:“同一个技能岗位,一个技校生去可以很快适应很快上手,而大学生则不能。但如果是非技能的专业呢,大学生占的优势就强了,毕竟大学生的文化知识相比技校生要高,学历和文化都比技校生过硬,可塑性强,好培养。”换句话说,如果要往更高的类似管理岗位的层次走,学历和文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通过联合该名学生哥哥的帮助以及后续一段长时间的跟踪教育,该名学生逐渐从网瘾的漩涡中慢慢脱离。

3. 环境。黄埔区位于广州市的东南部,行政区域总面积90.95 km2,全区常住人口近20万,行政管辖范围有9个街道办事处。黄埔区重点产业有现代信息服务业、现代化工、汽车及零部件、港口、食品、电力等。[2]按照2002年11月15日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人口数量在10000以上的,允许设立开办一家正规网吧。按照黄埔区的区域面积的大小,拥有39间正规网吧是符合《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的。可是网吧的实际数量远远不止这个数,这些黑网吧大多藏身于农村、社区居民楼、出租屋或者是自家的房屋内,要彻底整治难度非常大,因此这些黑网吧就成了许多不愿意回家的中学生最愿意去的“归宿”,长期流连于网吧上网,必然会造成网络成瘾。由此可见,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中学生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黑网吧的存在更是为中学生网络成瘾提供了数量加速增长的温床。

4. 监管。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着整个社会的思考方式,也对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冲击。面对互联网上各种良莠不齐的“垃圾信息”,尚不具备明辨是非黑白能力的中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在学校里经常受同学欺负,缺乏老师关注的学生,到了网络游戏上却可以成为一呼百应的将军帝王,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是导致网络成瘾的最大因素。加上中学生具有思维单纯、好奇心强、自制能力差、喜欢追求新事物、爱刺激和爱幻想等特点,导致他们面对一个严重缺乏监管的互联网时,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5. 心理。网络成瘾从其本质上来说一个心理问题,但并非所有与网络有关的问题都是网络成瘾。笔者在2007年对一位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这位学生痴迷于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的原因是因为在网络中他可以变成一个女孩子,可以受到其他男性的关爱与关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孩子具有轻微的性别认同障碍(gender identity disorder),现实生活中不允许他有女孩子的装扮和举止,他只能将这种需要转移到网络上。后来笔者通过引导这名学生参与各种体育竞技运动,焕发了他潜在的男子汉气息,他很快就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面去了。相比其他的访谈案例,改变这名学生对网络的沉迷相对较容易一些。

三、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1. 加强家校协同教育。在面对中学生网络成瘾这一难题上,改变家长的态度与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相比,前者要重要得多。戒除网络成瘾不仅需要家长在生活上多加关怀,还要在思想上进行沟通与引导。通过向家长展示青少年因为网络成瘾而走上犯罪道路最后家破人亡的案例给予家长警示,同时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只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的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能发生分歧”。在对待中学生的教育问题上,如果单单依靠老师和学校孤军奋战,最终结果必然与教育的最终目标背道而驰。

2. 重视个别心理辅导与心理干预。对于有网络成瘾的学生一定要及时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及早发现才能及时解决问题。针对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制订对应的个性化辅导方案,绝不能放任自流。对于一些症状更加严重的个体,应该采取医学临床级别的心理干预方案。

3. 引导参与群体竞技活动。很多中学生热衷选择虚拟的网络世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或者缺乏应有的关心与关怀,但同时他们也渴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与赞赏。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首先引导网络成瘾的学生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在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里逐渐学习如何与人交往,进而再学习团队协作等能力。多种形式的沟通有助于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与满足感,多种形式的群体竞技活动则能够为个体带来健康与活力。

4. 重视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功能。中学里的信息技术课在目前的“看重分数、看重升学率”的大环境下,逐渐演变成一门工具课甚至娱乐课。正是由于对信息技术课堂功能认识的不全面与不重视,才会让学生对网络存在神秘感,进而形成不良的认知观念。戒除网络成瘾并非是让学生与网络完全隔离,而是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感知网络,熟悉网络。应该通过信息技术课堂向学生传达正能量,应该引导网络成瘾学生进行网络知识培训、组建计算机爱好小组、参与网页设计培训、学习动画制作、举办电脑编程比赛活动等,让学生在网络竞技中获得成就与认可,进而得到同学们与老师的赏识。

5. 组织参观社区内的少年法庭。由于网络成瘾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数不胜数,仅仅依靠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效果不明显。对于一些有犯罪倾向的网络成瘾学生,除了进行心理辅导和跟踪教育,还应该组织他们到区内的人民法院参观以及旁听少年法庭庭审。通过真实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够带来更好的效果,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到法院和法官,对网络成瘾的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树立良好的法律和道德观念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他们更需要加强法制教育,加强法律观念。

四、结束语

中学生网络成瘾是一个全社会都需要面对的巨大难题。随着网络和科技的发展,这个难题还可能会有其他形式的演变。只有全社会都关心爱护并共同教育这些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才能与这些孩子一起共渡难关。这是一条曲折而漫长的道路,但是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团结起来,大家一起帮助他们纠正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就一定能够带领这些迷路的孩子走出网络的阴影,重新沐浴这个世界多彩而温暖的阳光。

参考文献

[1]王蛟.网络成瘾症的成因研究现状与分析[J].新西部,2012(7).

[2]冯广俊.建“四化”型安全区域[J].劳动保护,2010(1):60-62.

[3]翁宗琮.家校协同视角下运用博客圈开展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D].广东:华南师范大学,2010.

[4]翁宗琮.网络环境下提高中学生德育实效的对策[J].教育信息技术,2013(006):39-41.

猜你喜欢
黄埔区网吧中学生
黄埔区会元学校:元宵义卖助献爱心
搜城
黄埔区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黄埔区青少年“展翅计划”夏令营圆满落幕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发挥“五老”作用 创建“四好四无”网吧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